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考点解读研读近五年来广东高考文言实词试题,我们发现其命题有以下三个特点:其一,命题不拘泥于《考试大纲》中规定的120个常用实词,而是更愿意将考查重点放在中学教材尤其是高中文言课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常用实词上。其二,文言实词考查的重点锁定在一词多义、词类活用这两个方面,其中侧重考查多义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相似文献   

2.
文言词中一词多义现象极为普遍。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察,除了考查学生实词的积累情况以外,突出强调了判定实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重点考查语言推断能力。所以考生在掌握足够量的实词以后,重点应放在理解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要求上,掌握理解推断实词词义的一些技巧。  相似文献   

3.
文言文复习中,实词历来是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绝大多数来自于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推断技巧,无疑是很有作用的。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技巧。  相似文献   

4.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的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以供广大考生参考。  相似文献   

5.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的省略等,更增加了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以供广大考生参考。一、利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例如:(1)径造庐访成。  相似文献   

6.
古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 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成分的省略等,更增加了 词义理解的难度。因此,考生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 断词义的能力。 一、利用形旁 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义。汉字中形 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 件  相似文献   

7.
高考文言文阅读的材料篇幅虽不长,但内容丰富,文言实词一词多义的现象非常普遍,再加上词类活用、语序倒置、内容跳跃和词语的省略等,更增加了理解词义的难度。因此,在答题时就要有较强的推断词义的能力。下面介绍一些基本方法,以供参考。一、运用形训,即通过字形结构分析来解释词的本  相似文献   

8.
侯喜君 《考试》2014,(11):44-45
<正>文言文试题的选文来自课外,而所检测的知识点往往在课内。命题者注重的是考生根据已掌握的基本知识读懂文言文的能力。这种以"已知"求解"未知"的迁移能力,其核心构成就是词义的推断能力。下面依据文言文的特点,谈谈推断词义的几种方法。一、凭借字形推断即通过分析字形结构并结合语境来推断词义的方法。汉字是表意文字,汉语的造字法(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为我们推测词义提供了有利的帮助。尽管历经演变,它的表意功能并未  相似文献   

9.
一个词可能有多种意义和用法,但在特定的上下文中它的意思是确定的。在文言文阅读中,我们要根据上下文解释词义,这既是一个重要原则,又是一种重要能力,下面我们来介  相似文献   

10.
本文结合一些例子具体介绍三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一、把握语境 ,结合文意理解词义文言字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总是有一个确定的意义 ,要准确理解字词的意义就要作到“词不离句 ,句不离文” ,通过上下文语境的分析 ,看解释是否使文意贯通 ,是否合情、合理。如贾谊《过秦论》中有这样一句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有人理解句中的“小弱”为形容词“弱小” ,从本句看 ,这种理解似乎可以。但如果我们注意句后的“雍州之地 ,崤函之固 ,自若也”一句 ,这种理解就讲不通。因为这后一句讲的是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 ,依然如固并没有改变…  相似文献   

11.
一、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以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窦娥冤》:“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上文有:“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完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可见“凉浆”即“浆水饭”。如离开文意解为“冷酒”、“薄酒”就错了。《六国论》:“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二、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词义  相似文献   

12.
文言文学习的关键是对实词词义的把握,但是学生要记住考试大纲规定的120个多义词的意思,非常困难,更何况考试中还会出现很多生僻字,因此在加强识记、注重积累的基础上,掌握灵活推断词义的技巧就显得尤为重要。利用汉字构成、文言文结构的特点,采用拆字分析法、偏旁推测法、字音联想法、结构观察法,可以有效应对生僻字,使文言文学习既轻松又有趣。  相似文献   

13.
<正>文言文阅读在学生的眼里,普遍是个难点阅读的难点来自于陌生的文言实词无法落实,因而陌生的文言实词的出现无疑是阅读路上最可怕的"拦路虎"。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固然是基础,但掌握正确的方法推断具体语境中实词的含义则是关键。现略陈数法,为学生掌握文言实词提供些许帮助。  相似文献   

14.
金春荣 《考试》2009,(6):70-70,81
文言实词释义是高考试题中的必考内容,除了积累,必要的推断技巧的掌握十分必要。本文论述了文言实词词义推断的六种方法和技巧,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实用的可参考的解答手段。  相似文献   

15.
一、根据学过的课内实词来推断词义试题中出现的一些实词解释,如果课文中已经出现过,可联系课文相应迁移。例如: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城之不拔者二耳。拔:被攻取。B.齐人未附。附:归附。C.使老弱女子乘城。乘:巡视。D.齐人追亡逐北。北:指败逃者。此题中考的四个实词在中学课本中都出现过。例如:①其后秦伐赵,拔十城。②怀敌附远,何招而不至?③乘鄂渚而反顾兮。④追亡逐北,伏尸百万。依据课文中已学过的这些句子,再结合语境,可以推断答案是C项,“乘”的正确解释是“登上”。二、使用组词法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  相似文献   

16.
<正>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是读懂文言语段的前提。常见文言实词的意义是相对固定的,而它们在文中的含义却是灵活多变的,要理解它,就必须联系上下文做一个周密考虑,而不能生搬硬套,更不能断章取义。如何周密考虑呢?方法很多,现简述几种。  相似文献   

17.
18.
一、温故知新法 温故知新法是指借助课内已学旧知识来推断词义的方法,即遇到某一实词可以联想到课内曾学过的这一实词的解释。如2004年高考重庆卷中“公逸感端之节,亦周守”,如果联想到白居易《琵琶行》诗前小序“感斯人言”就可推知“感”应译为“被……所感动”;如果联想到《促织》中“少年固强之”就可推知“固”字就是“坚决”意。再如2006年高考湖南卷“间以婀娜之声”,此处“间”如联想到《口技》中“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相似文献   

19.
(一)依据语法规律推断词义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根据短语的结构类型,主要是并列短语。这种短语有些词的搭配是一致的,有些词的搭配是相反的。掌握了这个规律,便可以由已知去推求未知,由熟悉去推求陌生。  相似文献   

20.
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是准确把握文章大意,解答试题的前提。常见的实词,需要考生根据语境确认其词义;陌生的实词,要求考生有一定的推断能力。推断能力的养成,需要大量的阅读实践,同时需要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