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学语言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学语言的作用,历来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其中讲究语言的音乐美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音乐美主要表现在适度和谐的响度,快慢交替的节奏,抑扬顿挫的语调,恰到好处的重音,灵活巧妙的停顿处理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英语语言节奏性和音韵美两方面的透彻剖析和详细阐述,就许多人认为的“英语语言枯燥无味”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只要善于发现,乐于挖掘,音乐美便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阐述英诗汉译之比较,英诗的节奏感及音乐美,英诗汉译应努力体现原诗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语言的音乐美是语句的音流、声韵、节奏等符合乐律的安排形成的.作为艺术语言的流行歌曲歌词语言,在创作过程中,受到汉语固有特质的影响,表现出语言优美的韵律、和谐的节奏、抑扬的声调,极大地丰富了汉语音乐美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7.
8.
本文从视觉形式和听觉形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广告语言的音乐美。前者从对称、齐整和回环三个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均衡美;后者从平仄、韵脚、叠音、音步和重音等方面阐述了广告语言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9.
在朗读小学语文课文时,我们总是感受到动人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是通过叠音、摹声、押韵、语调等语音修辞手段表现出来的,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动听,而且还使描写更形象,意义更突出,气氛更浓郁,感情更强烈。  相似文献   

10.
美的艺术形式,更易表现美的内容,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有义有音,具有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我们主张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讲究艺术美,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体诗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鲜明的节奏上,其生成策略是利用汉字音节的特殊性来形成诗句的顿、逗、韵脚等节奏因素;使汉字的平仄、音调有规律或者周期性地进行变化,从而造成音韵上的和谐优美,达到音乐美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语言与音乐是两种既有关联又相互区别的符号形式。其中,诗歌作为语言精华的代表与音乐的实体——乐曲,从美学角度通过对中、英文诗歌与乐曲韵律节奏的分析,体现出韵律节奏美是语言符号与音乐符号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3.
手机短信是新近出现的一股语言科技潮流。它具有移动性好、收发便捷、趣味性强、价格低廉等特点,所以迅速被广大手机用户所接受,成为近年来社会上一道独特的现代文化景观。手机文学短信这一新兴俗文学样式,运用自古有之的各种语音修辞手段,在给我们提供最简单的快乐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音乐之美,让我们从另一个方面感受到了中国现代汉语的语音魅力。  相似文献   

14.
1917年文学革命后,自由诗应运而生。当自由诗在“自由”的怂恿下,打破格律的束缚,彻底地“自由”时,回头却发现音乐性对诗的重要,于是,便有新诗对音乐美的追求与探索。概括起来,新诗构成音乐美的方式,主要有巧妙地运用尾韵和句中韵,利用诗的建筑形式,合理地排列诗的词藻,尽量地利用词汇、句子甚至段落的复沓回环造成音乐旋律等,这些探索至今仍令人思索。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英语语言节奏性和音韵美两方面的透彻剖析和详细阐述 ,就许多人认为的“英语语言枯燥无味”的观点进行了驳斥。认为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 ,只要善于发现 ,乐于挖掘 ,音乐美便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相似文献   

16.
《孟子》语言风格多样,读起来有时感情激昂,有时明快酣畅,有时平易自然。这种语言风格上的多样性使《孟子》散文具有很强的音乐节奏感。从语言本身来说,虚词特别是语气词的运用,不仅丰富了《孟子》语言词汇,也为文章表情达意、舒缓语气、增加语言自然流畅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同时长短参差、整散交错的语句以及重语叠句等运用,都使《孟子》语言显示出很强的节奏感。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语音节中的乐音比英语的多,汉语音节比英语音节更具节奏美,也更宜于构成节奏美,因此汉语音节比英语音节更具音乐美。文章对汉英音节的音乐美进行了一些比较。  相似文献   

18.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教学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是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修课,是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对理工科学生更是如此。章就如何提高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教学质量,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