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作为语法研究的突破口———歧义 ,吕叔湘先生曾在《歧义类例》一文中说“歧义的产生或者由于同一片段可以分成几种结构 ,或者是由于这个片段之中有一多义成分”。这一多义成分的范围较广 ,既包括口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又包括书面语多义成分产生的歧义 ,书面语歧义又可分为词汇歧义和组合歧义 ,组合歧义中有些是由于词类不同而造成的歧义。本文讨论的就是由这种读音不同、词类不同、词形相同的“还 (huan)”和“还(hai)”所造成的歧义格式 (下文讨论中 ,分别将还huan和还hai简称为还 1和还 2 ) ,并就“还 V”格式所产生…  相似文献   

2.
歧义格式是能生成歧义实例的抽象句法格式,歧义实例即通常所说的歧义结构,指含有多个认知意义的具体句法结构。歧义格式按其结构项可分为含常项歧义格式和不含常项歧义格式,按变项的类别可以分为词类变项歧义格式和句法成分类变项歧义格式,按歧义源的类别可分为成分源歧义格式和关系源歧义格式,按照单义式之间句法语义关系的异同可分为内部歧义格式和外部歧义格式,按照生产歧义实例的能力可分为强势歧义格式、弱势歧义格式和临界歧义格式。  相似文献   

3.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以“V+A+N”格式为切入点,运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形式与意义两个层面展开对歧义格式的研究。通过研究发现:“V+A+N”格式是一个潜在歧义结构。在该格式实例化过程中,若A既可指向V,又可指向N,潜在的歧义得以保持,成为真歧义结构。能够进入真歧义结构的V、A和N有着一定的条件。真歧义结构“V+A+N”可作两种意义理解。人们在认知理解这一格式的不同实例时,选择意义的优先顺序是不同的。在这一过程中,语义、语用两方面的标准在无形中制约着人们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蔡国妹 《闽江学院学报》2005,26(3):93-95,111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除了 N1,N2 最/也 V N3”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N1既可以是V的施事者,又可以是V的受事。在制约格式歧义的因素中,N1、V共同视为一个制约格式歧义的变项,N3为另一个变项。根据变换分析、语义特征分析法,我们把这一歧义格式分化为必然歧义格式和两种单义格式,并对各变项的语义特征作相应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歧义现象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开始了。近五十年来的汉语歧义研究,主要在分类归纳歧义定义、歧义类型、歧义格式、歧义度、歧义分化等方面进行。从三个平面、语用学、认知语言学和功能语言学的理论角度审视歧义,其研究价值更为显著。21世纪的歧义研究应更多地重视不同平面的研究。考察歧义句例歧义度的变化,从动态角度对歧义进行量化分析;重视应用性的研究,解决自然语言计算机处理中遇到的歧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歧义格式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才能成为真正的歧义格式。歧义的数量与限制条件的数量成正比。真正的歧义格式存在于语义层面,可以用语义风格模式表示并用语义特征来说明。  相似文献   

10.
语义结构歧义指的是一个语言片段中表层句法结构相同而深层语义结构关系不同的歧义样式。歧义研究重在探讨歧义的制约和分化。在“N1 N2”这种语义结构歧义格式中我们主要分析偏正结构内部的两种歧义格式:S1“N1 N2”(玩具工厂)和S2“N1′ N2′”(华侨商店)。S1中N1既可以表示N2的用途,也可以表示N2的材料。S2中N-′既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事者,又可以表示N2′中动词性成分的施与对象。特定的句式及内部组成部分都是制约歧义产生的重要因素,根据句式变换和语义特征分析,我们可以分化为必然产生歧义的格式与单义句式。  相似文献   

11.
“动词+形容词+名词”(V+A+N)是一个有歧义的句法格式,它的句法层次可以是“V+(A+N)”,也可以是“(V+A)+N”,在两种组合层次中,句法结构表达的意义不同。“节律常规”即汉语音节组配的倾向性,它对“V+A+N”格式的歧义的形成有显著的作用。本文从“V+A+N”这一句法格式出发,讨论了韵律因素对歧义格式和歧义度的一般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先对能进入“N1 ( 的 ) N2 ”格式并造成歧义的 N的小类进行了考察 ,然后从词汇意义、句法关系和语义特征三个方面分析了“N1 N2 ”和“N1 的 N2 ”这两种格式不同的歧义类别 ,指出各种歧义类别产生的条件及形成的原因 ,并分别给出了各自的分化方法或分化格式。 (对因语义关系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 ,本文将分化的单义格式列表加以形象说明。)文章最后对“N1 N2 ”和“N1 的 N2 ”两种格式在歧义的类别 ,N1 与 N2 的小类、结构关系、语义关系上的不同作了一个归纳和比较  相似文献   

13.
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尝试对现代汉语中的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进行研究,分析此类结构的主要歧义格式,探讨此类歧义结构的构成原因。首先介绍了歧义的定义和目前大致的研究状况,其次,对一层偏正结构“N1+的+N2”类格式由于隐性语法关系不明和其它原因产生的歧义进行分析。再次,对“V+N”、“N+N”类格式的歧义结构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以歧义实例为切入点,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深入探讨了一层偏正结构的内部歧义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语学习与英语的歧义性探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歧义是自然语言中的常见现象,也是语言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歧义现象的研究不仅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起重要作用,而且对语言的学习、理解及运用有实际意义.对于英语学习来说,在学习中培养自己运用英语的能力,尤其是分析和避免英语歧义的能力,是一个值得注意和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5.
歧义作为一种纷繁复杂的语言现象,一直都是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出发,主要通过对短语级阶、小句级阶以及不同级阶转换产生的句法歧义现象,进行具体的及物性分析和探讨,为歧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较之传统的研究方法,歧义的及物性解读对语言歧义解释更为深刻,更加精细,进一步展示了功能语法在解释歧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就象其它一切自然语言一样,英语也存在歧义现象.一般认为英语歧义分为三种一是语音歧义;二是词汇歧义,三是语法歧义.在英语中语法歧义比较复杂.本文就英语语法歧义产生的原因作了粗浅的分析,归纳出12类一般引英语语法歧义的语法结构,并分别用例句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17.
歧义句的出现是汉语表达中的一种消极现象。歧义句成因复杂,类型各异,因而歧义的消除也必然是多角度、全方位的。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划清歧义与非歧义的界限。  相似文献   

18.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语言现象。主要从语言学角度对歧义现象的产生原因进行总结与归纳,并提出了消除歧义的基本方法,从而使人们在语言交际中准确地表达思想,传递信息。  相似文献   

19.
近60年来现代汉语歧义研究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递进的过程;从分析歧义结构、歧义格式、歧义句式、歧义类型到分析歧义指数、歧义分化、歧义认知、歧义消解,再到讨论歧义和语用的关系等。从歧义研究的过程看,歧义认知的研究是歧义研究的纵向发展趋势。未来的歧义研究必须重视系统性、现实性、社会认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林涛 《文学教育(上)》2010,(15):140-141
"我拿来了"这种歧义格式曾经被语言学者作为范例来歧义分化的语义分析研究,本文力图从句法形式和短语结构重新为此类歧义现象寻找新的解释,并概括"动词+趋向动词"搭配的一些可能的规律,并指出了类似的现象:V和"起来""去了"以及"下去"的歧义搭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