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庞德意义框架下的法律与十九世纪居于主流的历史法学派对法律的界定有着本质上的区别.这一概念的设定源于庞德对历史法学派的各种解释学说的批判以及其对自身社会学法理学立场的建构.庞德在利益论基础上提出的社会工程说正是在这样意义的法律情境下得以建构.  相似文献   

2.
史料实证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历史解释,以史料为依据,以历史理解为基础,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与能力。教师应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历史叙事教学进行架构,并最终导向历史解释。  相似文献   

3.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5.
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是一种历史生态存在,这种历史生态存在状态有效地促进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实践转向、社会转向和世界历史转向。可以说,历史生态领域无疑构成了早期中国马克思主义解释史的重要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6.
一、问题的产生2016年10月,在一节公开课《甲午中日战争》的讲授中,有老师选用了一则史料:臣(李鸿章)前于预算战备摺内奏称,海上交锋,恐非胜算,即因快船不敌而言……惟不必定与拚击,但令游弋渤海内外,作猛虎在山之势,倭(日本)尚畏我铁舰,不敢轻于争锋。——李鸿章《覆奏海军统将折》教师:李鸿章主张怎样应对日舰?学生:保守点,保存实力。教师:保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还有哪些体现?学生:李鸿章的"避战保船"政策。  相似文献   

7.
8.
“问道”历史教学,是基于理解和解释的教学,具有“问为表征,道为内核”的特质。“问道”从教学的本质出发,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从历史科学的本质出发,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的命题在教学中的统一。教学的“问”是认识活动的一半,是一种关于理解和解释的理念,是一个把学生对知识和意义的前理解发展到理解的过程。“道”是认识活动中“答”的一半,是关涉价值意义的问题,是让学生知道从哪里来,从而清楚地知道到哪里去的问题。真实、激趣、合距是“问道”历史教学问题提出的三原则,价值、研究、发展是“问道”历史教学的问题导向三原则。  相似文献   

9.
历史解释的模式有三种:情节化解释、形式论证式解释以及意识形态蕴涵式解释。三者之间存在着同质性的亲和关系,也存在着不和谐模式的辩证的张力。这为历史叙述、历史的阐释提供了无穷变化的可能性。在怀特这里,传统的"唯实"的历史也呈现出复数多重的叙述。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极其重要,尤其是历史解释素养的培养。文章以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Ⅰ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为例,从辩论的问题与载体、辩论的酝酿与方式和辩论的引导与延伸三个方面重点阐述历史解释素养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1.
在《美术的辉煌》教学中,教师可以《蒙娜丽莎》画像和《时代周刊》封面范冰冰头像比美为话题,引入探讨名画的审美标准——名画不仅因为刷新了"美"而被铭记史册,更重要的是其历史价值;针对《马拉之死》画作,课堂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进行史料挖掘和分析,置身历史长河,诉说"时代故事",形成"历史解释";通过欣赏油画《夏洛蒂·科黛》,引导学生思考"历史到底要学什么",倡导批判思维。  相似文献   

12.
《诗经·小雅》中的《采薇》一诗可谓古代战争诗的开篇之作,也体现了《诗经》文本的显著特点。在《采薇》的英译中,庞德的翻译融入了许多自身对于儒家文化的理解,力求在汲取原始精华的基础上,进行新的西方诗歌创作。而许渊冲先生在翻译时,则力求做到"音美,形美,意美"。两者的译文因此产生了不同的文化气质,给读者不同的阅读体验。无论是哪种策略下的译文,较之原文,都必定有着一定程度的调整。发现译文中的调整,并将不同译者的创作加以比较,也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但历史解释较难把握,要使历史解释不同流俗、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学术品位,更不容易。学科融合大致分为主从渗透式、并列联合式和重建式三种融合模式。通过三种融合模式,可在政史融合中引导学生进行历史解释,分析历史现象,贯通历史知识,提升历史能力。  相似文献   

14.
历史教学中,教师要立足海南发展的视角,将海南地方党史中史料和图片资源融入到课堂教学内容中,梳理海南改革开放的线索,解读中国改革开放之路,提升高中学生的历史解释素养能力。  相似文献   

15.
曹文柱 《学科教育》2003,(6):1-4,40
《历史与社会》课改变了原有的中国古代历史教科书按时间顺序叙述历史的体系,以专题的方式重新构建历史教材。新体例的设计是《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综合性的体现。综合不是简单的拼合,而是涵盖了打破学科壁垒、对课程整体把握和教材自身结构安排等三个层面。本文从综合性与体例创新的角度,叙述了教材的基本框架和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6.
自由教育来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其本质在于培养一种特定的生活方式,拥有这种生活方式的人就是自由人,或者说是公民或绅士。在今天看来,虽然纽曼的自由教育思想包含有一些过时的思想,但是其深刻之处不容否认:学习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一种人格;对于受教育者自身而言,自由教育的价值在于获得更好的生活方式;纽曼的自由教育在今天更多地演变为所谓的通识教育。现代大学教育的根本使命应该在于发展受教育者获取知识的能力,而不应该仅仅是增长知识的总量。知识本身就是目的,而不仅仅是手段,更应该是一种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历史解释不能凭空产生,应以史料为依据。培养历史解释素养的切入点是积极开展史料研习的教学活动。在选择、运用和解读史料的时候,必须审慎、缜密和严谨,不仅要关注证据的真实性和可信度,还要关注证据的指向性和解读度。围绕史料设计的问题要准确,具有启发性、层次性;要面向全体,符合学生实际。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解读以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历史唯物主义,还是以历史为解释原则的历史唯物主义,都应该把《资本论》作为主要文本依凭。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历史地而不是永恒地解释了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商品和资本——它们作为社会形式是历史地获得的,也必将历史地失去;他唯物主义地处理自己的研究对象——他的主要批判对象是政治经济而不是政治经济学;他首先考察的是商品、货币和资本的拜物教性质,其次才是批判资产阶级经济学家的拜物教观念;作为《资本论》研究的出发点,不是概念,而是社会的现象形态。历史地解释研究对象与唯物主义地处理研究对象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两个不能合并的原则。对于《资本论》的解读,可以使我们对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从抽象走向具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从语篇衔接视角分析和研究埃兹拉庞德的诗歌Villanelle:The Psychological Hour,探讨该诗歌的语篇衔接特征,同时构建更为全面系统直观的语篇衔接模式。旨在通过对庞德诗歌的分析,发展运用衔接理论。本研究首次运用衔接理论分析庞德诗歌,拓宽对庞德诗歌的研究领域,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和欣赏庞德诗歌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20.
比较法学作为法学之一独立的研究领域,早在中国近代就兴极一时。先有沈家本、伍廷芳、梁启超等比较法之先行者,后有吴经熊、王世杰、钱端升、李祖荫等后继者。《比较宪法》、《比较民法》及东吴法律学院的《中国法学杂志》,现在仍是我们研究比较法的重要参考。当20世纪80年代,比较法学在我国再度兴起时,大量的国外比较法学专著被译介过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