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于1932年问世后,引发了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的热烈讨论。书中包含的两种逻辑,使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出现了人道主义与共产主义两种不同解读模式;也就出现了“早期马克思”和“晚期马克思”的对立。《手稿》有其内在逻辑的统一性,文章旨在阐述这一统一性,而切入点则是包含于这一统一性的中心概念——异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资本论》的哲学底蕴与现代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马克思“早年实践观———中年唯物史观———晚年世界历史观”的哲学思想精华,集中体现在《资本论》的整体创造过程之中,《资本论》不仅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代表作,而且是马克思哲学思想的制高点;2《资本论》中蕴涵着创立唯物辩证法体系的“马克思构想”,从哲学高度解读“《资本论》的逻辑”,从理论上再现“马克思辩证法构想”,这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化的思想基点;3对于马克思唯物史观来说,早期手稿只是思想萌芽形态,1859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则是核心原理形态,只有《资本论》历史观才是系统展开的发达机体形态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的哲学是一种关乎“实践”的哲学,马克思的“实践”是一种有着具体历史内容的人类社会活动。文章对“实践”一词进行了溯源,并围绕《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德意志意识形态》两个文本中的“实践”概念进行考察,梳理马克思哲学思想中“实践”概念的二重解读。  相似文献   

4.
关于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国内学术界进行过长达近20年的大讨论,提出了各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丛大川教授独树一帜,提出了对马克思哲学的“实践人道主义”的理解。我曾在几篇论文中批评过丛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道主义理解。最近,读到丛先生发表在《洛阳师专学报》和《福建论坛》上的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提供了可供批评的新材料,我想利用他的这两篇文章,结合他以前发表过的观点,再次对他的实践人道主义理解提出批评,同时借此机会简要地阐明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一什么是哲学?我和丛大川先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内容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阐明的。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与理论体系主要来自《反杜林论》与《自然辩证法》。这个思想体系主要是由恩格斯运作,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是符合马克思的思想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说的“彻底的自然主义”或“彻底的人道主义”,包含着唯物史观的萌芽,但未摆脱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这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尚未形成,不能以此为根据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说的关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者”,不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而是针对费尔巴哈来说的。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7.
一、实践唯物主义的由来一种意见认为,实践唯物主义是由实践人道主义演化而来的。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批评了旧唯物主义的片面性,并不把自己算做唯物主义者,而自称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这种人道主义之所以是实践的,因为它主张扬弃私有财产,改变事物的现状。因此,当时马克思把主张扬弃私有财产的共产主义称之为实践的人道主义;而1845年马克思把主张实  相似文献   

8.
有些同志把马克思《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说成是美学著作,说马克思在这里研究了美的本质和美的规律。我认为这个说法并不是实事求是的。事实上,在《手稿》里,马克思试图从唯物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立场出发,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对自己的新的哲学、经济学观点以及对共产主义、人道主义问题进行了综合性的阐述。不错,马克思在《手稿》里有几处谈到了“美”,但是,由于《手稿》内容的主旨  相似文献   

9.
作者在精读了衣俊卿教授的《人道主义批判理论一东欧新马克思主义述评》后,从如下方面讨论了斯大林主义与东欧人道主义化的新马克思主义的关系:(1)“斯大林化”时代“斯大林主义”的“要害”和“恶果”;(2)斯大林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全面异化”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对之的“人道主义批判”;(3)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哲学观:马克思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人道主义哲学”,绝非“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4)“回到青年马克思”,为实现“国际人道主义”和“自由人联合体”社会而奋斗。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跨世纪的哲学理想──实践的人道主义丛大川现时代人类精神的显著特点是信息社会所带来的全球意识和国际化精神.150年前,卡尔·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所思维着的共产主义哲学理想──实践的人道主义,天才地超世纪地萌发着全球意识和国际化精...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与解放是马克思一生思考的主题,而在唯物史观初创时期,则突出地表现为青年马克思对于“异化及其扬弃”的思考。《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通过对“异化劳动”的剖析初次进入到经济生产过程,但仍然残存人道主义色彩和抽象性;《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以“感性的人的活动”亦即“实践”锚定了主体共同活动的领域,虽是一个不够明确的哲学化表达,但为进一步的研究标注了方向;《德意志意识形态》着眼于“物质生产方式”具体的历史地考察了人类社会的演进,标志着唯物史观的创立。透过对这三篇文本的联系性考察,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理解唯物史观破土而出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2.
马尔库塞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人道主义学说,从人和人的本质、异化劳动、对象化和异化诸方面进行了改造。这种改造是奠基在“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改造,因而具有抽象、思辨、直观的性质,歪曲了《手稿》的人道主义学说,扭偏了《手稿》人道主义学说的发展方向,是历史唯心主义的改造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哲学之历史唯物主义解释的偏颇性有马克思并未使用过“历史唯物主义”一词;《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实践探讨被忽略不计;并未研究历史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被当做历史唯物主义的萌芽;《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抽掉哲学观前提;《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后才开始的科学的经济学研究倒成了《形态》中唯物史观形成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4.
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是不是马克思的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了大量研究和讨论,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观点。讨论的焦点逐渐集中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形态是什么这一问题上。《哲学研究》2003年第3期上刊载的文章《近年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评述》认为在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中特别重要的是三种回答:“马克思哲学就是‘人学’”,“‘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合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历史唯物主义’”。此外当然还有其他回答。据我所知,问题实际上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是什么,而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什…  相似文献   

15.
卷首语     
7月1日至2日,中共洛阳师专第三次党代会隆重召开,选举产生新一届党委会。本期封二封三郑重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在“经济理论与实践”专栏,本期刊发的6篇文章,理论上都有可取之处。其中,《贫困与可持续发展》是何中华教授主持的重点社科项目“可持续发展与中国现代化”的主体论文;与此相关,另有《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观念的转变》和《可持续发展:困境与出路》二文,这三篇分两期发表。丛大川教授的《实践与评价:马克思实践人道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鲁克俭博士的《马克思研究方法的两次转向及其现代意蕴》,均为学术深厚…  相似文献   

16.
自马克思《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本文简称《手稿》)于 2 0世纪三十年代公诸于世 ,不同思想阵营的争论从未停止。西方学者称之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启示录” ,以为新发现了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 ;前苏联学者则称《手稿》仅仅表述了一些没有联系的思想 ,不是成熟时期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学者对《手稿》的关注在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形成热点 ,伴随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社会进程 ,在哲学、美学领域出现了大量集中的研究成果 ,结集出版了《人性、人道主义问题讨论集》(人民出版社 1983年 )、《马克思〈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讨论集》(陕西…  相似文献   

17.
主体性问题长期以来是哲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实现以人民群众为基础创立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马克思在《博士论文》时期对自我意识主体的追求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关注劳动主体的异化问题,构成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起点;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确立实践原则,《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以“现实的个人”为出发点发展实践主体性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描述无产阶级的使命,追求自我解放;在《资本论》中阐述资本逻辑和对资本主体性的批判,追求人类解放,标志着马克思实践主体性思想的成熟。通过研读马克思不同时期的重要著作,从实践主体性思想的角度呈现出马克思追求人的解放和人的自由的逻辑演变。  相似文献   

18.
哲学的当代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纪之交的哲学生命力究竟在哪里 ?“哲学境界”观提供了一条进路。在新时代反思马克思哲学观 ,会发现其中心视野只能是“怎样改变世界”,这是人道主义的现代形态 ,具有当代人文内涵 ,是走向未来的应然境界。新世纪将是马克思哲学的“境界展示”  相似文献   

19.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人道主义是马克思对国民经济事实进行哲学分析和道德批判的理论基础.它在本质上是一种关于人如何在历史发展中通过消除异化而实现自由的理论体系.它的基本思路是:把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运动的现实规律归结为人的自我异化及其扬弃的抽象的形式规律,用后者的抽象关系和抽象发展去克服前者在现实关系和现实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把后者看作是前者的本质.这表明,马克思此时还尚未达到对“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的实证程度.马克思的后续研究表明,他不仅放弃了用人道主义哲学方式分析经济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放弃了把人道主义哲学当作诠释历史发展规律的根本原则.但是,作为一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价值批判形式,一些人道主义因素却被马克思一直延续下来.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从宏观的角度阐述了一系列的文艺美学思想。在《神圣家族》中,马克思系统评论了欧仁·苏《巴黎的秘密》的创作,并对“青年黑格尔派”关于长篇小说《巴黎的秘密》的评论进行了评论。《手稿》和《神圣家族》是马克思现实主义文艺思想的最初形态和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