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程晓蓉 《教书育人》2001,(19):32-33
一、日常生活概念易对学生的思维构成障碍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接触了大量的物理现象,形成了一些对事物现象的看法和观念。但实际上,学生形成的这些对事物和现象的非本质认识往往是表面的、局限的,有时甚至是错误的,与科学概念相悖,从而对学生形成科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构成障碍。例如,认为:车子不推就不动,维持车子运动要有力;铁比木头重;100瓦的灯泡比40瓦的灯泡亮;对“功”与日常生活中的“工”或“工作”混淆不清等等。为了克服这些日常生活概念(又称前科学概念)的错误影响,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实验,有意识地…  相似文献   

2.
卫会峰 《考试周刊》2014,(42):147-148
物理与其他人文科学不同,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这就要求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注重科学探究,实验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乐趣,培养创新精神,主动获取知识,从实际生活走进物理,再由物理联系实际。培养各种阅读能力,体会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培养仔细观察的能力,灵活运用观察方法;培养动手能力,使学生爱上实验;培养思维能力,在疑问中学习思考;增强记忆能力,掌握好的方法;培养综合能力,提高学生成绩。  相似文献   

3.
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起点,就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精心保持和培养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和由此萌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初中物理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使其逐步具备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嗣题能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初中生一方面有着强烈,  相似文献   

4.
杨艳红 《云南教育》2003,(35):33-33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使学生在愉快的课堂环境中学习,必须注意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呢?一、突出物理知识的应用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应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实际,突出知识的应用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学习了“照相机”后,接着向学生介绍目前世界上出现的一些新奇照相机。如可在水下2.4米深度处拍照的“水底照相机”;直径只有1.14英寸,厚0.5英寸,焦距0.47英寸的“微型相机”(注:1英寸=2.54…  相似文献   

5.
宋爱凤 《考试周刊》2013,(92):138-138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科学、有效地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他们对物理感兴趣,想学、爱学,进而学好初中物理。  相似文献   

6.
在初中生涯学习中,物理是其中重要的一门学科。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物理学习效率,阐述了四项观点。其一是要加强物理概念、定义的学习,奠定扎实的物理学习基础;其二要学会构建物理学习体系;其三要注重物理实验操作,提升物理应用水平;最后要提升物理应用水平、建立物理错题集。  相似文献   

7.
蒙福明 《学周刊C版》2014,(1):121-121
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向上的情感,可以转化为学习动机。物理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创设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把抽象知识寓于生动鲜明的形象之中,通过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等,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最终提高物理的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8.
对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常见的错误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存在的错误提出相应的学习方法.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不少的农村初中,不少初中生感到物理比较难学,其中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学科本身抽象的特点,也有教师教法的原因,还有学生思维特点的原因。这些原因导致学生在运用物理知识进行物理思维时,产生一些思维障碍,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笔者从事初中物理教学多年,下面就初中生在物理学习中常常出现的思维障碍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对策。一、因先入为主的生活观念引起的思维障碍及对策学生在学习物理之前,已经从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  相似文献   

10.
詹琼 《物理教学探讨》2004,22(1):7-8,13
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国际人才竞争,培养21世纪的创新人才,在进行的全国基础教育改革中,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培养目标在于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标>的指导下,一系列与该标准相应的教材也应运而生,各有各的特色.鉴于贵阳市被选为试用由物理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编写组编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物理>(8年级)教材的实验区,我们特地对贵阳市几所中学的学生物理学习的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  相似文献   

11.
张建华 《成才之路》2012,(16):136-I0011
正经过数年的物理教学,我认为要真正能将初中物理学好,做到融会贯通的学生屈指可数。大多数同学能够知道概念及规律,当遇到具体的问题摸不着头脑,一到考试,成绩仍然是不理想。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现象呢?结合我的教学经历,我认为初中生学习物理存在下面的一些不好的学习方法。一、学习方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有不少同学经常用学数学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笔者常有这样的感受,有些概念、规律,讲了多遍,但学生还是不能正确、确切地应用。即使有些概念、原理学生背的很熟,但真正解决问题时,学生常会感到束手无策。在跟学生交谈时,一些学生也谈到“老师一讲都明  相似文献   

13.
初中是学生物理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为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导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魅力,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充分利用教学艺术魅力与真挚情感感染学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情感.  相似文献   

14.
郑建忠 《物理教师》2004,25(1):21-22
1 问题的提出 物理学是一门同生活、生产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综观九年义务教育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其“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科技”的课程思想,无不揭示出: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托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感性的和理性的知识、经验和感受.而学生在学习了有关物理知识后,则要会用它们去解决一些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创新实践活动,这些,都要求学生具备必要的生活经验知  相似文献   

15.
正"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动机中最有效的因素是兴趣.课堂教学中学生是消极的参与、被动的参与还是积极主动的参与、乐于参与,这就要看课堂教学有没有吸引力,教学方法是不是学生乐于接受,要靠我们有形和无形的力量来吸引学生.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一、从注重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是物理教学的基础.在初中物理课本中,许多重要的规律都是通过实验总结出来的.同时,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阶段,好奇心较强.物理实验形象生动,本身带有很强的趣味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生中流行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代数繁,几何难,物理难于上青天”,形象地说明了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态度。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  相似文献   

17.
习惯就像物理中所学的惯性一样,有一种难以阻挡的力量,往往左右着人们的行为思维.初中教学中,学习物理习惯指学生在物理教学中所体现出来的经常性学习方式,而这种经常性的学习方式,会影响着学生学习过程的行为、思想的表现,最终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由此可看出,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升学生学习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优化教学的要求.作为初中物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242名初中学生为研究被试,以物理学业成就归因调查问卷为工具.探讨了初中学生物理学业成就归因倾向及其在性别和年级上的差异。结果表明:(1)初中学生总体上对物理学业成就倾向于作内部归因.其中又主要归因于努力程度和学习策略;(2)物理学习自我评价成功者与失败者的归因存在明显差异;(3)物理学业成就归因的性别差异不明显;(4)物理学业成就归因在年级问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9.
席亚英 《考试周刊》2014,(52):138-138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课堂教学必须立足于初中生已有知识和经验,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初中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广大教师不能只是简单回答学生的问题,而是让他们学会利用物理思维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表达对生活中遇到的物理问题的理解和体会,并把它升华为初中生的学习习惯。实际上质疑释惑的过程是初中物理教学的本质,只有让初中生的合作探究成为一种习惯,才能实现初中物理教学的高效性,把初中生培养成具有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归因影响到期望的改变和情感反应,而归因后果影响后继行为的动机.用维纳的动机和情绪归因理论分析初中生数学学习成败的原因,得出以下结论: (1)学习兴趣、数学基础、教学方法和学习能力是影响优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优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成功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可控的原因: (2)学习方法、努力程度、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影响后进生数学学习的首要原因,且后进生倾向于把自己的数学学习失败归因于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的原因;(3)优等生组与后进生组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数学基础、家长支持、教学方法、他人帮助、学习能力、身体状况、教师个性魅力等归因要素上存在显著差异.优生的归因往往较为全面,后进生则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