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周长江 《教育文汇》2009,(3):33-33,60
《论语》共有512个条目,涉及“问”的约有116条,有弟子问先生,有先生问弟子,也有弟子问弟子,真是问声一片。其中最受关注的应该是“问”同“答”异现象。  相似文献   

2.
陈叶华  周见孙 《师道》2004,(10):41-41
唐代名的慧宗禅师经常为弘法讲经而云游各地。有一回。他临行前嘱咐弟子看护好寺院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偏偏弟子们由于一时疏忽,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弟子们望着眼前倾倒的花架,破碎的花盆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哪知慧宗禅师得知原委后,神态自若。他宽慰弟子们说:“当初,我不是为了生气而种兰花的。”  相似文献   

3.
有位哲学家带弟子们出行。途中,他问弟子:“有一种东西,跑得比光速还快,瞬间能穿越银河系,到达遥远的地方……这是什么?”弟子们争着回答:“是思想!”  相似文献   

4.
兰花感悟     
唐代著名的慧宗禅师常常云游各地。他每次临行前都吩咐弟子看护好寺院里的数十盆兰花。弟子们深知禅师酷爱兰花,因此侍弄兰花非常殷勤。但一天深夜,狂风大作、暴雨如注,弟子们偏偏当晚将兰花遗忘在户外。第二天清晨,兰花的憔悴与凋落让弟子们后悔不迭。几天后,慧宗禅师返回寺院。众弟子忐忑不安地上前迎候,准备领受责罚。然而,慧宗禅师泰然自若,神态依然平静安祥。[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一位智者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6.
一位智门下有很多满腹经纶的弟子.他看到弟子们即将成才,心中自是高兴,但他感到自己来日无多,对弟子还有些不放心,于是把他们召过来,露天设坛讲了最后一课。  相似文献   

7.
杨雁斌 《师道》2004,(7):23-23
曾经有这样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  相似文献   

8.
《孔子游春》是一篇游记,是描述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带着弟子到泗水河畔游春,巧借河水教化弟子的生动一课,表现了孔子对弟子的关心,洋溢着师生间的浓浓情谊。孔子乘“泗水河正涨春潮”之际,适时组织弟子“游春”,并以“以”为话题,叙物明理、润物无声,善教至极;随后与弟子弄琴唱和、“手舞足蹈”,惰浓至极。文童辞童俱佳,意境深远,发人深省,回味无穷。[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哲学家的最后一课︾阅读①一个哲学家在旷野里给弟子们上最后一课。哲学家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长满杂草。”②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问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③弟子们非常,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人生奥妙的哲学家,今天问的竟是这么简单的问题。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哲学家微笑一下,示意下一位。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位弟子,他说:“斩…  相似文献   

10.
一位年老的印度大使身边有一个总是抱怨的弟子。 有一天,他派这个弟子去买盐。 弟子回来后,大师吩咐这个不快活的年轻人抓一把盐放在一杯水中,然后让他喝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在我所读的系,流传着这样一个传奇:学富五车的老教授要求手下的弟子在平时看书时要勤做笔记。某日其中一个弟子背着一个麻袋到老教授家。老教授以为弟子驮了什么家乡的特产来孝敬,然而却是整整一麻袋的读书笔记。当老教授仙逝的时候,那位弟子已成了我们系的顶粱柱。  相似文献   

12.
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孔子的弟子都是“活雷锋”,在乱糟糟的春秋时代努力做好事。  相似文献   

13.
最大的麦穗     
犤读故事犦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大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弟子们听懂了老师的要求后,就走进了麦地。地里到处都是大麦穗,哪一个才是最大的呢?弟子们埋头向前走。看看这一株,摇了摇头;看看那一株,又摇了摇头。他们总认为最大的麦穗还在前面呢,虽然,弟子们也试着摘了几穗,但并不满意,便随手扔掉了,他们总以为机会还很多,完全没有必要过早地定夺。弟子们一边低着头…  相似文献   

14.
《孔子游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孔子带弟子到泗水河畔游赏,就地取材巧借河水给弟子们阐述“真君子”的品质.让我们感受到了万世师表的孔圣人与弟子其乐融融的游学情景。  相似文献   

15.
近代中国,时局变幻,民族危亡。人才始终成为近代有识之士所关注的话题。康门弟子,即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康有为的弟子。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其他派别人才思想相比较,曾追随其师从事维新变法活动的主要康门维新弟子人才思想体现出时代进步性、深入探索性以及趋向先进的过渡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教师要克服思维定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不妨转换一下教学思路,做到“山不转我转”。一位哲人指着远处的大山对弟子说:“我有办法把那座山移到跟前。”弟子不信,哲人就带着弟子来到山边,说:“它现在不就在我们跟前了吗?”“山不过来我过去”,教学也何尝不是如此呢?  相似文献   

17.
武林秘笈     
在一个月黑风高的森林里,危机四伏。突然几个快如闪电的身影闪出,翻过山坡,穿过树林,在一个破旧的草舍前停了下来。定眼一看,四人一身黑裤白衣的夜行装打扮,个个体型健壮,身手敏捷,目光锐利。白衣上印着“光华”二字。原来是“光华派”的四大弟子。大弟子尧忠,善舞枪,一招腾空点枪,星光点点,点亮了夜空。二弟子尧德棍法了得,棍把时左时右,似阵阵狂风扫落叶。三弟子尧礼,舞刀弄剑,刀刀有力,剑如烟花,千变万化。四弟子尧文智慧过人,十八般武艺样样在行,其掌拳尤其厉害,双拳冲出有如双龙出海,海浪翻滚直冲云层。如今为了…  相似文献   

18.
清代唐彪的《读书作文谱》中有这样一段叙述: 学生复讲书时,全要先生驳回,层层辩驳,如剥物相似,去尽皮方见肉。去尽肉方见骨,去尽骨方见髓.书理始见透彻,不可略见大意即谓已是也。虽然。凡书不特弟子复讲时,师宜驳难,即先生讲解时,弟子亦宜驳问。先生所讲未彻处,弟子不妨以己见证之。  相似文献   

19.
沈淦 《教书育人》2004,(6):58-59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首创私人办学的大教育家,传说他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子路则不但名列七十贤人之中,而且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  相似文献   

20.
君子人格是孔子根据他所处的时代设计的一种理想人格,君子人格具有上达仁义、克己复礼、慎言敏行、文质彬彬等基本特征。孔子在培养弟子成为君子时,注重让弟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三省吾身、坚忍不拔,同时孔子也很重视以自身的人格影响、教育弟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