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日本,由于职业关系,笔者曾或多或少地了解过日本人对中国图书的看法。由于能打入日本市场的中国图书至今尚不很多;译成日文版的更是“凤毛麟角”。所以,接触到中国图书的日本人自然也是十分有限了。这里讲到的,仅是平日里所见所闻的一个粗略归纳。  相似文献   

2.
《宇宙风》曾是汇聚了"三老""三堂"、蔡元培、俞平伯、胡适、柳亚子等中国知识界的巨擘重镇,"所跨越的年代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全面观察中国文化人在该时期的对日情感、日本认识轨迹的时空",这些都是徐冰先生选择以该杂志为切口考察上世纪前半叶中国文化人日本观的重要依据.但我更关注的是作者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文化人的日本认识——基于<宇宙风>杂志的考察》绪章中提出的第三个选题依据——《宇宙风》曾策划、组织过一个"日本与日本人论"特辑.正如徐冰所指出的那样,在"谈日色变"、舆论界均以"某国"指代"闯入者"的1936年,"要编辑《日本与日本人特辑》,不仅需要见识,更需要胆识和勇气".接下来的讨论便从这个特辑开始.  相似文献   

3.
1896年,罗振玉等人顺应重农时势在上海创办"农学会",次年创刊《农学报》,将日本及西方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播到中国来。特别是日本的除虫技术,在日本农业生产技术迅速发展条件下,引起中国广泛关注。日本除虫技术的传入,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农业教育的发展,加强了中国对驱除害虫的重视,开拓了农业学者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正>李叔同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著名人物,曾于1905年8月留学日本,1911年3月因家道中落归国。在留学日本期间,李叔同努力取人之长,学习现代文化知识;同时也加入了日本"随鸥吟社"汉诗社团,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不断进行汉诗创作和文化输出,改变了日本人对中国留学生的刻板印象。一自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国门之后,中国被迫参与了现代化的进程。1872年,首批幼童赴美留学,揭开了中国留学史  相似文献   

5.
内山先生认为中国文化分为"文章文化"和"生活文化"两方面,大部分日本专家对文献中没有记载,却实际存在的事实视而不见,而他所做的就是认真观察,如实反映中国人真正的生活风景。  相似文献   

6.
有关南京大屠杀惨案问题已有许多证据公布于世,然而,在日本国内仍有一部分右翼分子矢口否认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犯下的血腥罪行,什么德国人的《拉贝日记》,什么日本人的《东史郎日记》,统统都被称为“本世纪最大的谎言”!难道63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真是虚构的吗?无论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  相似文献   

7.
唐朝时期,中国典籍为日人关注,日本使者来华研读汉学经典,把大量的汉诗文集和儒家经典带回日本,影响了日本社会的方方面面,出现了“日籍”(日本人创作的书籍)在内容上直接引用、创作手法等方面模仿中国典籍的汉化现象。  相似文献   

8.
流寓日本之中国珍善本古籍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流寓日本之中国珍善本古籍概略描述的基础上,对日本人搜集获得中国古籍的途径和手段进行了探究,同时展望中国古籍善本再造与全球资源共享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艺伎等于妓女和慰安妇,中国人演日本妓女,就是伤害了中国人的尊严。这一道德判断,暴露了愤青在日本文化方面的无知。  相似文献   

10.
任谢元 《青年记者》2016,(28):89-90
《顺天时报》是日本人在华创办的中文报纸,因在早期日俄战争宣传报道中表现活跃,遂成为日本在华的官办报纸之一.该报从1901年12月创刊到1930年3月停刊,一直关注时局,在各个历史阶段的关键事件中,均进行了大量的报道和评论.“济南惨案”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一次重要的事件,是其后日本一系列大规模侵华的前奏,《顺天时报》对其交涉和处理过程都给予了高度关注,并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关于《顺天时报》的性质,方汉奇先生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中指出:《顺天时报》不但是日本人“学了中国人口气”、在中国出版发行的、办给中国人看的中文日报,还是“日本帝国主义进行特务活动的秘密基地”.①综观《顺天时报》中有关“济南惨案”新闻报道的宣传技巧、表达方式和秉承态度,可以看出,《顺天时报》完全充当了日本军国主义在华的喉舌和代言人.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眼中的日本和日本人———中国公众对日印象的调查分析报告□喻国明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有过两千年密切的人员往来和文化交流,人民间的传统友谊源远流长。只是到了近代,由于日本军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才使两国的关系蒙上了阴影。战后,经过两国人民的长期努力,终...  相似文献   

12.
商豫 《湖南档案》2014,(5):13-16
1946年2月3日,新春大年初二,在吉林省通化市,已经向中国投降的日本关东军旧军人以及日本战俘、商人、暴民等数千人,在同民党的煽动下,向刚刚成立的中共通化新政府发起了暴乱。南于我八路军(时称东北民主联军)事先得到了情报,及时作了部署,经一场血战,最终将日本人的暴乱镇压下去。打死暴乱分子一千八百余人,俘获三千余人。这就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名的“中国通化:二·三暴乱”。  相似文献   

13.
唐虞 《声屏世界》2008,(6):69-69
5·12四川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给予中国资金、物资、人员以及道义上的帮助。5月15日,日本救援队成为进入四川灾区的第一支国际救援队伍。5月19日,日本救援队返回东京。日本救援队撤离中国后,中国网友在多家网络论坛上发了不少帖子,对日本友人的援助表达了感激之情。对于中国网友的感激,日本救援队在遗憾之中进而自责。其中一名日本救援队员留言说:“我现在只感觉到自己的无力和悲伤。作为救援队,一个活着的中国人都没救出来,就这样回来了。我的一个同事对这次的事,精神上很受打击,已决定辞职。”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纵观中日发展史,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有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文字记载。公元57年日本曾派使者来中国取经。汉武帝时曾予以印绶于日本使者。三世纪末陈寿写的《三国志·魏志》中谈到二世纪末至三世纪初的日本经济和中日关系。四至六世纪大量中国人移居日本,传走了中国的农业、手工业、雕刻、绘画、刺绣、造纸和印刷等技艺。与此同时,汉字也传入了日本。唐初编写的第一部中国药典《新修本草》,时隔五十年的713年,在日本出现了该书的手抄本。八世纪后,每次来中国的日本遣唐使和学僧达五百多人。九世纪末,日本所藏汉文书籍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一部名为<含泪活着>的纪录片在日本各地空前热播,掀起了一股"感动大潮",网上的观后感言多达400多万条.片头有这样一句:"在连续3年每年有3万人自杀的日本,有这样一位中国父亲在顽强地含泪活着!"该片改变了许多日本人对中国人的误解和偏见.片中主人公是一位漂泊东京打工15年的上海男人.从一个连合法身份都没有的外籍"黑工",到名扬日本的"励志英雄",他有着怎样震撼人心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晚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参考》2011,(16):27
本刊讯(记者韩阳)一个土生土长的日本人用地道的汉语评析世事——27岁的日本青年作家加藤嘉一携新作《中国的逻辑》亮相书博会。加藤嘉一表示,直接用中文执笔,也是对中国读者的尊重。作为日本公派留学生就读北京大学,加藤嘉一有着日本人的勤奋,又有着  相似文献   

18.
日本右翼政治家的民族主义情绪、在华盛顿“遏制中国”政策中扮演角色以及对台湾的暧昧态度,令中国人对日本不满:而日本人认为,中国已成为“对这一地区的威胁”。中国总理在此背景下对日本的访问,相信是一次推动双边关系走向善意的良性循环的艰难之旅。本刊特派记者随同朱总理出访,在东京发回分析报道  相似文献   

19.
“小悦悦事件”引发了全国上下的道德大讨论,日本媒体也对该事件投以关注,矛头直指中国人道德失范,并将“小悦悦事件”与之前发生在南京的“彭宇案”相联系.日本时政节目主持人说:“因为有这样的前例,所以许多中国人都不愿意去救助别人.”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先生颇留心外国人所写的观察研究中国的书,例如据《马上支日记》1926年7月2日条,可知他购阅了日本人安冈秀夫的《从小说看来的支那民族性》,并就此发了一通议论,其中且涉及美国人斯密斯的《支那人气质》一书;7月4日日记继续谈这个问题,又涉及另一美国人威廉士的《中国》一书。到晚年,鲁迅曾为日本友人内山完造所著之《活中国的姿态》作序。鲁迅说:“我对于外国人的指摘本国的缺失,是不很发生反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