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战后初期,在中国东北地区占据军事优势的苏联,为了自身在远东地区的利益,在东北地区对国共双方采取了两面政策。这种政策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发展以及远东地区战后格局的划定都具有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正在必修一《解放战争》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常常听到老师这样告诉学生:"中共领导下的人民解放军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几百万拥有飞机大炮,美式装备的国民党军队。"还有其他一些关于"小米加步枪"的说法,比如,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小米加步枪打破了敌人的围追堵截;八路军游击队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朝鲜战场上,志愿军战士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帝国主义。对于这些说法,笔者长期以来也不问究竟。近些年,随着相关话题不再敏感,档案资料文献的公开和回忆录的出版,解放战争期间苏联对中共军  相似文献   

3.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了"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但这一政策经历了"温和—激进—纠偏"反复调整的过程。学术界普遍认为这种反复是共产党的"政治谋略"或为了适应"革命形势"采取的。实际上土地改革反复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土地所有制和租佃关系分布的不平衡,是土改政策反复的客观因素;中央与地方所处地区环境的不同及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是土改政策反复的主观因素;统一战线与放手发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是共产党土改政策反复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4.
重庆谈判就其政治范畴而论,是国共围绕一党训政与联合政府的政治对立,展开的若干次对抗中的一个回合。中日战争结束之际,由于美苏分别确认国民党政府的惟一合法地位,并分别决定由国民党接收日占区,为此,改变了原有的国共力量对比,从而打断了原有的国共关系调整进程。在此条件下,重庆谈判以中共收回联合政府要求作为政治基础,以交出解放区作为主题。结果,双方互有胜负。  相似文献   

5.
《初中生》2011,(7):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6.
皖南事变后,各中间党派为调解国共关系、制止内战作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在舆论上同情共产党,指责国民党;在行动上奔走于国共两党之间,积极发挥中间党派的作用,并且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使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加强,使国民党顽固派愈加孤立,也使中间势力开始向左转。  相似文献   

7.
中共“一大”是在 192 1年 7月 2 3日召开的 ,可为什么中共把“建党节”要定在 7月 1日呢 ?由于当时中共“一大”是秘密举行的 ,中共的活动处于“地下”状态 ,因而“一大”文献没有发表。随后又经历了两次国内革命战争 ,恶劣的环境使得中共无暇顾及此事。随着中共日益壮大 ,纪念中共诞辰也就提到了日程上来。但此时 ,“一大”的文献找不到了 ,众多的当事人对“一大”召开的具体日期也记不准确了。193 6年 ,中共“一大”代表、时驻共产国际代表的陈潭秋为纪念中共诞生十五周年 ,发表了题为《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的文章 ,指出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1,(19):10-11
1920年8月,陈独秀在上海发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早期组织。当年9月1日,他在《新青年》发表的《对于时局之我见》一文中,曾称"吾党"为"社会党"(后来才改称为"共产党")。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关注中共"领导核心"问题由来已久,并在"什么是党的领导核心,如何发挥核心作用"问题上已有共识,但对于这一问题的历史由来,以及"领导核心"在无产阶级政党组织体系中的位置与形成机制等实质性问题却少有论及。在国际共运史上,能否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成熟与否的标志。其形成不仅要具备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且还应以确立一个稳定的领导集体为前提。此外,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历史关头,也是促使领导核心形成的重要条件。在中共历史上,产生"领导核心"主要有三种模式。一是通过长期革命斗争实践的考验,自然形成为中央集体领导核心的模式;二是由上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提议,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三是由党的全国代表大会选举,后经党的中央全会确认为领导核心的模式。这一制度设计是由毛泽东首创,后经邓小平集中论述而逐步确立起来。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上的一次伟大创举,它完善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顶层设计,加固了这一制度得以顺利运行的最后一环。  相似文献   

10.
回顾和研究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进一步认识“三个代表”思想的深刻内涵及其重大意义。“旗帜”问题是关系到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问题,苏共丧权、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最大教训在于丢弃“旗帜”,“三个代表”的光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揭示了党的生命源泉,执政基础的真理,坚持“三个代表”,就会无坚而不摧,无往而不胜,如果背弃“三个代表”的要求,就会变质、腐败,丢弃“旗帜”,走向自己的反面。  相似文献   

11.
陈鲁民 《教育家》2004,(3):62-62
山西作家韩石山对鲁迅和胡适有一个评价:“读鲁迅长脾气,读胡适长学问”。鲁迅的骨头硬,脾气大嫉恶如仇,眼里不揉沙子,大家都承认;但是鲁迅的学问何尝不是天下一流,他的国、诗词、小说研究、翻译、考古甚至书法,都是独步一时,随便拿出一项都可以当教授、当博导。如果光有大脾气而没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是人口的主体。农民问题即土地问题就成了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而中国共产党通过几次土地改革运动解决了土地问题,所以赢得农民的支持取得革命的胜利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90年代初苏共垮台,导致这一悲剧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与日益僵化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使苏共脱离群众,失去了执政基础是苏共垮台的深层原因。它留给我们党的教训是深刻的,这就是必须加强和完善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将“三个代表”思想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非资本主义前途"问题是马列主义关于革命前途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中国共产党对此展开了长期艰辛的探索。党在幼年时期对当时中国的国情和马克思主义缺乏深刻的认识,因而在实际探索中国革命前途的过程中,相继出现了右的和"左"的错误。但在错误倾向发展的同时,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实际出发,在革命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条使中国走向非资本主义前途的正确道路。  相似文献   

15.
1946年夏,全面内战爆发。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主要是依靠美帝国主义的支持。当时的美国不仅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而且还垄断着原子弹生产的秘密。因此,在战争初期,对于处于劣势的人民解放军能否打败美帝支持下的蒋介石军队的进攻,国内不少人是抱有疑虑的;国际上,美国正在加紧进行冷战。因此,有些人过高的估计帝国主义力量,惧怕美帝国主义,惟恐爆发新的世界大战,不赞成中国共产党采取坚决抵抗的态度,用革命的战争来反对反革命的战争。另外,战争初期,国民党在军事和经济力量方面占有明显的优势,中国共产党面临严峻的形势。1946年8月5日,毛泽东…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侵略所取得的第一场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对于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走向现代化,树立了一座伟大的历史丰碑。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的抗日战争,搞清楚它在中国近代史、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史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正确总结历史经验,开创未来,实现民族振兴的神圣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许多人都知道,徐悲鸿家挂着一副对联:独持偏见,一意孤行。他还有一句座右铭: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此二句,正好道出了徐悲鸿的人品骨气。徐悲鸿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8.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军队和人民接管、修复修建和经营管理铁路,翻开了中国铁路史的崭新篇章,铁路的性质开始转变,人民铁路逐渐形成。虽然当时党对人民铁路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其内涵还不完善,但已经具备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铁路是人民的公共财产、铁路事业依靠人民的无穷力量、铁路为人民的整体利益服务。这为之后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确定了制度性、主体性和整体性三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革命战争中,中共军队以优待俘虏而闻名。自红军时期开始,就实行不打骂俘虏、不愿加入红军的俘虏发给路费遣散回家的开明政策。到了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的俘虏政策发生了转变,俘虏的所有国民党军队的士兵不再实行遣散和释放,而是实行思想改造,最终编入人民解放军,这主要是为了补充兵源和后勤保障的人力资源,强化政治宣传以进一步瓦解国民党军队,同时也是因为当时的客观条件,更好地保护俘虏免受国民党部队的虐待。  相似文献   

20.
党内民主,是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解放战争时期,在激烈的国内革命斗争实践中,我们党围绕党内民主建设,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理论和实践成果,对于当前我党党内民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