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7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政权经营西南,汉族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资源利用模式在西南地区渗透,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导致西南山区后天干扰性的脆弱生态系统。当地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发掘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只要我们诱导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完成文化重构,就有可能建构起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2.
石漠化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分布很广,在发生石漠化以前的上千年间,当地民族靠本民族文化的利用方式获得了生存与繁荣。17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政权开发西南,汉族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资源利用模式在该地区渗透,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导致西南山区后天干扰性的脆弱生态系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当地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发掘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只要我们诱导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完成文化重构,就有可能建构起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3.
石漠化成因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漠化在我国云南、广西、贵州三省分布很广,在发生石漠化以前的上千年间,当地民族靠本民族文化的利用方式获得了生存与繁荣。17世纪以来,随着中央政权开发西南,汉族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和资源利用模式在该地区渗透,文化价值观的不适应导致西南山区后天干扰性的脆弱生态系统。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严重水土流失加剧石漠化。当地民族的固有文化在利用这一生态环境上有其独到之处和值得发掘的生态智慧与生态技能。只要我们诱导各民族传统文化在新形势下完成文化重构,就有可能建构起有助于当地生态系统恢复的新型文化。  相似文献   

4.
民族性缺失,长期制约着我国民族地区学校课程建设。贵州仡佬族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的设计,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文化生态存在状况;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设置与开发是课程编制的重点;关照地区或民族文化传统的传承以及人的发展需求是课程目标确定的关键;关注不同的文化生态系统,是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石;联系整个文化生态系统,才能准确把握地区多元一体文化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弹性。  相似文献   

5.
黔东南州锦屏县平鳌苗族在杉木采种、育苗、移栽、林粮间种、采伐、礼仪中保留着杉木种植的传统知识,蕴含着对杉木生物特性的准确把握和巧妙利用,是当地生态系统与民族文化长期互动的结晶。在我国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实践中,应该正确认识本土技术体系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立足于社会文化生态视角下重新审视、理解在社会文化生态视域当中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内容,对当前高校核心价值观教育凸显的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并剖析,针对出现的问题,在反思当中建构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新路径: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模式的新方向;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平衡;建构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社会文化生态长效持续机制。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的生态价值观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生态价值观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尤其受到甘南少数民族的影响较大,具有较为明显的甘南地域特征。本文是在对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影响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生态价值观的因素,如社会环境、公众传媒、学校教育、家族伦理、民族传统文化、宗教信仰等,以此为依据更好地引导甘南少数民族地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价值观。  相似文献   

8.
海西经济区的确立为区域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广阔平台。当今企业的发展必须具备生态文化意识,在企业的生态文化建设中,价值观定位处于核心地位。在价值观提炼中,依循人——社会——自然(交融)和谐共生的马克思生态观,企业首先通过核心价值观表现出在特定生态系统中的普遍共性;其次,企业又通过经营理念、愿景等价值保护带的表述把自身特性彰显出来;最后,把价值观落实到制度并有效实施使企业生态文化建设真正在实处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不少学者认为:是人类超额利用生物资源才诱发为今天的全局性生态危机。要彻底根治现代的生态灾变,必须彻底停止对相关地区的开发利用。当代生态灾变确实与人类社会的超额利用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关联性,但上述结论的表述失于笼统和含混。因为当代生态灾变的成因不是一个单纯的使用量问题。它还与利用方式、利用渠道和利用对象密切相关。而人类对所处生态系统的利用方式与内容恰好是相关民族文化规约下的产物。若不澄清民族文化与所处自然生态系统的耦合演替关系,单纯的降低使用量,同样无法收到救治生态灾变的实效。本文仅《溪蛮丛笑》所载侗族文化及生态的演替为例,揭示民族文化与相关自然生态系统间的错综复杂关系,希望从中找到救治生态灾变的最佳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贵州传统的文化资源不仅包含大量的生态价值观、生态知识和生态保护的内容,也提供了包含丰富原生态内容的传统民族文化资源。发掘贵州各民族传统的生态智慧,使之与现代生态理念有机地结合,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根据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思路,学者们提出要以文化生态观作为少数民族发展的理论依据。近几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为保护民族文化,繁荣民族经济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畲族文化在经济发展的支持下传承良好,同时在民族文化资源支撑下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增长点。畲族的文化认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但没有减弱,反倒培养了更多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而当地干部也在发展中提高了文化敏感性,和谐了民族关系。景宁畲族自治县所采取的发展观正是暗合了文化生态观理论所提出的核心要领,为其他地区少数民族发展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案例。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少数民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主要表现在宗教文化、民族思维方式和民族心理,民族价值观和教育观以及民族语言文字方面。少数民族独特的文化体系导致文化生态环境的失调问题,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方面表现在中国少数民族外语基础教育文化生态失调,学校生态内部的不平衡和少数民族文化与汉族文化和英美文化之间的文化冲突等方面。在少数民族外语教育的发展中解决文化生态失调问题的途径主要在于文化导入方法的选择、课程的设计和对于少数民族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文化认同是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前提,是文化自信的实现基础。文化认同的主体是"人",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必然是"人"在文化交融的文化生态系统中,积极主动探寻和权衡价值差异并选择性投入精力、情感和时间,形成个体文化内在价值"自觉",从而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赓续民族文化符号,坚守民族身份,牢固民族凝聚力,推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内核的文化认同,才能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边疆民族地区旅游循环经济的发展应考虑生态系统的特点、基础设施完善程度、旅游资源类型、旅游业发展阶段、产业结构等因素,重视民族生态文化作用的发挥、跨境生态安全与国际交流合作。西双版纳应坚持生态文化驱动、环境保护为本、绿色产品创新、产业耦合互动、资源整合利用、国际交流合作等战略,以6R为基本原则,以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和民族文化保护为核心,以环境友好型旅游产品体系建设与创新为主线,以绿色旅游企业创建为切入点,以生态型旅游村寨、环境友好型旅游小镇、绿色旅游城市建设为特色模式,构建旅游循环经济体系,促进特色旅游品牌建设与旅游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甘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青少年长期生活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深受宗教信仰、民族传统文化、风俗习惯等的影响,其生态价值观与普通地区相比较有许多不同之处,对该地区青少年生态价值观的现状及特点了解,不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而且对整个甘南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都具有重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文化生态是一个国家、地区、民族发展的基础,具有区域性、民族性、历史性等特征。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生态特征表现为:人口稀少、疆域广阔;民族种类多,数量大;语言丰富;农、牧、矿、能等资源丰富、稀有;旅游资源丰富等。西部高职教育要服务于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同时,西部高职教育的发展也受当地经济文化生态的影响。故而,西部高职教育发展的对策必须基于当地经济文化生态状况。  相似文献   

17.
虽然现代工业文明高效地带给人类极为丰富和便利的物质生活,但同时也带来了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严重污染的问题。现代工业文明所孕育的现代主义文化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之处,后现代主义文化开始对它进行反拨与纠偏。其中,后现代生态设计将会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设计师从原材料的选择到产品的结构设计都应体现生态保护的思想,并且要明确新产品生命周期并树立新的产品价值观。后现代生态设计是利用生态系统自我有机更新能力的一种再生循环设计,顺应生态规律是它的核心思想,在设计中强调运用生态学方法。后现代生态设计体现出来的设计师对社会和自然的责任、设计者的价值观和崇高的职业道德,完全符合了这个时代的设计伦理。  相似文献   

18.
作为和谐文化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内容的生态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基础内核和价值观指导。确立生态文明理念,全面加强社会主义生态文化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自然观,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体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文化同一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在中国,伴随着休闲经济时代的到来,生态博物馆呈现出多样化的现代生存模式。如何协调生态、人文、经济的关系成为了生态博物馆发展的现实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我们迫切需求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引导实践。本文以黔东南地区民族文化和经济互动为例,着重探索生态博物馆如何担当起保护和传承当地民族文化和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20.
麻山地区苗族复合生计克服"缺水少"的传统生态智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系统的"脆弱环节"是一个文化概念,在贵州麻山石漠化山区田野调查中发现,生态失衡并非相关民族文化正常运作的结果,而是族际关系失衡或相关文化转型而诱发的灾变.从这样的认识出发,我们认为生态维护的终极目标在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延续.因而,维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不能单凭政治、经济、法律手段,只有依靠多元文化并存建构起来的稳定文化制衡格局,尤其是要依靠世居于该生态系统中居民所拥有的生态知识与生态智慧,才能获得维护生态环境正常运作的持续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