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盛唐咏侠诗是咏侠诗发展的集大成阶段。“马”是盛唐咏侠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意象。盛唐咏侠诗中的马意象可烘托游侠的勇武气度及骄横意气.还可抒发侠客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功名不成的悲愤之情.是盛唐咏侠诗的用来展现游侠行为和情感的重要意象。  相似文献   

2.
侠文化发展至盛唐,风气为之一振。侠风炽盛,咏侠诗创作达到高潮。作者众多,诗篇甚繁,呈现出其独特的风貌。盛唐咏侠诗反映出了唐代独特的社会文化心理,扩大了唐诗的艺术容量,增加了唐诗的艺术魅力,亦是“盛唐气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本文拟从咏侠诗的创作主体——游侠和士人在初盛唐存在的主客观条件,浅谈其发生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朝是我国诗歌最辉煌的朝代。咏侠诗是唐诗的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并不为世人注目。本文探寻了唐人咏侠诗盛行的因素,探讨了唐人咏侠诗中的抒情诗和叙事诗,并对李白的咏侠诗做了重点分析。  相似文献   

5.
张秀玉 《文教资料》2006,(15):44-45
北宋后期诗人晁冲之有诗167首传世,其中真正意义上的咏侠诗只有一首。从晁冲之的诗歌创作可看出咏侠诗在宋代的衰落与当时的世风及文风相关,其咏侠诗名作《夷门行赠秦夷仲》的写作也与晁冲之个人生活经历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梁代《刘生》诗溯源,分析梁陈两代帝王咏侠诗的特色及游侠形象的改变。梁陈帝王咏侠诗在宫体诗风影响之下,呈现出与建安风骨迥异的柔靡之音,咏侠诗在不同作者笔下被赋予新的形象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
咏侠诗从先秦滥觞,经魏晋南北朝而发展、成熟,至唐代而为高峰.唐代咏侠诗的繁盛既是继承和发展前代的结果,也是时代风气、任侠气质积淀使然.  相似文献   

8.
李白咏侠诗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鼎盛时期,诗歌的思想内容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咏侠诗在唐朝也成为众多诗人表述心志的另一种方式。李白不仅有任侠的经历,而且创作了大量的咏侠诗,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分析,对于理解李白的功业理想和心理期待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白女性诗、咏侠诗对两性形象大量、广泛的展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性别研究的个案.女性诗中的各类女性存在暴露出一种性别规范的暴力.而咏侠诗中对侠客形象的暴力操演则构筑了普遍性的男性主体.性别与暴力的逻辑转换,有效说明了两者深层的同构.因此颠覆男/女二元逻辑的前提在于,首先要清醒地认识到性别身份仅仅是一种建构性、开放性的集合.  相似文献   

10.
咏侠诗是唐代诗歌中极为特殊的流品,将中国古典诗歌的阳刚美提升到一个无与伦比的高度,是唐诗风骨的集中体现.唐代咏侠诗的阳刚美风格主要体现在其人物、场景、意象及动词使用等几个方面.因为影响作品风格的因素很多,唐代咏侠诗的审美风格既有其共性,其具体风格又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11.
李白的125首赠诗中,有多处涉及到对人物"风流"的品藻。此"风流"主要表现在诗酒风流、隐逸风流和侠士风流三个方面。这与当时的时代文化背景——盛唐气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李白浪漫主义诗人的魅力就是盛唐气象的魅力,他诗歌中透露出的狂放气象是盛唐气象中最绚丽的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关于其狂放气象形成原因的探讨还比较零散。李白胡化血统的家世,批判性的崇儒意识,唯侠是命的气魄,从道归隐的遐思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是促使其狂放气象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侠义诗在唐代十分繁荣,尤其是初盛唐时期。当时的侠义诗反映出任侠精神和豪放洒脱、清新刚健风格,这有着政治、经济、民族、风尚等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在唐代具有行侠主题的诗歌、小说中,最令人非议的是侠客杀人的大量血腥场面的出现,虽然其中亦可显示出侠客尚未被道德化洗礼的粗犷、原始意味,但由此所暴露出来的侠客的嗜血欲望,充分透出其“孤儿”原型的本质,亦即失望的理想主义者,渴望着能拉离他们于不安与害怕的泥淖之外的救援者出现,他们相信为救援者牺牲生命或服侍他们以换取关爱,不但合乎逻辑,更令人宽慰。而侠客的“救援者”即是“知遇者”,因此无数的酬恩仇之举便由此而来。由“孤儿”原型对安全感的渴求,到“魔法师”原型的本真和整全合一,侠客的发展成熟历程中唐代身居起点的位置,也让后世有发展完成侠客历程的空间。  相似文献   

15.
唐朝是我国古代游侠诗歌发展的最高峰,不但在思想内容上超迈前人,表现出唐人特有的气质和情感,精神和理想,影响深远。在艺术表现形式上也是兼容并包,极于成熟。限于篇幅,文章仅就其抒情方式作了简要分析,认为直抒胸臆、心理刻画、借景抒情是其突出方式,体现了唐游侠诗歌内容的丰富性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李益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在大历贞元时期,他写了不少很有社会影响的乐府诗,在唐代乐府诗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位置。然而,就目前李益诗歌的整体情况来看,学界大都从边塞诗这一题材入手,而对其占有一定数量的乐府诗的研究显得相对薄弱。文章就李益的乐府诗创作展开论述,首先对李益乐府诗加以整理分类,继而对题材内容、艺术特点进行分析,以评估李益乐府诗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李白在诗歌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少年,既有自己,也有他人。李白采用多种方式展现少年的飒爽英姿和精神风貌。这些形象都具有朝气蓬勃、昂扬向上的特点,既反映了李白内心世界的丰富与单纯,表现了李白充实而刚健的精神气质,又体现了阳刚劲健、雄壮浑厚的盛唐气象。  相似文献   

18.
李白写景诗的风格外观是多色调的,有神奇的美、壮丽的美,也3有清丽含蓄的美。李白写景诗的内涵是时代精神充分个性化的、形象的表现,盛唐气象通过李白的“济世”热情和飘逸个性,转化为空间时间化的动态意象。在艺术创造上,李白继承了“兴寄”和“自然”两大写景传统,在个性表现和自然生成的基础上,一方面尽量呈现对景物的原初感觉,另一方面又象征寄托着深厚的时代内容,是比兴兼得的典范。  相似文献   

19.
千古诗仙唯李白,李白在中国诗坛旷古绝今,遗作九百多首,诸体皆备。李白乐府诗是成就最高的重要部分,其一生诗作精华尽付于此。李白的乐府诗和汉乐府颇为不同,朴实而又奢华,飘逸而又瑰丽,通俗而又典雅,豪放飘逸、壮浪雄奇,本文将从唐代乐府对汉乐府的接受和传承入手,重点对李白乐府诗与汉乐府诗的语言风格进行比照,并在此基础上对李白乐府诗歌的艺术成就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与《唐代文学史》等都认为李杜并称是在唐元和年间。依据李、杜诗集和《全唐诗》等可见 ,杜甫生前已为时所重 ,李杜时代已称李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