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丽君 《文教资料》2008,(20):120-121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如何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这是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努力探究的问题.只有根据汉语音韵美的特性,在朗读中注重引导学生去感受、去品味叠音的和声美、平仄的跌宕美、押韵的回环美和语调的旋律美,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感能力,从而在朗读中表现文本语言色彩的音韵美.  相似文献   

2.
王丽红 《教学随笔》2008,(10):37-37
我是喜欢幻想的女孩,因为拥有美丽的幻想,我的生活便充满了快乐。我用我的心感受大海的宽阔,我用我的心感受高山的瑰丽,我用我的心侦探天空的深远。我虽微小,但充满活力的世界却把我点缀得绚丽多姿。  相似文献   

3.
高金霞 《班主任》2012,(12):48-49
空洞的说教有时不能真正触及学生的心灵,而角色扮演法可以让学生在体验中快速获得经验。我就是通过以下活动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一、在角色体验中感受生命的来之不易1."护蛋"行动我在班里举行了"我是护蛋小天使"活动。让  相似文献   

4.
语文课须具有浓厚的"语文味"。"语文味",简而言之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最基本的是不折不扣地在课堂上体现"三味"。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让课堂在读、品、写中充满浓浓的语文味进行具体分析,包括:分层诵读、对比品析和写作训练。  相似文献   

5.
冷冰 《考试周刊》2012,(42):61-61
阅读是学生的主体性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加深体验,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熏陶,享受朗读乐趣,感受审美情趣。而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运用多种形式,适时、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训练,是增强学生语感、培养学生美感、陶冶学生情感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我主要抓住中心句“小兴安岭一年四季景色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让学生在对课文理解的基础上,三次对中心句进行不同的感悟,递进式地自主品读。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吟咏诵读"中体现课文的语言美,在"咬文嚼字"中感受人物的品质美,在"情意冷暖"中领悟文章的意境美,在"抑扬顿挫"中产生心灵的情感美。语文朗读其实就是读"进"文本,再读"出"文本的过程,即从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开始读进文本与文本对话,再把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邓莉 《小学语文》2007,(8):62-62
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朗读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据调查,学生中有20%的人不敢在同学面前朗读;有30%的人在同学面前一读就面红耳赤、心如兔跳;有30%的人在同学面前虽然敢读,但声音很小;只有一小部分同学能在众多同学前较好地朗读。还有一部分同学只是为读而读,很枯燥地读,没有语感,更没有感情。[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最大特征。前苏联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说:"真正的散文是充满诗意的,就像苹果饱含果汁一样。"散文意蕴无穷,如何品尝散文中的"果汁",解读散文中的"形"与"神",在教学中怎样向学生传授,老师们常常会感到棘手。一、结合文体,在朗读中弄清分类虽然散文选材自由,结构灵活,但是它主题明确、集中,有一条线索贯穿全文。散文对材料开掘深,小中见大,含义深刻,联想丰富,感情充沛,同时散文的语言凝练、优美。  相似文献   

10.
纪伯伦是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是一位热爱生活、热爱全人类的艺术家.美与爱是纪伯伦作品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既有理性思考的严肃与冷峻,又有咏叹调式的浪漫与抒情.他善于在平易中发掘隽永,在美妙的比喻中启示深刻的哲理.  相似文献   

11.
作文教学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领域,既担负着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任务,也承载着对学生进行美育的职责。因而加强作文教学美的教育,不但能提高学生对美的感知力、鉴赏力,而且能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实施美育呢?我认为可以从下列三个方面来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各个学年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感情的重陶。"朗读是一项技能技巧,其习得、掌握和运用不可能一慨而就,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通过强化读的环节,熟中生巧。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教师帮助学生发现美,指导他们表现美、创造美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 现,高尚的审美理想和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提出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把它列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之一,这是基础教育的美育任务在新课程培养目标上的体现。也可以说,基础教育课程在美育方面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主体与精华,它把狭义的学校课堂、教室拓展为大千世界。让学生的思想得以解放,能力得到提升。学生不再成为被雕凿的对象,而是成为向四方伸出思维的触角、努力汲取养分的植株。今天,我学习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深受鼓舞和启迪。  相似文献   

16.
金菊 《阅读与鉴赏》2009,(10):10-11,6
朗读.其意义和作用在素质教育的今天仍不容忽视。首先,新课程理念对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感悟的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初中阶段的教师更应注重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以后学习语文打下扎实的基础。其次,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分析文章,有助于提高学生“说”的能力。也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教师应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加强朗读指导,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7.
幼儿具有喜形于色、感情外露的特点,他们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情感和体验,能够通过音乐中强烈的情绪对比、鲜明的感情描写得以抒发。而将艺术教育作为培养幼儿个性发展的途径,让幼儿快乐成长是教育工作者进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因此,我园将音乐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主要内容,并将音乐教育研究作为我园的园本教研内容之一,使每一个孩子充分感受在音乐活动中,可以尽情地歌唱、舞蹈、敲打节奏和游戏,并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发挥想象的空间,用其独特的方式来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其良好个性和创新意识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  相似文献   

18.
李健  周志英 《文教资料》2007,(20):172-174
感悟,不是纯知识性的感知,它包括对文字符号,文字符号所负载的思想内容,文字材料组合的方式、方法以及所渗透的情感、韵味的总体综合性的感知和领悟。感悟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它和语文素养有着密切的相关性,是语文综合素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学会思考,在朗读中受到熏陶,让“美”的旋律在朗读中奏响。  相似文献   

20.
徐世赟 《甘肃教育》2011,(19):78-78
朗读教学需要教师在师、生、文之间精心创设一个和谐的对话场景,引领学生全身心地去理解、体悟,带着自己的切身体验沉浸于文本深处、人物内心,唯有如此,才能做到“知而生情,情见乎辞,依情赋声”。那么,如何让学生人情入境地用心朗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