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给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机会.让每个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将差异作为资源开发利用.创造多种学习机会与平等和谐环境.是新课程标准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喜悦.是分层递进教学理念的出发点和归宿.也是新课标要求我们坚持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2.
和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积极创造条件,和学生成为知心的朋友.教师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关系。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要常与学生沟通,倾听他—门的心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一切困难,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  相似文献   

3.
新课标对师生关系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教师与学生是平等互动的合作伙伴,是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者和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导师。建立和谐、平等、融洽和民主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特别是后进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教学氛围——体现民主性 “探究性学习”的前提条件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教育心理学和研究教学实践均已证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而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思维最活跃,实践能力强。富有创造气息.首先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尊重学生的人格.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有鲜明的主体意识和服务意识:其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弘扬个性,  相似文献   

5.
《湖北教育》2005,(7):31-33
人的生活.社会的生活.是充满道德关系和道德问题的生活。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帮助他们认识社会的过程,是启发学生道德自觉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课程中的品德教育是生活化的品德教育,是淡化了教育痕迹的品德教育.它要避免的是纯学科化的德育和那种生硬的说教。走进李茑老师的课堂,轻松愉快、平等交流的气息就会迎面扑来;在她的课堂里,你会觉得不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许多情感、行为上的认识都在那游戏、  相似文献   

6.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通信技术在教育中的不断深入运用.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建构了互动、共享的智慧资源,提供了跨越时空交流、研讨的平台。另外.网络中的人是平等的,大家拥有平等的话语权。在平等的氛围中促使学生尊重自我,释放出真实的想法,其潜力将得到激发。那么,在网络环境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7.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的积极倡导无疑是新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为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平等的教育理念,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使学生获得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发展能力的愉悦,从而促使学生精神境界、个体品德、语文水准得到完整的提升。但在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的构建和实践中也不无遗憾地出现了一些误区,现列举如下并提出相应的矫正刍议。  相似文献   

8.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建立平等关系 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建立一种民主、平等、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处理师生关系的基本原则,也是教育活动得以良好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处在成长期的学生的自尊心非常敏感、脆弱,更需要教师的细心呵护。课堂上要进行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教师首先必须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学生的心灵,用个人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合乎人性的平等师生关系去打动学生。在此前提下,学生才会在健康、自由、愉陕的环境中接受教育,自觉学习。  相似文献   

9.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根据信息交流的形式、内容的不同,建立起来的师生关系就不相同,对学生的学习影响亦各不相同。我们从五种不同关系类型进行了调查,分述如下。一、平等民主型这种类型是以开放、平等、双向流动为主要特征。教师注重交流的价值,尊重学生,用民主诚恳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显示出更加活跃,感到自尊心得到尊重,更容易接受教育。有57.8%的学生认为,对学生讲民主的教师给人以亲切感,61.2%的学生认为在平等环境下比较容易接受新知识,46.9%的学生有主动与任课老师亲近的愿望,希望能够引起老…  相似文献   

10.
杨洲 《宜宾学院学报》2005,5(4):115-117
自主、合作、探究是《语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在语学习现上,钱梦龙也主张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式的“训练”为“主线”,营造民主、平等的合作学习学风.这与语新课程提倡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体现了一位语教育名家高瞻远瞩的理论视野。  相似文献   

11.
一、认真总结经验。发扬成绩。进一步坚定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一)全省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正成为许多老师自觉遵循的原则.师生之间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师生的教与学方式正在转变.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明显增多,课堂变得活跃:学生喜欢新课程,学习兴趣增强,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  相似文献   

12.
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价值的研讨,是为了更好地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认清课堂教学的价值所在,让课堂呈现出活力与生命.让学生得到平等和尊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乐于学习,自主学习,互助学习,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汇总获取最优化学习方法和效果.逐渐养成终身受用的学习习惯和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让教师在探究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时,  相似文献   

13.
一、和学生站在一个队伍中 在教育教学中,师生关系应创造这样一个境界:学生好学、爱学、乐学,教师喜教、爱教、乐教,学生学习的动力主要来自于自身内在的需要.而教师的教学动力是教学相长。师生关系是平等的、互通有无的朋友式的讨论关系、社会角色之间的平等交往关系.而不是“警察与小偷”的对立关系。这就要求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站在同一个角度,引导孩子们走出成长道路上的沟沟坎坎。  相似文献   

14.
班主任的导向教育,是指班主任从管好班级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实际出发,以平等的心态和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行为施加诱导、影响或制约。这种管理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学习质量的提高及班级良好风气的形成。导向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针对性导向教育。班主任要了解每一名学生的情况,摸准学生心理脉搏,有的放矢地进行引导教育。如新生入学后,刚开始对学校生活不适应进而影响学习。针对这种现象,组织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来转移不良情绪对学生思想的干扰。2.感染性导向教育。就是班主任通过自…  相似文献   

15.
如何在化学课堂中实施创新教育? 一、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新型师生关系 创设民主的环境,形成师生间的平等、密切、宽松、活跃的教学氛围,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是创新教育走进课堂的前提。是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学习的关键。因此,教师应找准自己位置,从居高临下的强势位置走下来.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地位和作用.摆正学生学习主人翁地位,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信任、尊重、关怀学生,以共同学习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探讨、研究问题。全力为学生搭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为他们的“表演”鼓掌。  相似文献   

16.
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成功的教育者必须深入细致地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天然禀赋及个性特点,在此基础上因材施教,给他们一个广阔自由的发展空间.班主任管理班级的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过程.只有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高扬“以人为本”的价值理想,才能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愉悦感、安全感、尊严感,学生的潜能、智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陶岚 《南昌教育》2009,(11):12-13
一、教学中应注意情感教育 1.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教育教师的教学过程,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过程,更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进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教师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出一种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平易近人,  相似文献   

18.
一、“策略”的提出1.课程理念必须更新。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蓬勃发展的今天,我们必须重新认识一些新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以全新的教育价值观、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等去迎接新的教育时代的到来。目前,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逐步从“师本”教育体系走向“生本”教育体系.从教师的一言堂,过渡到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现代教育越来越强调师生的互相尊重、平等以及建立于这一基础上的平等交流。其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的情感能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得到合理的迁移,从而实现对学生心理个性、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指导。我们知道,传统的中国式教育强调严管,强调纪律,把听话当成是好学生的重要标准。因为一向强调顺从,因而中国学生更内向,更难向他人吐露心声。所以,在平等相处、相互交流这一问题上,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如何使学生说出真话,交出真心。通过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我认识到了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重要性。因而在任教的几年中,特别是在培养中…  相似文献   

20.
陈桂兴 《文教资料》2010,(28):115-117
每个人都具备潜在的学习能力,有效开发利用.在合适的教育教学环境中能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要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前提是必须创设一种紧张、有序、平等、和谐,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校园环境。为此,教师应在创设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上下功夫.不仅尊重学生的自尊心、主体性.而且真诚关怀、激励学生.促进其潜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