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论萧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萧统应该成为世界文化名人,因为他编纂了《文选》,并在世界范围内形成“选学”。《文选》不仅是李白、杜甫、陆游幼年识字就要读的启蒙读物,也是人生的入门书,是子子孙孙都要学下去的重要典籍。不仅影响唐诗、宋诗和历代人的思想,还影响汉字文化圈和周边文化;世界编纂史上亦无第二个可以媲美的例子。而作为《文选》指导思想的萧统的文学观和诗学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文学发展进化论;(二)是文学价值论;(三)是文学审美特征论;(四)是“典”、“丽”兼容的中和美。萧统所有的文学观念,都是植根于儒家的诗学观和时代变迁、审美变化的交汇点上的。  相似文献   

2.
昭明太子萧统与刘勰的关系,是齐梁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记录二关系的可靠史料。只有《梁书刘勰传》一条:“韶明太子好学,深爱接之。”关于萧、刘二人及《选》及《心》的关系,目前学界有六种意见。章从审美情趣相通的角度探讨两间经学分析了明对刘勰“深爱接之”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部影响深远的文学选集,萧统《文选》及其序言涵括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观念的三种主要思考方向,即:追本溯源、分类细化、专门化,因而在这一时期的文体发展进程中很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4.
5.
6.
《文选》以儒家“雅正”思想和深思、辞采为选录标准对赋体进行的分类,反映了萧统文质并举的文学观念。其选赋详远略近的作法比较真实地记录了赋体文学由汉代体物大赋逐渐向魏晋南北朝时期抒情小赋演变的面貌,也反映了萧统的文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陆咏梅 《丽水学院学报》2003,25(3):41-42,97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又使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美学风格发生变化,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8.
在文学发展史上,“文学性”更多指向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文学的“存在”状态。从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来看,那时侧重以“诗”去统合所有的艺术门类,显示出文学的浑融状态;而如曹丕的《典论·论文》中所说的“文章者,经世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强调的正是语词之外的伦理、政治的内容,“文学性”侧重指涉如何使“内容”通过语词表达得更为妥贴、顺畅,表意更为清晰。“文以载道”作为中国文学的最高要求更为明确地表达了这一点。“文学性”的意味由外在的社会层面的要求解脱出来应当归功于俄国形式主义,形式主义者的基本准则是:“文学科学的宗旨,…  相似文献   

9.
萧统为何对陶渊明高评低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萧统作为昭明太子在文化上做了两件影响后世的大事:编辑整理《陶渊明集》和主编《文选》。然而二者之间又存在着较大反差:即对陶渊明人格的高评与对其诗文的低选。究其原因,其太子身份、个人爱好与时代审美趣味等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社会价值高于审美价值 ,是左翼文学政治化倾向的具体体现 ,是左翼文学追求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左翼作家政治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强化、时政冲击作家艺术个性、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武装左翼作家文学观念的必然结果。这种美学选择 ,既限制了左翼作家的艺术胸襟 ,又使 30年代文学价值有了新的内涵 ,美学风格发生变化 ,崇高美、悲壮美成为左翼文学独特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1.
试论梁代学术文艺与《文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选》集中反映了南朝特别是梁代的学术风尚和文学观念。入唐以后,崇尚南学,北方士人亦仰慕南风,《文选》因而成为科举必读经典,深刻影响了皇唐文明和文学进程,对我国封建社会后半叶一千多年文化发展也发挥了重要作用。从中也可见梁代特别是梁武帝对文化事业的提倡之功。  相似文献   

12.
古人对“音乐”概念的理解有广义、狭义之分,萧统对《文选》“音乐”赋的分类采用的是广义的理解,他的这种理解是受《礼记》和《周礼》的影响。萧统的音乐观,从微观上看,他对音乐有微词;从宏观上看,他是很重视音乐的。他积极的音乐观表现在:重视音乐的教化功能,注意音乐的娱乐养志作用,好尚“清音”。《文选》为音乐赋立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与萧统对乐与礼的关系和功能的认识有关,二是与乐舞繁盛的历史、现实及乐舞赋的大量出现有关,三是受汉晋音乐类赋归类评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萧统《文选序》是研究《文选》选文标准的重要依据,但学界多集中于对“事出于沉思,义归乎翰藻”的理解,对其中“文之时义远矣哉”一句大多未加关注,而此句在整个序言中既上承,又下启,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文之时义”中“时义”一词的理解,对于确定《文选》的选文标准具有重要意义.结合《文选序》全文,考索文、时义、清英,“时义”当指文章美好教化功能之意.再结合萧统本人的文学观及当时重华采,尚巧似,追求骈俪、声律和文采之美的文学风尚和审美追求,“文之时义”在内涵上可兼指形式上追求艺术之美、内容上注重教化之功  相似文献   

14.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艺术理论的核心概念,同时也是中国古典美术的艺术创作原则和艺术品评标准。本文从中西绘画比较的角度审视中西绘画的优长,指出中西绘画的融合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第一篇音乐美学专著《乐记》是在荀子《乐论》的影响下产生的,它从"情感与艺术"的关系、"礼乐关系"及"中和之美"的审美理想三个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荀子《乐论》的美学思想。  相似文献   

16.
该文以唐诗为着眼点,阐述了唐诗与音乐的内在联系。文章首先说明了诗歌的由来及唐诗的形成,揭示了文学和艺术是紧密结合、相互作用的;具体论述了唐诗中音乐的体现以及唐诗中音乐的作用。同时指出了音乐具有审美功能,以及音乐对提高人们思想境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萧”文献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萧衍、萧统、萧纲、萧绎在南朝文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学术界对于“四萧”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但还显得有些不足,尤其是对于“四萧”的文献学研究相对滞后,该文从文献学的角度出发,对“四萧”研究进行了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18.
在反思目前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南朝“四萧”的研究与评价不应该只局限于其文学创作,更应该联系其他方面。因为他们的身份和地位特殊,不仅仅是文学家;他们思想中看重门阀、学问和文采的观念成为他们弃本求末、因小失大的重要思想根源。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替一直用禅让的形式,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改朝换代中的大规模杀戮,从社会政治发展的方面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遗憾的是受禅之后却不能摆脱世族文化的影响,缺乏正确而持久的政治追求,因而维持的时间都不长。梁代文学思想真正称得上流派的是萧统和刘勰,其他不足以成派。  相似文献   

19.
画家萧龙士的发展道路值得探索,洒脱、淳厚的绘画风格和乡土气息浓、人气、书卷气是其绘画的特点。渊源所自:师法自然、转益多种,中国古代化的陶治,不断地更新创作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