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作为高校一门重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宣传"中国梦"的重要职责。本文分析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意义,探讨了从深化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治信仰教育等方面合理组织教学内容阐释"中国梦",提出并实践了运用专题讨论、小组课堂展示等方法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已成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之一,在大力推进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我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必须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学主线凸显中国梦,做好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采用多维教学形式和实践教学,努力探索将中国梦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梦想因时代的变化而具有不同的内涵,主体的能动性主导着其价值取向。中国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理念的先行,是历史与逻辑相一致的产物,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是党性与人民主体性相统一的追求。中国梦是引领中国前行的旗帜,凝聚了民族向心力,是对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的引领,是对中华文明的继承和发展。中国梦是促进世界文明的航标,具有积极的示范效应和借鉴意义,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奉献了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4.
人生幸福是为了应对日益盛行的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对人们生活消极的影响而倡导的人生价值观。人生幸福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价值旨归提供了指导。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了其价值旨归和大学生追求幸福的人生价值取向是一致的。基础课教学要以幸福为视角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鼓励大学生追求自我价值实现为基点,培育和提升大学生发现幸福、体验幸福、追求幸福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梦思想的提出丰富了大学生德育的内容,通过整合教材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更加有效地引导大学生认清肩上的历史使命,自觉地投入到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进程中。  相似文献   

6.
"中国梦"思想融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路径,主要是在课堂理论教学环节中融入"中国梦"思想教育,此外还可以在其实践教学环节中进行"中国梦"思想专题教育以及在第二课堂中进行"中国梦"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7.
考核在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导向性作用.积极探索高职院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规律,构建科学有效的立体化考核模式,对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被赋予了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任。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法律基础部分的授课教师对大学生法制教育往往存在三种错误认识:即将大学生法制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学专业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律常识教育,或者等同于法律形式主义教育。受这种观念支配,授课教师很难通过该部分教学完成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任务。此外,该部分教学又受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太少、教学时间太短、师资力量不强等。因此,仅仅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难以承担对大学生法制教育的重任,应该纠正对法制教育的几种错误认识,通过优化课程设置体系、改善师资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等途径改善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生活化成为近年来理论界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研究热点,但其中有一个问题至关重要,就是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真正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生活化问题,即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路径问题。笔者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生活化的具体路径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考核,需要从考核内容、考核主体、考核路径、考核标准、考核反馈等五个方面来入手,需要不断推进《基础》课考核内容的清晰化、考核主体的多元化、考核路径的多样化、考核标准的科学化以及考核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1.
刘学飞 《文教资料》2011,(24):213-2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其教学实效性至关重要。当前,在《思修》课教学中存在着学生不重视、不爱听、不认同、不实践等问题,要提高其实效性,作者认为须做到:以学生普遍关心的问题为切入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习积极参与;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活跃课程;聚焦学习主题,贯穿教学始终;情景模拟指导实践,引导学习选择正确信念。  相似文献   

12.
"中国梦"是爱国之梦、责任之梦、公平之梦、理想之梦、感恩之梦、诚信之梦。"中国梦"视域下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要求教师围绕"责任意识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回馈教育"、"诚信道德教育"、"公平正义教育"五大主题,融入"中国梦"因素,以专题教学彰显"中国梦",以体验教学凝聚"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思政课教学的生活化和符号化,反映出我们对教学活动存在着应然与实然的两重对立,其深层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模式下的路径依赖。思政课程的学习过程,是学生主体基于一定生活情景下的价值建构过程。因此,教师主体应将整个教学置于现实生活中,进行教学语言、内容、情景、方法和评价的生活化转化,实现生活化的路径替代和创新,达到提高教育实效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以现行《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09版)教材为蓝本设计问卷,随即选取了中部地区三所高校的大学一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采用SPSS12.0统计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数据采集分析。结果表明:学生认同课程教学内容与方法,但对教学效果难有定论;德育课对大学生思想品质的影响各有不同;学生心理问题日渐增多,但心理辅导严重不足;"金钱至上"还是"人品至尊",学生有自己的价值标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及时对当前的问题做出回应,以生为本,既服务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需要,又服务于国家政治发展需要。德育要向大学生课余生活延伸,课程体系的变革应该朝着一元主导与多元并存、稳定与开放、人的发展价值与政治价值相结合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的特点、性质和使命,科学认识课程的任务、目标和追求,理清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来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韦文广 《文教资料》2011,(18):200-2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精品课程建设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是实现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具体实践。为突出“基础”课精品课程的示范作用,本文作者就构建“基础”课教学体系的路径选择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明确新课程的特点、性质和使命,科学认识课程的任务、目标和追求,理清教学过程中的价值取向,不断形成政治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社会性与个体性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思想、道德与法律教育"一体化"的价值取向,以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实效来促进课程可持续发展的价值取向,对于充分发挥课程的政治功能、社会功能和教育功能,真正实现课程的理论与现实价值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05方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逻辑主线,形成了结构合理、内容丰富且重点突出且各章次之间内在逻辑性强等鲜明特点.实施本课程几年来,在认识上、教学上等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处理好它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其他三门课之间的关系、与中学思想政治课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与原98方案课程之间的关系和"基础"课教学大纲、教材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说理的全面透彻性,注意与学生的有效交流、现代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的结合使用.  相似文献   

19.
在传统的教育理论中我们过分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而忽略了对学生的理想和信念的树立工作,使教学陷入一个短期思维中,无法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学生的发展情况。本文针对如何利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做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20.
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它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有机统一。中国梦深刻总结了中国近现代历史进程,生动表达了现阶段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有助于形成改革共识、凝聚改革力量、引领未来发展。因而,应将中国梦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通过完善利益机制、解决民生问题、推进社会公平等方式,为中国梦奠定扎实的社会基础,依靠全体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