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县人,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他一生写小说124部,计3000多万字,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作家,在报界也是顶尖的人物.  相似文献   

2.
江少莉 《图书馆杂志》2005,24(11):93-96
卞孝萱,一九二四年生,江苏扬州人。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思想家评传从书》副主编,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唐史学会顾问、中国唐代文学学会韩愈研究会名誉会长、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种,发表论文二百多篇。有《刘禹锡年谱》、《元稹年谱》、《唐代文史论丛》、《刘禹锡丛考》、《刘禹锡研究》、《辛亥人物碑传集》、《民国人物碑传集》、《冬青书屋笔记》、《中华大典·文学典·隋唐五代文学分典》、《唐传奇新探》、《唐人小说与政治》、《唐代文学百科辞典》等。  相似文献   

3.
田昕 《出版广角》2016,(3):86-87
逼真诉求的现实主义小说历来是中国文学的主流方向,通过真实的写照来实现文学的批判反省价值。《百年童话》却不同于当下的现实主义小说,充满着浪漫与美好。本文从小说自身的美好人物和故事出发,分析探讨《百年童话》这一童话般的故事如何实现其文学批判反思价值。  相似文献   

4.
张萍 《新闻世界》2009,(3):59-60
新新闻报道是西方非常标新立异的报道类型。它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强调以小说笔法写新闻,由于兼具文学与新闻两种元素,因此它既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被新闻界视为反传统的新闻流派,故有“新闻小说”、“非虚构小说”、“文学新闻”等别名。新新闻报道传人中国并影响新闻界与文学界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后,  相似文献   

5.
细节金贵     
有作家说:小说就足在小处说说.对于这个说法,我的理解是,小说一定要在写好细节上下工夫.在我看来,不仅小说如此,人物通讯应该也是这样.我从网上看到,有本书的名字叫做<细节决定成败>.究竟什么样的细节决定什么或谁的成致,我们不去管它也罢.对于人物通讯来说,我例觉得这个说法是相当中肯的.  相似文献   

6.
《麦河》是著名作家关仁山历经数年精心打造的一部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小说以土地流转为线索,以各具特色的人物为对象进行叙述.本文以性格特征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为对象,对关仁山《麦河》的人物塑造进行研究.本文运用文学形象分析法对小说中主要人物进行形象分析,在此基础上阐明《麦河》的写作背景、创作意图以及当时社会背景下所赋予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7.
钱爱民 《今传媒》2007,(11):62-62
近年来,我写了不少新闻人物和人物新闻.比如:《在小平同志家做厨师》《名扬海内外的张氏剪纸世家》《他是一点点火花--记中国火花大王季之光》《木偶奇女--记著名木偶表演艺术家许虹》《朱蔚彤和"相纸驱墨画"》《"活鸭子"刘宗流》《节目与听众同在--记全国城市电台十佳节目主持人朱宁》《广电大厦的"基石"--记全国广播电视技术能手张隶军》《给〈绿杨城郭〉添新"绿"--访江苏广电"十大名专栏"主持人石翔》等.这些稿件除被我供职的《扬州广播电视报》采用外,有的还见诸于中央、省内外的一些报刊,并有稿件获全国城市、省政府人物专访和通讯类一、二、三等奖.大概是写的"人物"常能产生点"效应",便有友人戏说我是"吃'人物'饭的",并与我共同探讨怎样把"新闻人物"和"人物新闻"写得好些,再好些.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媒体的各类通讯中,人物通讯占据着突出位置.人物通讯的核心是写人.如何写出鲜活的、有血有肉的、独特的"这一个"的确很难.笔者认为:理论知识固然重要,更重要的还是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新闻是文学的一种,文学即人学。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写新闻即是在写人,消息也好,通讯也罢,因方式手法的不同,表现人物的方式也就各异。有些人物是正面表现,有些人物隐藏在事件的背后,或明线或暗线,无论哪种表现形式,只要认真阅读思考,都会发现人的影子在其中,也即是说,新闻作品都是在写人物。说到写人,创作了有"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之美誉的《史记》的司马迁,溶新闻和文学于一体,是人物写作方面的集大成者。《史记》人物性格鲜明,人物语言  相似文献   

10.
纵观中国电影发展史,在"十七年"期间曾出现了一波文学与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热潮.本文首先就文学与电影这两种艺术形态之间密切的关系进行分析;其次,对"十七年"这一特殊时期的电影发展的历史背景及其特点进行概述;最后以小说《祝福》的改编为例,通过对《祝福》的改动,做到了由小说至电影的艺术创作,也成为"十七年"期间文学与电影跨文化传播的范例.  相似文献   

11.
记者应该是多面手。一个有事业心的记者,往往不满足于他自己的本职工作,在采写消息、通讯之外,还写报告文学、写小说,或其他文艺作品,从事创造美的劳动。在我们的新闻记者行列里,集作家与记者于一身者,已大有人在。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这本《灯下耕耘集——廖原人物通讯选》,如果用文学艺术品的尺度来要求,似  相似文献   

12.
高明的摄影师,大都善于抓取最能表达自己思想或感情的镜头,善于抓住生活中转瞬即逝的典型事例,将其拍摄下来.使读者从这一个画面(或照片)中,领略其丰富的生活或社会内涵。写人物的散文亦应如此。作者应善于选取最能表现人物品格、能力和性格的事件和细节,加以描绘,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写人物的散文不同于小说。小说一般都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故事情  相似文献   

13.
我的小说一向写人物,而历史又是我一向比较有兴趣的。大家来听演讲,想必是对我小说中的人物感兴趣。  相似文献   

14.
"80后文学"特指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青年作家群体的文学写作。"80后文学"的先锋人物韩寒,凭借小说《三重门》一炮走红,吹响了80后文学的集结号。随后,郭敬明凭借《幻城》等小说,被誉为"80后"第一偶像,甚至赫然进入福布斯"中国文体名人排行榜;张悦然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有的人通过研究,提出“新闻学是事学”的观点.这些问题都可以讨论.但是,有一点是实践的常理:无论是写事或写人的新闻报道,或者是思想评论,都离不开对人和人群的采访.新闻作品也好,文学作品也好,都总要反映人的思想观念、感情风貌,又都是为人——读者服务的. 人是社会的主体.离开了人,就无所谓社会,无所谓生活,无所谓社会主义,也无所谓文学和新闻报道. 关心人,热爱人,应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特点.在各类采访中,报道人物,历来为中外新闻工作者所重视.人物采访做得好,又写出好的人物新闻、人物通讯、人物特写,产生的社会影响将是非凡的.优秀的人物报道具有示范性强、亲近感浓、思想感染力强等特点.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  相似文献   

16.
写好人物通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笔者结合自己的认识和写作体会,谈一下人物通讯写作的三种关系. 取与舍的关系 要想写好人物通讯,第一步就是要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掌握大量的第一手材料.这个过程很重要,但决定成败的是第二步,即主题的确定与新闻素材的取与合.  相似文献   

17.
细节在一切文学、艺术,乃至新闻、法律、说明等等文体中都可以使用,而且一经使用,就能使文章具引人的魅力。那么,细节都在哪些方面存在。一、行动细节写人物的行动,最好抓住一个细节。细节抓住了,这个人物的特点就跃然纸上了。比如写中国巨人穆铁柱之高。美国记者克拉勃斯这样写:  相似文献   

18.
张恨水是安徽潜山县人,我国新闻界的老前辈,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多产作家。他一生写小说124部,计3000多万字,是名副其实的著作等身的作家,在报界也是顶尖的  相似文献   

19.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20.
有个大型文学丛刊,为该刊选用的小说评奖,请我和其他一些人题词。我题写的是:“何谓好小说?中国人点头才算数。”到发奖时,我的题词没有刊出。看来,他们不同意我的意见。在中国用中国字写小说,好或不好,中国人说了不算,那么,要请谁来一锤定音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