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动物的葬礼     
动物学家发现 ,动物也有“葬礼”,有些“葬礼”还是很隆重的。例如大象。老象一死 ,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 ,用鼻子卷起土块 ,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 ,很快将死象掩埋。然后 ,为首的雄象带着众相踩土 ,不多时就筑成一座“象墓”,此时雄象一声号叫 ,众象便绕着“象墓”慢慢行走 ,以示“哀悼”。老猴死后 ,猴儿们会围着它凄然泪下 ,然后一齐动手挖坑掩埋。生活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 ,每发现死亡的同类 ,便会久久在尸体上空盘旋徘徊。然后 ,由首领带着大队飞落地面 ,默默地绕着尸体团团转 ,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而西伯利…  相似文献   

2.
动物趣闻     
动物学家发现,对于同类的死亡,动物也有“哀悼之情”,并会举行五花八门的奇特葬礼,其中表现最为特别的是大象。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就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再用鼻子卷起土块, 朝死去的老象投去。其他大象见了也照此办理,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接着,为首的雄象就带领着众象将掩埋死象的土踩结实,  相似文献   

3.
奇特的葬礼动物学家发现,对于同类的死亡,动物也有“哀悼之情”,并会举行五花八门的奇特葬礼。其中表现最为特别的是大象。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就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再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去的老象抛去。其他大象见了也照此办理,很快就将死象掩埋了。接着,为首的雄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葬礼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恻隐之心”、“悼念之情”,并且出现五花八门的“葬礼”。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一死,为首的雄象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用鼻子卷起土块,朝死象投去。接着众象也纷纷照办,  相似文献   

5.
不少动物学家发现,很多 鹤是极富情感的禽类:生活动物对死亡的同类怀有“恻隐 在北美沼泽地的灰鹤,每发现死之心”、“悼念之情”,并且出现 亡的同类,便会久久地在尸体上五花八门的“葬礼”,有些“葬 空盘旋。然后,由首领带着大队礼”还是很隆重的。 飞落地面,默默地绕着尸体团团 大象表现最为突出:老象 转,悲伤地“瞻仰”死者的遗容。一死,为首的雄象用象…  相似文献   

6.
象的躯体庞大,成年雄象体重可达6吨。它有一条可以垂到地面的长鼻子,除了呼吸外,还有灵敏的嗅觉,鼻端有一指状突起,可拾起落在地上的细针。象是“以鼻代手”的动物,鼻粗壮有力,在野外采食,只用鼻子一卷,就可把食物送进嘴里。象鼻又可当作“拐杖”来探路,若遇危险,又可用作武器,把“敌人”卷起,甩出数丈。象用鼻吸  相似文献   

7.
说猴     
肖维青 《海外英语》2006,(11):42-43
曹雪芹似乎很喜欢“猴”这个字。如果我们用计算机检索一下前80回和后40回,大概会有惊人的发现:“猴”字在前后的出场频率相差极大,前80回是一只聚光灯下的猴儿,后40回则是一只缩在后台无戏的猴儿。汉语字典里的“猴”,作名词时,一般有两个义项:一、指动物,即猕猴,到底生得如何  相似文献   

8.
美猴王陪师傅从西天取经后回到花果山,他为猴儿们带回了106个馒头。刚到山脚下,猴儿们便敲锣打鼓来迎接他了。美猴王把猴儿们集合起来,数了数,一共有100个。他指着馒头对猴儿们说:“我给你们带回了106个又白又大的馒头。如果每人分1个,大猴吃不饱,小猴又吃不完。不如这样,大猴每人分4个,小猴每4人分1个,这样都可以吃饱,猴儿们有意见吗?”猴儿们从没见过馒头,心里只想着早点吃,因此都说同意。  相似文献   

9.
葬礼,是人类生者对死者的哀悼之礼。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许多动物与人类一样,对死者也要举行种种“葬礼”,而且有些“葬礼”并不亚于人类的悲壮和伤感。猴子的感情是极为深沉的。老猴断气后,猴儿们会围着它潸然泪下,挖坑深埋老猴,但又都  相似文献   

10.
当同伴死去     
当同伴死去的时候,不单单是人,在动物中,很多种类都会对死亡的同类表现出一种“侧隐之心”或“悼念之情”,并且举行各种各样的“葬礼”。生活在我国云南南部西双版纳的亚洲象的“葬礼”极为隆重。当一头象不幸遇难或染疾死亡后,象群便会结队而行,在首领的带领下将死者运送到山林深处。雄兽们用象牙掘松地面的泥土,挖掘墓穴,将死者放入后,大家一起用鼻子卷起土  相似文献   

11.
《庄子·徐无鬼》中有一个“运斤成风”的故事,大意是:楚国都城郢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刷墙时不注意把一点点石灰涂到自己鼻子上了,他就请一个叫石的匠人用斧子把石灰削掉。那个匠人把斧子挥舞得象旋风一样迅疾。一下子非常准确地把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完全削掉了。一点也没有碰到鼻子。而那个郢人面不改色,一动也不动地站在那儿。后来宋元公听到这件事,就把匠人召了去,要他再表演一次,匠人却说:“我过去是能这样,但现在不行了,跟我合作的那个郢人已经死了!”匠人石的“运斤成风”一向使人们叹为观止,而郢人的“立不失容”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当然,没有匠人石的“运斤成风”,郢人鼻子上的石灰决不  相似文献   

12.
小猴开饭馆     
森林里有一只小猴儿,他做事总是很马虎,伙伴们都叫他“马虎猴”。这不,“马虎猴”又犯马虎了。  相似文献   

13.
象宝宝对爸爸说:“爸爸,为什么我们要长一个长鼻子,多丑呀!”大象爸爸对象宝宝说:“孩子,我们的长鼻子是丑了点,可是它的用处可大了。”有一天,象宝宝到森林里玩。忽然听到小兔在哭,它急忙跑去问:“小兔,小兔,你哭什么呀?”小兔说:“我去采蘑菇,不小心篮子掉到河里去了。”象宝宝说:“别着急。”说完用长鼻子一钩,就把篮子钩上来了。小兔说:“谢谢你,象宝宝。你的长鼻子真漂亮。”象宝宝走呀走,看到一只小松鼠坐在地上哭,象宝宝急忙问:“小松鼠,你怎么了?”小松鼠说:“我摔坏了脚,回不了家了。”“哗”的一下,象宝宝用长鼻子把小松鼠送回了…  相似文献   

14.
小猴吃鱼     
一个炎热的夏天,小猴儿宝宝在河边捉到一条活蹦乱跳的鲜鱼,它正想塞到嘴里尝个新鲜,老猴儿伯伯来了。老猴儿伯伯一见,忙说:“孩子,这么好的鱼,生吃了,怪可惜的。我看用油炸吧,又酥又脆。”宝宝一听,嗯,有道理!赶快找油!油找来了,也烧开了,宝宝正想把鱼往锅里放的时候,瘦猴儿棒棒来了。棒棒使劲嗅了嗅鼻子:“哇——  相似文献   

15.
印度人常常设计“美丽的陷阱”来捕猴——用盒子安置一个只能供猴爪出入的小口,里面放上美昧的坚果,然后便只等猴儿们前来“束手就擒”了。毫无疑问,印度人的这种捕猴“陷阱”是有很高的成功率的,要不然此种方案早就放弃了。猴子们不懂得该放手时就放手,为不值得的东西丢了“自  相似文献   

16.
声音的竞争     
“好刷子,快来买!不信看招牌!”小狐狸举着个“包不脱毛”的牌子正在推销他的刷子。他一边吆喝着,一边用刷子刷着自己身上的毛给围观的小动物们看。瞧,生意可好啦!哟!在它附近,小兔子也来凑热闹:“卖西瓜喽,好甜好大的西瓜!先尝后买,不甜不要钱。”突然,又有人叫道:“停停停,不要再喊了,难听死了!瞧我的。”原来是猴子来了,只见他“啾———”地吹了声口哨,他的那帮猴儿猴孙们便列队亮相。仔细一打量,他们有的穿着金光闪闪的皮鞋,有的穿着布鞋,有的穿着拖鞋,有的穿着木屐鞋……猴头一声令下,猴儿们跳起了最新流行的踢踏舞。只听“嚓嚓嚓、哧…  相似文献   

17.
赶星星     
①地上有个小水洼。②晚上,小星星跳进小水洼里玩耍。③小猴看见了,拿根棍子,要把淘气的小星星赶回天空。④赶呀赶,小星星跑回天上去了。⑤小猴停下来,小星星又跳进了小水洼。⑥赶上去,跳下来;跳下来,赶上去……小猴累坏了。⑦小象来帮忙。⑧小象把长鼻子伸进小水洼,把水和小星星都吸进鼻子里。⑨小象举起长鼻子,朝天上喷去。⑩小星星在天上眨着眼睛,望着小象和小猴嘻嘻笑。赶星星@古木 @唐宁  相似文献   

18.
鄢最罕见的猴是我国台湾和云南的白猴。白猴是猕猴发生遗传基因突变而形成的,类似人类中的白化个体。鄢最大的猴是马达加斯加岛上的大狐猴,身长1.2米,是猴类中的“巨人”。鄢鼻子最长的猴是加里曼丹岛上的长鼻猴,有一个长过下巴的肥大鼻子。鄢最小的猴是巴西西部的囊猴,体长只有8~10厘米,尾巴也是这么长,体重50~80克。它与人的手指一样大。鄢最有母爱的猴是我国特产的金丝猴。它们被人围攻时,雌猴总是把小猴仔抢在怀里喂奶,或掩护着小猴,以防不测。鄢跳得最远的猴是印度的长尾叶猴。它在树上一跳就有8米远,还能从12米高处跳下,安然无恙。2…  相似文献   

19.
我想变得很大很大,变成大象的好朋友。我想问问我的好朋友:传说世界上有七个神秘的象坟,能告诉我象坟到底在哪里?为什么你只有老到快要死的时候才知道象坟在哪里,而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象坟对人类至今还是个谜团?再问问我的好朋友的孩子——小象,你们到底是用嘴吃奶的,还是用鼻子吃奶的?我想变得很大很大,变成海洋里最大的哺乳动物——蓝鲸。我要问问蓝鲸妈妈:小蓝鲸一生下来到底有多重?三吨?五吨?八吨?小蓝鲸生下来要不要洄游?出生的时候,是头先出来,还是尾先出来?再问问小蓝鲸:有没有贪心的人把你们偷偷捕杀?你们的食物充足吗?现在有…  相似文献   

20.
猴子     
“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胜”,茫茫人海中,我去寻觅。偶然地,在人海深处,我找到了他——“猴儿”,我并非强行为他取这么个外号。瞧,一张瘦猴脸,衬托出一对红通通的眼,两只眼珠不时地在眼眶里转动,幸亏那眼眶能把眼珠管教于这狭小的范围,要不然,眼珠早已脱离轨道,不知跑向哪个星球去了。尖嘴猴腮的他有时会不听大脑神经的控制说个滔滔不绝,话多得有若悬河泻水。 贪玩,好动是“猴儿”的天性。一次,在语文课上,“猴儿”贪玩又一次被老师发现,老师便叫他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