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迅一生中,曾花费了巨大的精力为青年看稿、改稿、编书、校字。对于急切求助的青年,不论自己工作有多繁忙,不论对自己是否熟悉,从不推辞。甚至在他晚年,身患重病时,仍孜孜不倦地为青年改稿,指导青年写作。有一次,一位不相识的青年,寄来一篇稿子。鲁迅按照他信上的要求,仔细地修改了。不料这个青年却来信责备、埋怨鲁迅,说替他改动得太多了。他又寄来一篇稿子还请鲁迅修改,鲁迅改后寄去了,作者又来信说,这回改得太少,似乎仍不满意。对于这位令人无所适从的青年,鲁迅并不气馁,因为他认为青年作者有生气的作品比“文豪”们“花呀”、“月呀”、“呵呀呵唷,我要死了”的无病呻吟和“死呀”、“血呀”的激烈空喊,要切实得多。当时,在文  相似文献   

2.
随丈夫在法国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感触最深的是法国孩子的学习状态。法国家长望子成龙的愿望与中国人如出一辙,但对孩子的培养,他们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走进博物馆法国基础教育和中国极为相似:重哲学、历史、基础文化,内容庞杂,学生负担和欧美其他国家相比是比较重的。但与此同时,法国对孩子的素质教育极为重视。每周三下午,法国的小学和初中不开课,学校里的小课堂关闭了,社会大课堂却对青少年敞开了大门。体育场上小足球队员、小篮球队员在飞奔疾跑,博物馆简直成了学生专场。在法国,所有的国立博物馆免费为教师及18岁以下的年轻…  相似文献   

3.
4.
5.
邵建新 《初中生》2010,(9):50-53
鲁迅先生曾说过:“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鲁迅手稿就是为我们留下来的“极有益处”的教材。  相似文献   

6.
一弃医学文之初,鲁迅主要致力于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读了大量的作品,“也看文学史和批评,这是因为想知道作者的为人和思想,以便决定应否介绍给中国”。这时节,有几部外国人著的文学史,如凯尔沛来斯的《文学通史》、札倍耳的《世界文学史》、赖息的《匈牙利文  相似文献   

7.
伟大革命家鲁迅在他战斗的一生中,对孔孟之道进行了最坚决、最英勇的斗争;同时,他一反千百年来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想潮流,勇敢地站出来为那些被污蔑、被压抑的法家人物辩诬、翻案,给予他们以应有的历史地位。鲁迅把对孔孟之道的深刻批判和对法家人物的正确评价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在他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武器之后,把对儒法斗争的认识提到了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8.
《教育》2008,(4):8-8
鲁迅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革命家,出足一位伟大的教育家。那么,他是怎样教书的?《中外文摘》2008年第5期刊载的文章提到:鲁迅先生知识十分渊博,在文学和历史等社会科学领域通晓古今中外,在自然科学领域也有一定造诣,世他仍然觉得“教书是很吃力的”,怕“上讲台,讲空话”,怕“误人子弟”。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呐喊·自序》里讲到他父亲的病如何为庸医所误,后来他读了西方的医药著作,“便渐渐的悟得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或无意的骗子。”这种议论,简直把中医中药完全给否定了。为了防止读者认为鲁迅就这么偏激,  相似文献   

10.
大沛 《父母必读》2022,(1):61-64
国学的学习现在真是乱了.比如,你的孩子也是读历史故事长大的吗?很遗憾,在盈视老师看来,这顺序错了!什么样的历史故事比较好看呢?当然是尔虞我诈,你骗我我骗你的故事.比如《战国策》中的故事.那些故事一看就多半不是真的,但是那悬疑色彩明显的故事,带着所谓智谋的故事,很容易抓人眼球.读这些故事的目的又何在呢?难道想让孩子也成为...  相似文献   

11.
十三岁的小费颖,已经是第三次荣获作文竞赛的最高级的奖励了。小学五年级、初中一年级两次参加武汉市作文比赛均获得甲等奖。这次参加武汉联想和想象,观察的特有的感受和独特的见解、发现,等等。比如,她的人物素描,常能以人物的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征。她观察静物,常能从动的角度把静物写活。有一次,她打从一家工艺品商店经过,看到窗橱里有一群瓷罗汉。她被这些静的工艺品吸引住了。她决定把它们  相似文献   

12.
鲁迅是谁?     
121年前,还是清朝,江南的一座老屋里,出生了一个小男孩,他就是鲁迅。小时候的鲁迅,和你小时候一样顽皮,他常好奇地看高高的院墙圈出的一角天空,到屋后园子里,在井栏上跳上跳下……像一匹没有笼头  相似文献   

13.
鲁迅是伟大的革命家,他以外语为武器,积极介绍外国的革命文艺理论和进步文化,丰富我国人民的精神食粮,提高我国人民的思想觉悟,在革命斗争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学过俄文,能用英文、德文看书,日文造诣更深.他曾以自己的切身体验,热情地指导青年学习外文.他的教诲,对于今天我们青少年学习外文仍然是极有启示和教育的.鲁迅指导青年学习外文,是把为革命学习的目的放在首位的.他认为青年人对外文“非精通不可”;他曾经对一位正在学习英文的青年说:“写英文的必要,决不下于写汉文.”鲁迅为什么把青年学习外文提到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因为他深深感叹于旧中国“青年又少有精通外国文者,有话难开口”.鲁迅青年时代,正是“满清宰华,汉  相似文献   

14.
不求名,不图利,全心全意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而奋斗,是鲁迅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不为资产阶级的名利地位所引诱,甘为人民大众的牛,是鲁迅之所以在革命路上不停步,永葆革命青春的原因之一。学习鲁迅拒名利抗腐蚀的革命精神,对于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一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我一直有一个想法,就是想写一篇名为《我想触摸活着的鲁迅》的文章,目的就是希望鲁迅能够真实地活在21世纪青年人的心中,让他活得更好,活得更有意义,更能促进中国社会朝向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时间的推移和历史的变迁不仅会固化我们的情感,而且也会加深我们对人与事的认识。对于已成往事的20世纪,作为鲁迅的家属,我的感慨不仅深刻,而且复杂:鲁迅在20世纪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他以毕生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个辉煌的“文化鲁迅”,这是我作为鲁迅家属的骄傲。从更广的视野来看,鲁迅作为作家的意义可能还表现在中国社会由传统…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中国国民性的批判和重建是贯穿一生的重要思想,也是鲁迅思想研究中最具生命力和现实意义的部分.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的产生,不是偶然的,而是其个人深刻的人生体验、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思想的影响以及国外特别是日本研讨国民性热潮的启示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五四以降,鲁迅文章一路风行,陪伴几代人成长。遗憾的是,在这“五四”九秩之年,鲁迅作品却遭遇无情抛弃。  相似文献   

18.
科学家认为,很多人误解了科学家们所发现的有关婴幼儿快速认知发展的理论。在婴幼儿教育问题上,社会上一直存在着两个误区。误区之一是丰富的刺激活动可使大脑产生更多的突触,误区之二是基本学习能力在出生后的前三年就已形成。当突触的快速形成阶段结束时,基本学习能力的形成过程也随之结束,幼儿智力发展的“敏感期”就像一扇窗一样从此永久关闭。 《前三年的误区》的作者约翰·布鲁尔说,“这是在滥用神经科学,会误导家长。科学家们已经感到很焦虑。”密歇根大学心理学家阿诺德·萨默罗夫说:“如果用过多的刺激来教孩子,那么孩子…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1月8日是湖南长沙市明德中学成立100周年纪念日。中科院院士肖纪美、艾国祥,中国工程院院士俞大光、刘经南,共同出席了主题为“中国21世纪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明德院士论坛”。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毕业时,很多同学和同学的妈妈爸爸问我学习的秘诀是什么。我也没有什么学习秘诀,但有一些学习上的体会,愿意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是兴趣。兴趣是我们认知世界的动力源泉,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