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钱”是人们对国际套利资本的通俗说法,这种资金是一种“烫手”的资金,故称之为“热钱”,也有人形象地把国际游资称作“过江龙”“金融鳄鱼”。“热钱”最大的特性便是投机,快进快出,且吞吐量极大。当人民币汇率预期改善、利率高于外币时,“热钱”就会千方百计地流人中国套利。正是靠它,上世纪90年代末,国际“金融大鳄”索罗斯等一手制造了亚洲金融危机,在短短的半年内掀翻了整个东南亚国家的金融体系。一、“热钱”紧紧盯上人民币  相似文献   

2.
〔总体阅读思考〕阅读这篇文章时,要思考以下问题: 一、《清醒的“大碗茶”》,文章题目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命题?“清醒”的含义是什么?“大碗茶”指什么? 二、清醒的“大碗茶”清醒在什么地方?主要哪些地方表现它的清醒? 三、“大碗茶”唱出了令人感佩的“三部曲”,其“三部曲”的内容是什么?基调是什么?你“感”在哪里?“佩”在何方? 四、“大碗茶”是个商业企业,是做生意的,  相似文献   

3.
在物理教学中,如何讲述物理概念,是很值得斟酌的。讲解一个物理概念,应当说清楚两个重要的方面:一、“是什么”?二、“等于什么”? “是什么”是指这一概念的本质、定义。定义的表述一般是唯一的。“等于什么”是指用什么方法来量度这一物理量。或这一物理量跟其他物理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量度同一个物理量,在不同场合,同一物理量又可以跟不同的物理量有不同的联系,因而“等于什么”可以有多种形式。必须强调:“是什么”和“等于什么”是有严格区别的。力是什么?众所周知,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等于什么?不同形式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4.
《农村教育》2004,(12):6-13
1、什么是“两基”? 2、什么是“两基”人口覆盖率? 3、截至2002年底。全国“两基”人口覆盖率是多少?西部地区“两基”人口覆盖率是多少? 4、什么是初中毛入学率? 5、什么是青壮年文盲率? 6、什么是小学教师学历合格率?  相似文献   

5.
阅读2021年《人民教育》第23期《落实“双减”学校应该“减”什么?“增”什么?》一文,让我认识到,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多角度的“增质”深入落实“减量”。  相似文献   

6.
如果考试是对人的测量与评价,那么考试就应该被纳入哲学的视野,因为哲学的终极问题就是“人”,或者说是对“人”的探测。古代哲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苏格拉底在两千多年前就宣称:“什么是哲学?认识你自己。”康德也认为哲学归结起来就是:“我能够认识什么?我应该想什么?我能够期望什么?什么是人?”而现代存在主义则直截了当地追问:  相似文献   

7.
“吗”和“呢”是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使用频率相当高的两个语气助词。那么,到底什么情况下用“吗”,什么情况下用“呢”呢? 一、疑问句中的是非问句,句末应该用“吗”。例1 “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哎呀,天!我还不知道呢!他是上这儿来住  相似文献   

8.
教师提问要做到“四要”、“四不”。“四要”即:一要善于“引路”、“架桥”。比如教圆柱体的侧面积,要抓住它与长方形面积的本质相同这一点,把两者联系起来。可以提出如下问题:(长方形卷成)圆筒的侧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变成了圆筒的什么?宽变成了什么?圆筒的侧面积怎样计算?这样,学生很快能推导出圆柱体侧面积的计算公式。二要击中要害。如  相似文献   

9.
作文,究竟是“写什么”更重要,还是“怎么写”更重要呢?日常认识里,人们往往根据内容和形式的关系来回答这个问题。既然内容决定形式,那么,“写什么”的内容自然要比“怎么写”的形式更重要了。一篇作文,如果连“写什么”都不清楚,如何能运思下笔呢?又由于“写什么”源自学生个  相似文献   

10.
生:“方程”和“等式”有没有区别?学习时应注意些什么? 师:先要搞清楚什么是“等式”,什么是“方程”,“表示相等关系的式子叫做等式。”“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注意两点:①含有未  相似文献   

11.
铅笔是小朋友们常用的书写工具。有的铅笔上标有“H B”,大家一定注意到了吧?那么,这里的“H”是什么意思?“B”是什么意思呢?  相似文献   

12.
甲:我向你谈“情”说“爱”来了。乙:(疑惑不解地)什么?什么?向我谈什么情啊?说什么爱呀?甲:噢,谈“情”,是谈谈我们同学之间的感情;说“爱”,是说说同学之间的互相关爱。乙:嗨,是这么回事儿呀!甲:(羞涩地捂住脸)嘻嘻,实话对你说,爱过我的同学还真不少。  相似文献   

13.
“贵”字与“贱”字,两个字都带“贝”。贝是什么?不就是钱吗!那么,同样有钱,为什么一贵一贱?这是因为,两个“贝”的摆放  相似文献   

14.
“风骨”究竟是指什么?它有哪些基本特征?包括哪些基本内容?它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建安文学何以有“风骨”?它有哪些具体表现?提倡“建安风骨”在今天有无意义?这些问题我认为仍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 一、“风骨”究竟是指什么? 关于“风骨”的含义,刘勰在《文心雕龙·风骨》篇作了专门阐述,但对刘勰的阐述究竟怎样理解,很久以来就存在着分歧。清代的黄侃认为:“风即文意,骨即文辞。”后来的说法更多了。有人认为“风”指内容,“骨”指形式;有人认为“风”指形式,“骨”指内容;有人认为“风”和“骨”均指内容而言;有人认为“风”是对作品内容的美学要求,  相似文献   

15.
“汉承秦制”一辞,已成为部分治秦汉史专家说明汉代继承秦代制度的“证据”和“定论”,但是: 1.今人所说“汉承秦制”的涵义指什么? 2.“制”与“制度”的本义指什么? 3.“文献”中所载“汉承秦制”的原义指什么? 4.对秦与汉在历史上的继承性和相切性作何理解? 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讨论。一、今人所说“汉承秦制”的涵义  相似文献   

16.
在什么是“内行”外行”?谁是“外行”“内行”?“外行”能否领导“内行”?等问题上,作了透彻的分析、精辟的说理,有力地反击了右派分子;同时也帮助我们教师解决了思想认识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继承”     
“扬扬,过来,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呀?”看着聪慧可爱的儿子,抚摸着他的大脑瓜,我疼爱地问。“我?我没有优点,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儿子低着头说:“什么?你凭什么这样  相似文献   

18.
上海市番禺中学的晓星同学问: 最近,我老是在报纸、杂志上看到“灰领”这个词。以前我只听说过“白领”“蓝领”,后来又好像有什么“金领”,现在又来了个“灰领”,可真把我搞糊涂了。这个“灰领”到底指的是哪一种人昵?它和“白领”“蓝领”“金领”那些“领”们又有什么区别呢?  相似文献   

19.
“继承”     
“扬扬,过来,妈妈问你一个问题:你觉得自己最大的优点是什么呀?”看着聪慧可爱的儿子,抚摸着他的大脑瓜,我疼爱地问。“我?我没有优点,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没用的人。”儿子低着头说。“什么?你凭什么这样说?”我几乎失声叫道。“就凭你跟爸平时骂我的话。”儿子抬起头,两眼已饱含泪水。  相似文献   

20.
邓健 《学语文》2004,(4):47-47
在人教2003年版《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六册《菜园小记》一课中,前半篇课文有四处用了“韭菜”,后半篇又有四处出现了在“韭”字上增加了草字头的“韮菜”。这不免让人生疑起来:“韭菜”是什么?“韮菜”又是什么?二者不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