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彭兴怀先生的行书毛泽东词选句"雄关(关)而今"条幅作品,以对联形式布局,落款置于两联之中,用黄红二色拼接而成。由此看出,作者是讲究形式美的。由作品看,作者以行书为主,偶用草字,如"如、步"等字,更显得活泼而丰富。作者书写轻松,用笔娴熟,整篇气韵流畅,"今、从(从)"二字有晋人意趣。需要  相似文献   

2.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写字教材是一套较好的教材。教材的编辑指导思想非常明确:让中学生学习并初步学会书写行书字,一方面可以提高书写速度,节省时间,满足中学生学习的需要;另一方面,教学生写_手好的行书字,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对学生今后的成长也十分有利。这套写字教材共六册,分三年学完。教材第一册1—4课简单交代了行书字的基本常识后,从第5课开始直接进入偏旁字的行书练习。由最简单的“八、人”等偏旁字入手,从简到繁,循序渐进。每册的最后一课为综合练习,以总结本册学写行书字的要领和方法。有利于下个学期或下学年的行书字…  相似文献   

3.
《兰亭序》《祭侄文稿》《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被誉为天下"三大行书"。它蕴含着创作者不同的个人风格,形成了"三大行书"不同的特点,下面我们分别来欣赏"三大行书"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做教师就要板书,就要批改作业或写批语,小学语文教师更要天天写字给学生看。教师的板书,学生看的时间长,就如同书法爱好者背贴一样,印象是相当深刻的。倘若教师的字不成样子,就不能给学生以示范作用。有人说“字是人的门面”,那字更是教师的脸面。小学教师不一定要成为书法家,但一定要成为学生书写方面的楷模,正楷字要写得象模象样,才能帮助学生扎扎实实地打好书写基础,才有利于陶冶学生的性情和使学生获得艺术的享受。正楷字写不好,不利于将来学习行书或草书,如硬要在没有练好正楷字的基础上去写行书或草书,那么写出来的字别人也不易认,甚至时间一长连自己都不认识了。大多数小学语文教师还兼上写字课,既要示范给学生看,又要具体指导  相似文献   

5.
正邓树垣书友的行书对联,笔力劲健,字势开张,线条点画收放自如。从其用笔、结字特征可知,主要取法"宋四家"中的黄庭坚。黄庭坚行书以长枪大戟、提按起伏、风神洒荡著称,此联在点画形态和笔致意蕴方面较好地表现了这些特征。然黄氏行书因结字方式千篇一律、有摆布之嫌,为后世书家所诟病。因此,希望作者在掌握用笔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字形结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6.
行书结体的疏密变化疏密变化,是行书字结体时的一个重要法度。其含义,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各部分和笔画之间的排列应有明显的疏松和紧密的变化,即或上密下疏、或上疏下密、或左疏右密、  相似文献   

7.
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一、怎样理解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行书结体的迎让变化,就是指行书字结体时,相邻的笔画之间或合体字的各部位之间应互相迎合、互相揖让,以形成和谐统一的整体。这里的迎合,就是一个笔画或一个部位的长短、欹正、粗细,要迎合相邻笔画或部位的需要;揖让,就  相似文献   

8.
文章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了"一"字的妙用,一是"一"字在诗词中的妙用,从比较和鉴赏的角度,选取了较具代表性的诗人——南唐后主李煜、清王士祯、清陈沆、元朝徐再思、清朝女诗人何佩玉、清词人纳兰性德、现代诗人流沙河——在"一"字诗词的写作方面的继承与发展,以此作为本文的重点;第二部分以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和明朝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例,简单谈"一"字在文中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10) 十九、双人旁的变化及笔法 双人旁,虽然只有三画,但在行书中的写法也是千变万化.如图一即为古人的行书"從(从)"字,其中的双人旁几乎是一个一样.从中可以看出,行书双人旁变化的共性特点有两点:一是两撇上短下长.即第一撇稍短一些,甚至可以变成一点;第二撇则适当放长.二是重心稍倾斜.一般情况下,行书双人旁的重心应适当右倾,首撇稍偏右,竖画稍偏左;草写时也可左倾,如图一中右行第二、第四两字.  相似文献   

10.
行书偏旁部首的变化及笔法(6) 十一、衣字旁的变化及笔法 作为左偏旁的衣字旁,其造型和示字旁基本相似,区别就是衣字旁的右下角多一点。行书的衣字旁和示字旁不尽相似,而且可以相同。即衣字旁的右下角可写两点,也可写一点,撇点一笔连写也行。图一为古人行书“被”和“初”二字,图中除各有一字的衣字旁右下角写两点外,其它字的衣字旁均和示字旁的行书笔法相同。  相似文献   

11.
行书钩、挑笔画的变化及笔法 一、钩的变化及笔法钩,在行书中出现的机会相对较多。因为,有钩的笔画可以写钩,无钩的笔画大部分也可以写钧,即带钩。带钩可以增强行书笔画之间、字与字之间乃至整幅作品的连贯、流畅和呼应的风格,故古今行书名家作品用得较多。行书中的长钩(横钩、竖钧、戈钩、平钩、竖弯钩等),  相似文献   

12.
甲骨文和小篆的"企"字,是个上下结构的会意字——(?)。它的上半部是个"人"字,下半部是个"止"字。古人用"止"表示脚。在"企"字中,这个人踮起脚后跟,伸长脖子在观望、等待着,所以"企"的本义就是踮着脚看,现在引申为"盼望"。如:企及(盼望达到,  相似文献   

13.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一、如何理解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 行书结体的向背变化,就是指一幅行书作品中,左右结构或上下结构字的各部分之间应有相向、相背或俯仰的结体变化,使其造型更加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4.
(二)王羲之行书刻本王羲之的行书,平和简静,遒丽天成,深受唐太宗李世民的酷爱。其后唐代诸帝亦都好王字,于是集字刻石之风盘极一时。著名的有唐咸亨三年刻的《怀仁集王右军书三藏圣教序》、开元九年刻  相似文献   

15.
正李先宪书友的行书中堂气息清雅,行气流畅,字形变化自然,用笔果断,线条点画流畅飞动,足见作者畅快自足的书写状态。从整体气息上讲,此作格调不俗,来不看以,功结夫字卖率弄真为能,追求自然畅快。从其结字和用笔方面结(结)、(庐)"二字。用笔不以技法表自然,如开篇"了书写的流处不做过分修饰,增加现为重点,起收笔及转折畅性。此作美中不足之处在于个别字草法不够规范,比如"需要进一步严谨规(远)""(还)"二字,草书和字法范,以免影响全篇的艺术水平。  相似文献   

16.
像"坚持那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这样的句子具有强调特征,从形式上看是一种变式分裂句,从功能上看是一种焦点表达式。"那"指代一个抽象的范畴,"那是X"近于一个固定的结构,类似于英语分裂句常用的"itisX"结构,但既能标记对比焦点也能表达自然焦点。"那是"与普通的"是"字焦点句都是焦点表达式,但受汉语结构特征的制约,使用频率不是很高。  相似文献   

17.
"A为N所V"式被动结构中的"所"字,从其演化轨迹看,它由本初的处所义经由"指代义"、"所"字结构,而大约在西周至春秋时期虚化成语气助词,用以强调谓核动词;当春秋时期介词"为"演化出被动结构后,这一语气助词"所"自然而然地用在被动句的谓核动前,生成了"A为N所V"式被动结构,成为一种焦点标记,用以凸显谓核动词的动作行为。  相似文献   

18.
王学文 《河北教育》2013,(11):46-46
初识书法 父亲从小打下了欧赵的底子,尤以行书见长.每年寒假,父亲总要为乡亲们写几天春联.我从六七岁开始,就开始给父亲"拉对子". 村人管春联叫"对子".由于桌小纸长,每写三四个字,就要有人抻着纸向上拉动,以便书写者书写,这就是拉对子.有时父亲一边写,一边会教我认对联上的字.等我稍大些,他也讲些平仄对仗的知识.这对子拉着拉着,我就背过了百十副.再到后来,父亲出浅近的上联考我,我居然也能对出工整的下联了.  相似文献   

19.
城狐社鼠     
有一天我练习毛笔字,想着当日的政治新闻,不觉写下"城狐社鼠"的字样,就顺便指给孩子们看这成语里的两种动物。不是为了教他们什么,而是我喜欢看他们从字里寻找实物特征的模样。然而说到孩子们写字,是会引人叹气的。  相似文献   

20.
《毛诗·召南·甘棠》卒章"勿翦勿拜"一句中的"拜"字,汉以来学者的解释多有歧异,有拔除说,有弯曲说,有通"扒"说,有通"擘"说,有通"爬"说,至今无定论。从音韵、异文、修辞等方面看,郑玄笺云"拜之言拔也"确不可易,与诗意相契合。"拜"为"拔"的假借字。《广韵》引作"勿翦勿扒",疑引自三家《诗》,"扒"为"拔"之异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