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二十七、用墨法 用墨之法,要想到泼、惜两字。不干不湿、浓淡适中,当然也是用墨之一法。然而,通幅如此那就平了。  相似文献   

2.
十七、气势 通幅看气势。四平八稳,则不见气势。破平之法,是在险绝。险绝一定要有倾向性,即倒向一面。如下方坡脚重在右面,则上面峰头倒向左面。反之亦如是。但总要有个重心——要把重心放到边缘的线上,过了这根线,失其重心就要跌下去。这样,越是险越是有气势,这是一种取势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画家生前为自己题写墓碑的不多,陆俨少是其中的一个。而建议他自题墓碑的人,正是弟子陆一飞。其事堪称画坛一段佳话。上世纪60年代,身在上海画院的陆俨少受到迫害,被迫搁笔,只能在资料室做些抄抄写写的工作。画家吴湖帆独具慧眼,认定陆俨少的画将来能独步天下。其时,  相似文献   

4.
国画透视把握住了视觉的感觉特征,注意了它的大社会特征、心理特征等方面的要求,重视了艺术对它的要求,因而国画能沿着自己民族绘画的发展、需要来探索视觉规律及与造型艺术的联系,国画透视正在越来越多的被证实是符合于艺术发展规律的。民族审美意识造就了民族绘画形式,绘画又陶冶了民族审美意识并锻炼了人们的眼光,透视正是在这种往复中不断的上升、完善,并成了其中重要的一环。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艺术作品中动势的表现进行了综合性的研究。首先阐述艺术家与艺术理论家对艺术中动势的关注与挖掘;其次,表达动势的最佳途径是对艺术观察与表现进行变通与创新;最后以新皴法的发明、对比因素的运用与艺术化处理绘画造型为例,阐明杰出的画家们为生动表现画面的动势所做的绘画技法上的创新与努力。本文以画家傅抱石、陆俨少的艺术探索作为具体例证贯穿文章的始终,以说明艺术大师们为追求生动的艺术表现所进行的艰苦探索与努力。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卧游”习惯影响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拒绝了“焦点透视”对画面透视的影响,从而使 中国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透视法——“无点透视”。  相似文献   

7.
绘画是将三维幻象表现在二维的平面上,空间的表现直接关系着形象的塑造和画面的整体效果。透视是表现空间的关键。中西传统绘画在空间的表现上各有特色,主要体现在散点透视和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层层推进,内容多而丰富,可以展现很广阔的空间,突出大场面。焦点透视把注意力集中于一点,能突出主体,引人注目。随着画家的探索,中西绘画也在互相交流,现在表现空间的各种透视都只是为了表达内容不同而选择使用了。  相似文献   

8.
尤特里罗初期油彩画的杰作之一,这是他住在巴黎近郊蒙马尼地区时所创作的。他的母亲苏珊·瓦拉东为了治疗他的酒精中毒,督促尤特里罗作画。这是尤特里罗开始认真作画不久后的作品。 这幅作品将尤特里罗从自家眺望城镇的家家户户.以及郊外并排的工厂地带的高耸烟囱.以壁画手法表现。前景是弯弯曲曲的树枝以透视法压缩的形状,  相似文献   

9.
~~高士图(国画)@翁振新$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相似文献   

10.
针对西方传统的线性透视--焦点透视法的出现时间,提出并论述了我国在盛唐时期(公元713年左右)和中唐期间,敦煌壁画莫高窟、榆林窟同样出现了焦点透视法,足足比西方早700年.不相同的是二者在绘画上,各自选择了视向不同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更是采用了多视向的焦点透视法.敦煌壁画盛唐时期和西方采用的线性透视,他们都不自觉地注意到客观中存在着透视现象,又以他们特有的方式去处理,通过其敏锐的视觉特点及审美天性暗示着这一点.  相似文献   

11.
题目 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离心率为(1)/(2),一个焦点为F(-m,0)(m为大于零的常数).  相似文献   

12.
耿道永 《高中生》2011,(3):24-25
小结 整体思维法就是要求我们要避开局部细节或单个元素的纠缠,有意识地放大考查问题的“视角”,将需要解决的问题看成一个整体,通过研究问题的整体形式、整体结构或作某些整体处理,从而达到顺利而又简捷的目的.猜想f(x)+f(1-x)为定值是解决本题的难点,也是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教育与职业》1997,(7):33-34
《职业教育法》讲座(七)方面的积极引导,进行舆论监督,从而使之沿着社会主义的教育轨道稳步、健康地运行。作为私立学校本身必须明确私人办学的社会主义性质,是国办教育的有益补充,是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要确立正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4.
《莆田学院学报》2005,12(2):F003-F003
谷萍(1959.3-),女,吉林长春市人,莆田学院艺术系教授、吉林省美协会员,曾任吉林市艺评委副主席,北华大学艺术学院画院副院长、艺术系主任。1998年编写大学教材《美术欣赏》(东北师大出版社),2001年出版《谷萍静物画集》(中国文联出版社),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获奖。  相似文献   

15.
与西洋绘画相比,中国绘画有其独特的空间处理意识,即中国画的透视法.西画的空间表现可由三个方式概括:一、几何透视,二、光影透视。三、空气透视法,而中国画由于其独特的艺术追求、独特的表现手法和其独特的空间意识,它打破了焦点透视的限制,而采用散点透视的方式来与其追求宗旨相适应,超越了“张素以远映”的空间表现意识和手法,成功的解决了“目有所极,所见不周”的最大难题.  相似文献   

16.
17.
通过透视仿射法解决了用正投影法很难描述的空间几何图解问题.  相似文献   

18.
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 写意人物画的写生,是在不上胶矾的生宣纸上对模特进行描绘。在这种纸上作画不能随意改动,且水分在纸上会迅速扩散、渗透,稍不留神就墨潴一片。故初学者需要掌握写意人物画的基本技法,逐步熟悉工具材料的特性,经过长期实践才能得心应手。写生,是学习写意人物画很关键的一课。  相似文献   

19.
《魂荡华蓥》是傅德岷的一部优秀长篇革命历史小说。小说的美学价值主要在人物造型上:第一,在人物的总体设计上,巧妙地梳理了原型、主体、形象的关系;第二,在人物的具体刻划中,采用焦点透视、散点透视方法,改变了以往革命历史小说在人物造型上的单一模式。  相似文献   

20.
写意与写实绘画历来作为中西传统绘画艺术的代表,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研究.由于中西方对世界认识方式的不同,追求的审美心理不一样,因此形成了不同的观察审美对象的方法——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散点透视与焦点透视的观察方法符合中西方各自的审美需要,服务于不同的审美需求,也因此创造出了不同的审美形式,成就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即写意与写实绘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