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4.撇 撇画,古称掠画。典型掠笔为左下行笔画,常与右下行的波磔(即捺画)构成左右分背之势,成为成熟隶书的主要特征。这种撇捺分张的体势,两画之间的谐调关系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写法有两种:①上开下合式,如“羲”(义)字,左点如左侧点写法,逆锋入笔,轻按调锋后右下行,至长收笔,顺势写存点,其写法如短撇。②上合下开式,左上点如①之右上点,右上点如①之左上点,总之仿佛与①易位,如“尊”字。  相似文献   

3.
反捺 如同长点。其写法是逆锋人笔,边右下行边按笔,然后边提边行,至收笔处回锋收笔。但仔细分析,每一个字的提收位置多有不同。这正是它们的变化之处。如“於”字。  相似文献   

4.
三、笔法 笔法,也称用笔,是指使用毛笔采用一定的书写技巧书写点画的方法。它是构成书法审美情趣、表现书家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之一。元赵孟说过:"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相似文献   

5.
四、偏旁部首 该部写法形态各异,如“何”字用楷小撇、“但”字用直撇、“信”字用弯头撇、“伏”字用重头撇。竖笔或长或短,或直或曲,变化多端,妙趣横生。  相似文献   

6.
长横 多用于一字之横担者。起收有方圆藏露之分,行笔有提按快慢之别。如“不”字的上横,中部略按。从位置上,又分上弧横、中弧横、下弧横。居上时皆覆其下(如“不”字),居下时则皆承载其上(如“五”字),中长横对结体起重要架构作用(如“著”字)。从形态上看,有细长横(如“五”字)、曲长横(如“果”字)等。  相似文献   

7.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尊碑抑帖”的思想为近代碑学的兴起、繁荣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作为集碑学大成之一的《爨龙颜碑》无疑成为众多碑学家和书法爱好顶礼膜拜的“圣物”。本将分析此碑的成因、艺术特色等,探索碑学的共性,为学书指明学碑方向。  相似文献   

8.
从南北朝至明、清各朝代刻写、书写《金刚经》蔚然成风,佛经促使书法的发展,书法弘扬了佛法,特别是《泰山金刚经》刻石书法,结构疏朗空灵,笔势奇古雄秀,体在隶楷之间,形成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佛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广艺舟双楫》在书法史与书法理论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崇高的地位。然作为大政治改革家,康有为不可能将书法与其理论批评看得很重。这是我们考察康氏的书学思想时首先应该注意的。即使康有为十分喜欢书法与书法理论,书法与书法理论在其心目中依然是“末艺”;而《广艺舟双楫》的撰写主要是“游岁暮”。当然在本书中,其大政治改革家之情怀与其政治思想肯定或多或少、有意无意地熔铸于其中。  相似文献   

10.
康有为认为书法艺术发展到清末,帖因翻刻过多,已失其本来神韵,唐碑不得自然之美,故应尊魏碑。唯习魏碑,才能一改清末书坛萎靡现状,才能窥见古人的面貌。客观地讲,尊魏碑,弃帖、卑唐碑,这种书法艺术思想有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11.
《金刚经》是佛教般若类的重要经典,历来为之作注者甚多,"川禅师注"是其中较有特色且比较重要的一种。从文献记载及此种注文的年代与写作风格特征等方面考证了为《金刚经》作注的"川禅师",是宋代的冶父道川禅师,并评价了川禅师《金刚经注》的禅宗特色及其地位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七、版本选择 《泰山金刚经》,以其"雄浑丰厚"的艺术魅力深受古今书法家、书法理论家青睐.但因其字径较大,古来鲜有原拓供人们临习用.清代以来,《泰山金刚经》摹本、拓本和缩印本广为流布,计有10余种缩印本传世.它们多则上千字或近千字,少则几十字,均为弘扬泰山文化和传承书法艺术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也由于《泰山金刚经》年代久远,风雨剥蚀,经文重复语句太多,字径较大,"拓工一纸拓一字,未详文意"(清阮元语)等原因,多数法帖在字口、字形、字径、贯通文意、原字对应等方面,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泰山金刚经》摩崖石刻的本来面目.这对正确临习和把握《泰山金刚经》的艺术特点,产生了很多误导.  相似文献   

13.
汉代著名书法家蔡邕说:“书有二法,一日疾,二日涩。得疾涩二法,书妙尽矣。”  相似文献   

14.
2.圆笔和方笔的书写要领 圆笔和方笔各有两种书写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提笔为圆,顿笔为方;  相似文献   

15.
二、平画的写法 隶书中,将那些不出波磔的短横叫作平画。 1.书写步骤 如图11-1所示,平画的书写可分解为四个步骤:(1)向左下方逆入,入笔处不在平画的顶端,而是在顶端的稍微靠右处,如图11-2的“吏”字平画的入笔。逆入的方向也可向左上方,但向左下方逆入最为便当。  相似文献   

16.
从《广艺舟双楫》与《孔子改制考》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康有为激变思想中最为重要的表征,就是手法之激越,甚至多有武断、绝对、失真之处,为人所非议;再就是变革思想的一贯性,无论是《广艺舟双楫》时期,还是之后的《孔子改制考》时期,其一致性昭然;至于其理论基础,则来自于公羊今文经学。需要指出、强调的是,学界对康有为变革手法之激越甚至绝对化多所贬斥,乃是着意于形而忽略了质,若从激变思想立意,则当有助于准确解读其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三)《泰山金刚经》古拓本不完整的原因. 首先,水文、地理因素是传拓不全的原因之一.经石峪水源来自中天门,《山海经》称"环水",自中天门南,沿登山中路飞流直下,经三叠潭跌瀑,过经石峪、红门宫、虎山水库入泮汶河,全称"梳洗河",河长13.2公里,流域面积26平方公里.刊刻《泰山金刚经》的石床,西为高山流水石壁,南为中溪谷流,北为水帘岩.  相似文献   

18.
在一般人的概念中,黄士陵篆刻以双刀见长,工稳劲健。而实质上,并非完全如此。黄士陵篆刻中尚有以单刀刻就的作品,用刀迅猛有力,展现了他篆刻的另一面。下面,我们就分析若干黄氏印作。  相似文献   

19.
吴昌硕朱文印的残破处理,也是很有特点的、下面,我们结合印例来分析一下。 图一“蔭(荫)梧”一印,印边残破三边,仅留底边,全印形散而神不散。像这类残破,要因字形和章法需要来安排。  相似文献   

20.
崇经活动是唐时民众世俗佛教生活的中心内容,是当时民风民俗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金刚经》在其中的突出地住值得关注。本文对唐朝民众崇敬《金刚经》活动的主体、形式、轨仪、目的与经书的关系、时代背景等方面作了初步分析,指出是禅宗的兴起促成《金刚经》在民众中的流行,并影响推动其他佛经的民众崇持活动,最终使崇经这种古老的佛教信仰形式成为唐时民众世俗佛教生活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之一。因此,禅宗不是阻碍佛教世俗化的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