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快雪时晴帖》,是晋朝书法家王羲之写的一封书信:"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看,大雪初晴,羲之怀着愉快的心情向友人表达问候呢!这幅《快雪时晴帖》相当于现在  相似文献   

2.
《伯远帖》,行书纸本,纵25.1厘米,横17.2厘米。其纸墨精良, 至今依然古色照人。因首行有“伯远”二字,遂以帖名。此帖为晋代真迹, 王殉书。公元1746年, 乾隆得到了王殉的《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唐摹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米芾临王献之的《中秋帖》,藏于养心殿书斋,并命名书斋为“三希堂”,也就是三件希世珍宝的意思。  相似文献   

3.
一日,雪后朗朗晴空下,王羲之的心情很好,于是提笔写信一封致友人.其上日:"羲之顿首.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王羲之顿首.山阴张侯."这短短的28个字,成就了千年之后仍令人神往的《快雪时晴帖》. 《快雪时晴帖》,长23cm,宽14.8cm,以"羲之顿首"四字行草开头,以"山阴张侯"行楷结尾.山阴张侯,本是收信人的名字,书于信封之上,后制作此帖时,将它粘在了同一张纸上.  相似文献   

4.
(一) 《兰亭序帖》相传是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在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所写的一篇序文,它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书法艺术的一个高峰。学术界一致公认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在书法史上确曾起过承先启后的作用,被奉为“书圣”,而《兰亭序帖》又被推为“法帖第一”。但是,谁也没有见到过王羲之书《兰亭序帖》的真迹。就是王羲之书的其他一些书帖,如快雪时晴贴、平安帖、丧乱帖等书陪帖的真迹,也没有人见到过。《兰亭序帖》传世本种类颇多,但都不外乎是摹本、临本、钩填本、石刻本,各本并列比较,又都不尽相同。因此,关于《兰亭序帖》的真伪问题,在我国书法史上已争论  相似文献   

5.
书法观典     
<正>【作品概况】《伯远帖》是王珣写给亲友的一封书信,诉说回想与友人天各一方的怅惘。年代仅次于《平复帖》,因首行有"伯远"二字得名。纸本,行书,5行47字,纵25.1厘米,横17.2厘米。此帖与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同列为乾隆三希堂法帖,明代董其昌曾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相似文献   

6.
《同学少年》2013,(5):53-53
书法,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中国传世书法名帖,千百年来几经沧桑流转有序,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以下十帖. 一、"三希宝帖" "三希宝帖"是被乾隆皇帝视为稀世珍品的三件东晋书迹——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与王询的《伯远帖》,是现存最早的晋人书法真迹,被历代学书之人奉为圭臬.现分藏于两岸故宫博物院,且分别为两院"十大国宝"之首.  相似文献   

7.
一奇房屋9999间半紫禁城(现名故宫)为什么不建成一万间整数呢?据说,玉皇大帝才可以享用一万间整数,作为天子的皇帝,不能与玉皇大帝并驾齐驱,只好修建成9999间半。二奇三稀堂乾隆皇帝把王教之的欺雪时晴帖》。王献之的忡秋帖》、王询的柏之远帖》收藏在仅有8平方米的两间房子里。这是三件稀世珍宝,故取名“三稀堂”。三稀堂虽小,奇的是在建筑上采用了影响视觉的方法。整座房子地面铺满了白底蓝花瓷砖,墙上有一幅大壁面,画中景物与室内相似,画里画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三奇实心房紫禁城内共有四排这样的房子,从外表看是房子…  相似文献   

8.
正《官奴帖》又名《玉润帖》,11行,118字,行楷书。收刻于《戏鱼堂帖》《宝晋斋帖》《二王帖》《东书堂帖》《戏鸿堂法帖》《郁冈斋帖》《玉烟堂帖》《快雪堂法帖》《懋勤殿法帖》《玉虹鉴真帖》等。此系王羲之关心孙女玉润病情的信函,惜书竟不久,玉润还是离开了人世。文曰:"官奴小女玉润,病来十余日,了不令民  相似文献   

9.
三年制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三册《活板》中,有一句“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这两个“帖”字是念“tiē”呢还是念“tiě”?或者是分别念一个音?课文下方的注释中并没有标明具体读音。如果按照教参中的译文“活字不用时,就贴上纸签标明……”这“帖”字就当粘贴讲,通“贴”自然念“tiē”。再查阅一些参考书练习册,也都讲明“帖”通“贴”。问题到此似乎很简单就解决了,但笔者反复思考课文下的注释“以纸帖之:(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帖,用标签标出”,从中实在不能确切得出“帖”有粘贴的意思,所以断定它通“贴”念“tiē”的理…  相似文献   

10.
吴可读的试帖诗试帖诗是唐朝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一种诗体,大都以古人诗句命题。试帖诗作为文人诗的一种形式,自唐朝以后创作者代不乏人。清代曾以“尸谏孤忠”而震动朝野的吴可读就创作了不少试帖诗。其《携雪堂全集》中有《老骥伏枥》一题50首试帖诗,写作时间长达...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平复帖》的题跋入手,结合古今学者对《平复帖》的评述、研究,进行三方面的研究、考证。第一,对当前学术界就《平复帖》作者论争进行梳理总结;第二,对《平复帖》的递藏情况进行了考述;第三,就《平复帖》的风格,尤其是“点画奇古”的特征进行考释。  相似文献   

12.
6月1日晴参观五国头城遗址到依兰来,虽说第三次了,却依然兴趣盎然。这不只因为依兰是三山(完达山脉、小兴安岭、张广才岭)聚首、四水(松花江、牡丹江、倭肯河、巴兰河)交汇之处,如诗如画的青山秀水固然富有魅力,但真正吸引我的却是五国头城徽钦二帝“坐井观天”的枯井,还在读小学时,就学唱岳飞那首《满江红》:“靖康耻,犹未雪,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的散文诗《雪》,包含了“暖国的雨”、“江南的雪”、“逆方的雪”三组意象。这三组意象,不仅相互间的关系不同,而且它所处的层次地位也不一样。本文试图从《雪》中的意象、意象间的关系以及各意象所处的地位层次关系,来阐明《雪》中的意象所象征的意义内涵,从而对这一有争议的文本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4.
《看雪》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中的一篇课文,讲的是台湾小朋友想去北京看雪。文中第九自然段有一句话:“冬天,天上飘着雪花,地上铺着雪毯,树上披着银装,到处一片洁白。”正是这短短的一句话,激起台湾孩子们想看雪、想到祖国北京看雪的愿望。这是课文的核心语言,表面上是一句雪景的描绘,实际上却是激情的导语。句中“飘”、“铺”、“披”等动作的运用把北京雪景描绘得绚丽多姿,生动而又形象,富有浓郁的诗情画意。教学时应抓住这三个词通过边读、边  相似文献   

15.
亓汉友 《江苏教育》2022,(29):31-34
<正>目前存世的王羲之唐摹本草书法帖经考证比较可靠的有《远宦帖》《游目帖》《初月帖》《上虞帖》《寒切帖》和《妹至帖》六个法帖,这六个法帖又存在着“一帖一景”的特点,下文,笔者对它们的风格进行分析比较。一、《远宦帖》的基本特点《远宦帖》短促劲健,锋棱劲爽;方圆互动,  相似文献   

16.
《祝福》开头有关鲁镇的典型环境描写,是以鲁四老爷的书房为重心的.而书房描写的点睛之笔,则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这半副对联。书房里的其他摆设都是这半副对联的陪衬和注脚。这半副对联出自朱熹《四书集注》对《论语·季氏》中关于孔子嘱其弟子学诗、习礼一节的注释:“事理通达,而  相似文献   

17.
寻找沟通     
江苏省第三届“彩虹杯”初中生作文竞赛一等奖每个晚上都这样开始:厨房里“锅碗瓢盆交响曲”响过之后,母亲把碗往桌上一顿:“要吃的就快出来!”那时,我正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父亲正在书房研究他的宝贝:《计算机网络知识》。  相似文献   

18.
书报之窗     
八旬老人叶圣陶新作《晴窗随笔》陆续刊载年过八旬的老作家、教育工作的老前辈叶圣陶同志最近在《文汇报》上,连续发表了他的新作《晴商随笔》。叶圣陶先生曾多年从事教学工作,如今,他虽然年老体弱、视力衰退,仍以极大的热诚关怀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在“看书报眼镜和放大镜并用,还是不清不楚”的情况下,就在阳光充足的时侯读读书报,写点随笔,故称之为《晴窗随笔》。《晴窗随笔》之一《德智体三育》(载于1980年1月3日)具体阐述了德、智、体三者之间的关系,认为三者互相联系,要“全面发展,不宜偏颇”,并列举实际事例予以说明。文中指出,要使学生“三育”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学生双方都按照教育的道理做”,这就要求我们  相似文献   

19.
发表在《江苏教育》(中学版)去年第二期上的周锡贤同志的《谈〈雪〉中的“雨”》一文,认为《雪》中的“雨”是“春风化雨”的意思,是革命大好形势的象征。这是作者感情的寄托,也是全文主题之所在。他认为《雪》中的“暖国”指的是“以广州为中心的粤闽地区”,而“当时的广州是全国革命的中心”,所以《雪》的开头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喛国’形势的赞美、向往之情”。据此,作者认为《雪》“表达了作者为争取革命胜利的前途而坚持战斗的信心和决心”。首先,我认为,这种理解不符合鲁迅先生当时的思想实际。包括《雪》在内的《野草》  相似文献   

20.
在教《项脊轩志》时,我叫学生在“一、二、三”三个数字后各加上几个字来概括章的基本内容。学生普遍认为用“一间书房,两种情感。三位亲人”概括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