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塞芦子》诗反映了杜甫的战略思想,然而战略思想的具体内容指什么?治杜学者众说纷云。本文对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朱鹤龄、钱谦益、浦起龙、蔡梦弼等注家进行了评述分析,并试从历史、地理的角度作一些自己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采用文化分析方法,在前人充分考证的基础上,分析了<红楼梦>"梦"的观念内涵.作者自称"大旨谈情",并不表明作者试图对情理关系进行观念性的历史性反拨."情"是古典哲学特别是宋明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中国古典哲学和伦理学体系里,它是与"理"相对的概念.<红楼梦>所言之情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国之情,另一是儿女之情,作家的创作本旨在于"说梦",因此所谓家国之梦、儿女情梦具体而言是一场"情梦".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中"骂"的艺术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中人物的“骂”的描写,特点突出,内蕴深刻,形式多样,方法殊异。作者往往通过生动多彩的人物的“骂”来体现人物的个性,表现人物的关系,推动情节的发展,揭示作者的题旨,取得了别具一格的艺术效应。  相似文献   

4.
《马氏文通》是中国语法研究第一部专书,《论句读卷》的完成标志着汉语语法独立研究的开始。《马氏文通》揭示出汉语语法的基本规律,揭示出句法成分的基本关系:主动与被动、条件与结果、时间与空间等关系。当今语法学所说的句类体系在其中已见雏形,语法研究的“二分法”也来自于该书。马氏开创体系之不可殁,研究方法启人深思。语法研究必须牢牢依据汉语的特质来进行,这是马氏能够科学吸收西方理论、成功建立语法体系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詈骂是人们言语行为的一种特殊形式,它与文学创作有不解之缘。借助詈骂创造个性,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特殊手段。这种手段包含两种方式:一是由骂辞反映个性,一是写詈骂区别个性。  相似文献   

6.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或"杜陵野客",世称杜工部、杜拾遗,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乾元二年(757年)安史之乱爆发两年之后,杜甫忧伤地徘徊于曲江一带,感时念乱、睹物神伤。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其中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春望》是当时的代表之作,这首诗通过眺望安史之乱后长安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伤世、思念家乡的感情,反映了诗人渴望和平、安定社会的强烈愿望。  相似文献   

7.
《庄子》是中国古代诸子百家中文学性最强的书。后人,尤其是文学家,往往因其“有托物寓意,为洸洋怪诞之词”而更爱读之。《红楼梦》在这方面也显然是受惠于《庄子》。《红楼梦》于“荒唐言”中包含着“辛酸泪”,于“梦幻中”倾吐真情。于“大旨谈情”中蕴藏着“伤时骂世”之旨。  相似文献   

8.
环境、人及其人事的变化导致新、旧民歌迥然不同。新、旧之间,相对而言,:日意味着基因,新意味着遗传,共性于一脉相承,区别于面貌渐变。对待事物发展的态度,向前看,更要向后看。新民歌之道在于:领悟本旨不违宗,与时俱进不违时。对待新民歌的态度,应该是:只要不违本,当给予起码尊重、恰当鼓励和与时认可。  相似文献   

9.
二十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宗师--英国诗人艾略特和德国作家卡夫卡的创作风格迥异,但笔下的情致却有相似的意趣--表现现代社会的混乱、冷漠,反映置身其间的现代人的孤独、痛苦与困惑无奈.卡夫卡的<<变形记>>和艾略特的<<荒原>>在表现现代社会的精神危机方面既有共同的出发点--现世的苦难,也有不同的归宿--卡夫卡是由苦难到绝望;艾略特是由苦难到拯救.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詈语使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一书詈语丰富,使用频繁。常用詈语有84个(组),至少有88人在不同的场合共使用了483次。《红楼梦》中詈语使用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差异、身份差异、场合差异和个性差异。  相似文献   

11.
立意取向是《洛源谣》新诗的显著特色,本文以原诗为依据,从呼唤意识、鼓舞斗志、捍卫果实,讴歌党领导四个方面分析评述,并得出立意高远,取向深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借小说人物之口发表他的诗论观。他主张作诗要词句新奇.可以突破格律的限制,要注意体裁。学诗要由唐入手,再进入魏晋;由近体诗入手,再进入古体诗。他在“意”与“辞”的关系上重“意”轻“辞”,主张诗的立意要新,提出了“意趣”这一诗歌审美概念。  相似文献   

13.
正对于《抗日战争》一课,不少教师容易把课堂教学变成对学生民族主义情感的无限激发,痛苦、沉重和愤怒成了学生学习这段历史的情感基调。我们认为,即使讲授残酷的战争,也应秉持客观、理性的原则,尽量让学生获得以下体验:探究事实,感受人性。课程标准对本课的要求是: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7回写焦大之骂,在叙事上是独具匠心的:它既呈现了贾府衰败的长镜头,又为书中关于宁府的暗写提供了解决的钥匙。而宁国府的荒淫衰败又称为荣国府之先兆与陪衬。  相似文献   

15.
张恨水在中国通俗小说领域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文学成就建立在中国传统文学坚实的土壤上,这其中尤以《红楼梦》对他的影响最著,特别是其小说的人物性格、表现方式和梦境描写等三个方面的影响最深。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詈骂语浅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的詈骂语进行详细研究的基础上,从语义和语用两个方面对其作出了相对客观全面的归类。另外,本文还对有关王熙凤的詈骂语语料进行了详尽分析,初步探讨了影响詈骂语使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学习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审清图意。(重点) 2.通过运用多媒体资源,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学会提炼作文立意。(重点)  相似文献   

18.
本针对《红楼梦》后四十回诗词与前八十回诗词相比而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前后两部分诗词的创作特点,以俞平伯先生“光荣的失败”为眼,从体制,立意,衔接正交,塑造人物,语诗词等几个角度来论证,以说明后四十回诗词的不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作品必然意味深长,不同的视角会得出不同甚至相反的结论,因而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层底蕴,就显得很重要。《红楼梦》“两旨”并驾齐驱,灵性与佛性应是作品的根本底蕴,抓住了这两点,才能真正走进作品,走近作家。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人物宝钗、黛玉都是大观园中诗才的冠首。她们赋诗不仅题目新、内容新、立意更新,而且论诗也不乏独到见解。黛玉的《五美吟》翻古人之意,新奇别致;宝钗的《柳絮词》力摒陈调,独抒新意。钗、黛赋诗评诗各有精识卓见,黛玉强调做诗立意第一、意趣要真;宝钗认为要善翻古人之意,莫随他人脚踪。她们的主张与创作无不体现着曹雪芹的"命意新奇,别开生面","各出己见,不与人同"的创新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