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方传统绘画相比,有着某些相同之处,但也明显地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文章以比较观从绘画的艺术表现、中西方不同的审美追求以及形成中西方绘画之间差异的缘由三个方面对中西方传统绘画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
陈望衡教授的《中国古典美学史》比较清楚地勾画出了中国传统美学的基本轮廓,描绘了传统美学的大致走向,厘清了各个时代美学观念的内在联系与差别,从而比较全面地总结出了中国古典美学的特征。细读全书,该著如下几点与众不同:首先,以文化史为线索,将之贯穿到全书的各个章节与环节。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孕育的美学观是不同的,中国传统美学之所以自成一格,迥异于西方美学,也与当代中国美学不同,关键是形成这种美学观的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而《中国古典美学史》紧紧扣住传统文化--儒、道、释的基本精神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两剧进行比较,认为,中西悲剧的差异主要是由中西方民族不同的文化背景,迥异的审美心理和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所致。从悲剧角色与悲剧冲突两个角度进行论述,认为西方悲剧精神较张扬,表现出较强的个体自主意识,而中国古典悲剧精神往往较含蓄内敛,悲剧角色缺少自主意识。故本人以为欣赏中西悲剧应该注重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4.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比较有特色的民族性质的钢琴改编曲,此曲从传统文化角度出发分析能够透过《梅花三弄》表现出来其审美特征,并从中挖掘出西方钢琴艺术和中国传统音乐的相互渗透和发展。《梅花三弄》这种结合中西审美意识和特点是吸引更多人关注他的主要原因,拓展了钢琴艺术民族化的发展空间。本文从不同的方面分析《梅花三弄》所含的情感与意蕴,从而更好的帮助人们分析《梅花三弄》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死水微澜》的比较,可以看出产生于不同语言背景中的两部作品,其命运主题在表现形式的差异。这种迥异的美学风格,一方面源于中西文化不同的审美期待,另一方面是源于不同的价值信仰,与劳伦斯的基督教思想、李劼人的儒家思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西方济慈的叙事诗《拉弥亚》和中国赵清阁的小说《白蛇传》 ,同属于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神话爱情故事。本文拟从审美的角度 ,比较、分析和研究中西方这两部文学作品在审美意象和象征结构上 ,在揭示“情感与理智冲突对立”这一人类永恒母题上 ,在情节的繁简与结局的审美效果上所显现的审美差异 ,以发掘中西方两部同一题材文学作品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李琪 《华章》2012,(30)
中西绘画有着不同的文化根源,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丰富、广阔的绘画艺术世界.空间与时间的关系,是研究中西绘画艺术导向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笔者之所以提出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与杜尚《走下楼梯的裸女》的比较研究,是因为这两个产生于不同时代的作品能够体现出中西绘画空间意识的不同,中西绘画的比较研究对于我们认识中西绘画艺术特色的不同与相同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西方透视学和中国传统透视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绘画艺术中的透视法 ,中西方持有不同的理论与技法。对这两种方法的分析与比较 ,可以看出其中不同的审美方式与审美特点 ,以及产生此差异的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9.
杨丹 《华章》2011,(18)
<哈姆雷特>和<红楼梦>>都有关于婚姻选择的描写,通过对哈姆雷特和奥菲利亚的爱情与宝黛爱情作比较,可以看出中西方对婚姻问题的不同.而这种差异,却与中国和西方的不同的传统文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朱毅 《文教资料》2010,(19):30-31
中西方传统文化对道德内涵的理解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直接引起了中西方道德范畴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即救赎观的不同。本文拟就明朝作家吴承恩的《西游记》与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桑尼尔·霍桑的《红字》所反映出来的道德观进行比较,来探究和揭示中西传统文化中的道德救赎观的差异:一个主要是现世的救赎,一个主要是神性的救赎,并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探讨更合理的救赎观。  相似文献   

11.
中外文学史上关于主仆之恋这一爱情模式大都以悲剧结局,这种悲剧属于社会悲剧。文章通过对《家》中觉慧与鸣凤、《呼啸山庄》中希刺克利夫与凯瑟琳这两对艺术形象的比较,分析产生他们爱情悲剧的根源及各自不同的爱情表现形态。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中,东方的专制主义压制人的个性发展,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使人性扭曲,人的道德沦丧。  相似文献   

12.
由于中西方传统观念、道德思想、风俗习惯和社会制度的大不一样,中西方女子形象也各有不同。她们对爱情、对人生都有着显著的观念差别。本文通过对中国古代的秦香莲形象和英美文学《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形象的对比,来探讨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决定了中西方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时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3.
绘画是一门独特的人文学科,它的发展有一整套完善的美学理念,这种美学理念影响并指导着中西传统绘画的发展与创新.而中西传统绘画美学由于中西方在思想源流、文化内涵、技巧方法上的不同又存在一定的差异.中西方绘画美学客观的比较分析,对加强绘画美学理论体系的建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西方绘画美学比较体系的建构也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更好地丰富和发展中西方民族绘画艺术.  相似文献   

14.
一般认为,中西方美学理论体系不同导致中西方审美方式的不同。但事实上,方法论的不同是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将西方审美深入探究,西方审美体现出审美"人化"的特征,而这种特征是从整体上把握西方美学的切入点,从而更好的掌握西方美学中所体现的独特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5.
周燕 《现代语文》2010,(2):125-126
《俄狄浦斯王》与《雷雨》分别是中西方戏剧史上两部经典之作,在很多方面可以进行比较。如在命运的产生类型,乱伦关系,主人公对待命运的态度上都存在本质上的不同,从而折射出中西方悲剧的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与《荷马史诗》作为中西方诗歌源头活水,在文学发展的起点上,就已经闪现着迥异的诗歌精神,而在文学的未来发展过程中,中西诗歌精神更产生了无法预料的演变。以开阔的眼光看,中西诗歌精神的差异涉及到作为运思方式的背景与土壤的经济形态和文化宗教的差异,又涉及到作为中西诗歌精神的集中体现的审美意蕴和语言文字的差异。通过对上述诸种差异的比较,凸现中西诗歌精神各自的特质,从而发现,差异源于中西民族迥异的哲学宇宙观和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7.
由于中西悲剧具有不同的审美个性,所以同为复仇母题的《赵氏孤儿》和《哈姆雷特》在悲剧冲突性质、人物塑造手法、主人公社会地位和结局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的旨趣。但这些不同并不能作为评判悲剧优劣的标准,更不能作为衡量剧本是否是悲剧的标尺。实际上,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审美心理,造就了彼此不同的悲剧表现形态。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格列佛游记》和《镜花缘》中人物与情节的比较,探求中西方文化在时代变迁中的差异以及在各自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人生观.  相似文献   

19.
舒婷的《致橡树》与王昌龄的《闺怨》同为写女性如何对待爱情的诗歌,若按照审美范畴划分,应属于悲剧美,只是《闺怨》的悲剧性较明显,而《致橡树》的悲剧性特征却是隐性的。《致橡树》中的男女平等只能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诗的悲剧性根源。同样是悲剧,二者之间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致橡树》率真直诉,《闺怨》凄婉幽怨。本文将从审美思维、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从中窥见现代诗与古典诗某些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20.
《伏虎》和《米洛斯的雏纳斯》是中国和古希腊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二者体现着中西方艺术的诸多差异。其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造型特点、审美意趣、文化传统及哲学精神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