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传统山水画往往包括很多内容。随着山水画的发展,人物逐渐以点景的特殊表现形式出现在传统山水画中,不同身份的人物活动营造出不同的山水画意境和主题。在传统山水画中,点景人物的身份可以分三种:一是隐逸高士,二是世俗大众,三是达官显贵和文人雅士。点景人物在笔墨运用、形象塑造、衣着表现等方面也颇有讲究,通过点景人物可以以小观大,其在画面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卧游”习惯影响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拒绝了“焦点透视”对画面透视的影响,从而使 中国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透视法——“无点透视”。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卧游"习惯影响中国山水画透视法的形成与发展,使其拒绝了"焦点透视"对画面透视的影响,从而使中国山水画形成了自己的透视法--"无点透视".  相似文献   

4.
点景,是山水画点缀相应景物的一个专有称谓.在山水画中,指根据表现内容与意境创造的需要,在构图的相应位置,点缀相应景点,如亭阁房舍、舟车桥梁、人物畜兽等等,用以加深意境表达,增加画面情趣,提出画中生机.画中点景,是山水画技法的一个表现环节. 点景,按汉语本意,点就是小,景是指景致,合起来为小景之意.在山水画技法中,点景所占面积虽小,但位置却十分重要,其画龙点睛的作用往往能成为“画眼”,这正如清人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述:“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由此可知,点景虽小,在山水画中却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如果说意境是山水画灵魂的话,那么点景就是山水画灵魂显现的点睛之笔。正如清代蒋骥在《读画纪闻》中所说:"村居、亭观、人物、桥梁,为一篇之眼目。"山水画中一片平常的山林、田野,因为有了村落的分布和人物的活动,立刻变得生动而充满灵性。尽管点景在山水画中所占比例不大,却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它可以极大地强化画面的感染力,增强和完善山水画意境的营造。山水画中的点景主要有屋宇建筑、人物、动物、车船等,均是  相似文献   

6.
正"满画幅",是指内容要素较饱和,画面边缘基本不留空白的构图方式。我国传统绘画比较讲究"留白",历来有"画留三分空,生气随之发"之说。传统观点认为,保留适当空白能使画面更含蓄耐看,能为观众留出想象空间或增添某种意境等。故传统山水画中,天空、水面等往往作为"留白"而精心安置,当然这也是值得研究继承的一种思  相似文献   

7.
漫笔点丹青     
正《秋山图》林升恒山水画是千百年来长盛不衰的画种,根源于人们和自然相互依存的关联。高山仰止,人们往往把高山比作崇敬的伟人。此幅很显然是自山下观山巅的高远法作品,树石法及构图明显受著名山水画家黄秋园先生的影响,崖壁与丛树交错分布,整体以浅绛着色;局部用石绿染成,使得画面响亮多彩。几处房舍临水构建,用线准确,意境塑造丰富。美中不足的是,在苔点的处理上似勾有些平均。点苔可补染之不足,应提高认识,慎重对待。  相似文献   

8.
正点景的比例与位置的确定欲作点景,首先要确定比例。点景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在山水画中起点缀和衬托主景的作用。因此,其位置和比例的确定,必须与山石树木统一考虑。就点景所处位置而言,点景的存在并非可有可无,而是必不可少。所以,这就要求其所在的位置要恰到好处,比例大小也要恰如其分。山水画创作中,点景比例关系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一是参考现实生活中点景与主景、点景与其周围对象的现实比例关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山水画在一分法构图基础上向二分法构图、三分法构图和多分法构图形式发展,它们共同丰富和完善了山水画的表现形式,也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笔墨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山水画与西方的写实风景油画对画面空间的构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表述,它们构建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画面空间,体现出不同的情感特点,它们在画面空间的构建方式上的差别集中表现为透视的运用、画面色彩的表现、形体的塑造、虚实的处理这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中的房子作为画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却为历代研究者所忽视。文章通过对中国人人生情怀的分析,指出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在中国传统士人心中具备了准宗教的价值,而山水画中的房子则是沟通天道人际、有限无限的重要桥梁。同时对历代山水画中房子的艺术表现规律作了分析梳理,并对当代山水画家的艺术创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隋唐至五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从独立分科向成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主要有精勾重彩"金碧辉煌"的青绿山水画;有墨分五色"水墨酣畅"的水墨山水画,它们的形成与发展为宋代法度森严,百代标称的山水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们知道,山水画是中国传统的相对于人物画和花鸟画的一种分类。而风景画是从西方传来的相对于人物画和静物画的一种分类。在外国的绘画分类中并没有山水画这一概念;中国的传统绘画也没有风景画这一概念。只不过中国称为“山水画”,外国称为“风景画”。人们之所以在概念上混淆,是因为画面的内容大都相同。的确,它们的表现内容都离不开山川、江河、树木、建筑、交通工具和风雪雨雾等自然景色。从绘画内容上讲,山水画与风景画是没有多少差别的,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元代山水画成就最高,尤其是水墨山水画有着开创性的发展。元代山水画注重皴、擦、点、染等技法,在讲求法度、  相似文献   

15.
以山川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山水画,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但这时候的山水画尚未从人物画中完全分离出来。山水画在隋唐时始独立,发展到五代、北宋时趋于成熟,成为中国画的重要画科。山水画的发展历史也是继承与创新相互交织的历史,而对于传统的继承则往往表现出了隔代延续相承的特点。从元代开始,这种现象则更为明显。本文以宋代到清代的山水画发展为历史背景对这一问题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线描人物画,亦称白描人物。画面是由墨线与白纸构成,既单纯又丰富。其表现手法,是用线从五彩缤纷的客观世界中,提炼出形象的真魂,显示出朴素而高尚的神韵。它深得传统哲学中“返朴归真”之精髓,故为历代画家所重视,在当今的中国人物画创作与教学实践中,也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线,在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不仅有“应物象形”及抒情达意之功能,更可贵的是,线条的本体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经过历代画家的不断探索和创造,线从人物画的描法,发展到山水画的皱法,以及花鸟画中的点虱诸法,形成独特完整的传统表现技法体系,尽管千百  相似文献   

17.
点景人物的画法 点景人物,在山水画中既能点景,又能抒发画家的思想感情,表情达意.有了人物,山水画就增强了生命力.丈山尺树寸人,在山水画中要注意人物的比例,造型与动态的塑造,画出三远的透视感.画人物要简练,线条流畅,远人无目.着衣要与季节天气相结合,如夏日戴草帽,雨天穿蓑衣打雨伞,冬季披大衣等. 点景物的画法 在山水画中,点景物有亭台楼阁、高塔草棚、农家小院、栈道桥梁、船等各种建筑及物品.点景物在山水画中是着眼点,一般不要安排在画面的中心十字线上.它既是景物,又能表现主题.  相似文献   

18.
单纯以自然景物如山林、烟云、水瀑……组成画面的作品是中国山水画的一个方面,但更多的则是以人和人的生活活动和自然景色结合起来,布景有人作品才会有生活气息和时代风采。所以,点景在山水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点景物左山水画中虽不是主景,但在点景上的任何不当或草率,都会破坏画而的协调,减弱作品的感染力。 中国画最基本的追求是主观之“意”与客观之体“境”合而生成的意境。对山水画意境的追求,是一种以人的创作为主,并集中体现人同自然审美关系的阶段和方式。李可染先生认为:“画山水最重要的是意境,  相似文献   

19.
黄宾虹山水画建构起的笔墨世界,在古典山水画和现代山水画的过渡中,树立起一个宏伟的界标。他对传统笔墨元素的总结和提升固然引人注目,但更为重要的是,他在中西方文化艺术的撞击中,将传统笔墨的内涵和外延同时扩大,并将笔墨与具象山水的内在结构,以及主体的生命结构相对应,增强其在平面空间中的组合性、构成性、形成了乱而不乱、不齐而齐的个性化结构和图式,创造出超越其时代的现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山水画历经一千多年,在中国传统绘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人们可以通过对山水画的认识而实现对于实景中名山大川的精神漫游,亦即自然中的山水经过主体心灵的熔铸形成了富有审美趣味的意象,从而超越了人与自然的物质依赖关系,具有"形而上"的品格。山水画教学经历了从古代师徒言传身教到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过程,当代山水画的教学既是对前辈先贤作品的一次重温,也是对山水画教学经验的不断补充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