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传统民居保护利用中的功能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本文通过对城市传统民居的价值、保护现状和困境等的分析,提出了通过几种功能置换来实现城市传统民居的保护利用.  相似文献   

2.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它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3.
英国公学在英国中等教育体系中最具特色。它注重社会精英的培养和学生性格的训练,课程设置独特。其文化特色根植于英国的历史文化并随传统文明的发展而更加巩固,它对思考当代的中国教育提供了重要启示.对我国现今的中等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城市传统民居是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高的建筑艺术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社会风俗价值和景观审美价值.它对于丰富城市旅游景观体系、增强文化吸引力、构建特色城市旅游形象等有着重要意义.但在 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的今天,它的保护面临许多严峻挑战.进行民居的保护,对促进当地经济、增强文化活力、创造地域特色文化景观、塑造立体化形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中国孝文化的历史沿革及当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在中国历史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孝文化是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作为一种文化体系,必然会对它所依托的物质社会产生影响。封建社会脱胎的孝文化,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在它的不断发展中,曾起过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在当代社会,要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首先要在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之间找一个恰当的结合点,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亲关系,应该可以在当代社会发挥它应有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改革开放,实质上是社会、文化的转型。迄今为止,中国已经历了两次文化转型.第一次文化转型发生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期间.它旨在革新封建主义的老传统文化,引进西方近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化。第二次文化转型是当前的改革开放,它旨在革新新传统文化,引进西方现代文明,实现由传统社会主义向现代社会的转化.所谓新传统文化,是指传统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文化体系,它有别于老传统文化,同时又承袭了其结构模式。第一次文化转型没有成功,第二次文化转型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毕其未竟之功。第…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是相对现代文化而言的,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之中,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它是指中国古代思想家们(主要是周到清中叶这三千年)所提炼山来的,影响整个历史的观念体系和价值体系,它总是表现在迄今为止的制度(行为)和器物的层面上。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形成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其内涵丰富,形式多样,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史的结晶。  相似文献   

8.
陈颖 《甘肃高师学报》2012,17(2):115-117
民居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表现形式,有着其深厚的历史及文化背景.兰州作为西北地区重要的城市之一,汇集了多民族、多地域文化进而形成了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民居建筑特色尤为突出.从兰州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背景以及兰州传统民居的特点等方面来说明形成兰州传统民居的特征与当时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建筑艺术水平紧密相连.研究兰州传统民居特征有助于理解西北地域传统文化和建筑装饰艺术的精神内涵,对于完善西北的地域艺术资源体系,促进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政治文化是社会政治生活在人们心理层面的反映,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它具有历史继承性。因此,政治文化的传统对公民的政治参与实践有很大的影响。我们要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水平的提高,必须消除传统政治文化的负面影响,汲取它的合理内核,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与型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先进文化,它对中国历史前进和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要加强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增强高校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作为一种宗教,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有1300年左右的时间,并与中国悠久的文化传统相互影响和融合,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作为一种历史积淀的特殊文化现象,它包摄着信仰体系、社会意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风民俗、语言文字、科学文化成就等极其广泛的内容。伊斯兰教是人类历史上的重大社会文化现象之一。它的最初产生是中世纪阿拉伯半岛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产物,是阿拉伯民族建立统一国家,实现安定与和平的客观社会要求在宗教思想上的强烈反映。从公…  相似文献   

12.
毕节特殊的地形地貌环境、历史积淀和传统的社会生产方式,为毕节方言的形成提供了肥沃的自然生态和社会历史文化土壤,同时也使它在婚育、丧葬、农耕文明、节令、舞蹈音乐等方面承载了丰富多彩的地域文化信息,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村家庭文化是长期积淀于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观念为背景、以传统伦理道德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微观文化,它是由一定的生产水平、社会经济、历史传统、意识形态体系等方面的要素决定的。而农村学校文化是以促进社会发展为工  相似文献   

14.
文昌文化是以文昌崇拜为中心的意识形态体系,在其长期的流布过程中,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融和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儒、佛、道的精华,但又独立于正统的中国传统文化之外。它的主要内容即劝善、劝孝、劝学、劝养生等,这些思想观念与一般民众的现实生存意志是非常一致的,再加之其传播方式亦易于一般民众接受,因此,它具有中国传统文化无法代替的民间性,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世俗精神关怀的层面。今天,西方文化已经显露出了它无法解脱的困境和弊端,看清并承认这种现实,我们或许就能看到中国传统文化最优秀的一面,而恢复和弘扬像文昌文化这样富有世俗精神关怀的文化,则具有更为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为当今我们开展的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宝贵的思想资源。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的主要传承者和建设者,无疑应该具有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这是历史赋予当代大学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16.
我们知道.语言是一种用来交流的工具。它是社会的产物.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风俗习惯等方面所具有的特征。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化传统是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对现实社会仍产生巨大影响的文化特质或文化模式,它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相似或历史延续性质。一般说来,民族文化传统与“文化传统”和“民族传统”在某种程度上是等概念。因为文化具有民族性,所以,说“民族传统”,就是指该民族的文化传统;说“文化传统”,也往往是就一个具体的民族而言犤1犦。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是两个互相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传统文化是外在的一些客观东西,如器物、典章、制度等,而文化传统却是一种内在于心的东西,如人的精神、心态,或者说是传统文化作用于人们心理并影响其文化行为…  相似文献   

18.
社会管理与文化传统紧密相关。如果社会管理不能从文化传统的实际出发,便不可能实现社会秩序的可持续稳定。我国幅员辽阔,区域性传统文化多元化。创新社会管理,必须结合地域实际,尊重和利用区域文化传统。作为历史悠久的一种区域性文化——客家文化,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社会管理智慧。作为客家地区当下创新社会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因势利导,挖掘客家文化的积极因素,完成其历史时空的转换,将其融进当代社会管理实践之中。这一结论同样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发展的文明成果,包含了丰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任何民族的发展都不能离开传统文化,学校教育更应植根于富有底蕴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培养出具有民族特质的人才.因此,当代高等教育应坚持把促进社会和谐教育作为校园文化教育的核心.  相似文献   

20.
哈尼族传统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和谐文化因素,这些和谐文化因素贯穿于哈尼族的整个社会历史发展过程,是哈尼族在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实践中,所形成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和具有积极作用的价值观念,在当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吸取哈尼族优秀传统文化,对哈尼族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文化因素进行挖掘和研究,充分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实现建设云南民族文化强省的发展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