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教学,更是一种诗意的教育。"培养学生做什么样的人,怎样做人"是教育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我从语文教学实践中深切地体会到,语文教学过程中始终渗透着诗意的德育。  相似文献   

2.
费奕 《时代教育》2012,(14):129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填鸭式"教育,这会严重阻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效果。目前,提出了"绿色教育"的观念,营造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以学生为主体,使教学回归"绿色"的本质。  相似文献   

3.
根据义务教育对语文新课程的定义,语文的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获得知识。老师要通过构建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促进学生情和智的均衡发展,构建充满活力的"绿色"语文课堂。本文通过分析在农村义务教育中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的意义,探究构建小学语文"绿色"课堂的措施,促进小学语文教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张洪生 《广西教育》2014,(41):97-97
正我国著名作家朱自清说:"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目的,至于其他的思维教育、思维训练等,那些都是派生的任务。"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品析语言文字,品出"语文味"。那么,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咬文嚼字,品出"语文味"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3个方面去做。一、揣摩语言文字,于细微处品"真味"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首先是一个读者,是一个具有一定赏鉴能力的读者,能够从作品中读出"趣味",于文中的细微处品出"真味"。因此,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  相似文献   

5.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病?首先必须让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彻底放弃本位观,认识到如今的语文教学不能重"教"轻"学"。而应强化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6.
要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弊病?首先必须让教师遵循语文教育规律,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语文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把学生推到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教师要彻底放弃本位观,认识到如今的语文教学不能重"教"轻"学".而应强化学法指导.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等简单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中要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性,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勇敢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真善美的人类情感和完善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理解的个性化差异,倡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要焕发语文教学的生命力,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是字、词、句等简单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教学中要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性,要通过语文教学来培养学生勇敢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高尚的道德情操,真善美的人类情感和完善的人格.为此,语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加强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尊重学生理解的个性化差异,倡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9.
绿色的地球是人类生生不息的载体,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加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教育,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职责,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环保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利用语文课堂加强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要联系语文教学的具体实际,可以寓环境教育于课文教学、写作教学、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等教学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10.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的语文教学到底要教给学生些什么?怎么教学生?都是我们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思考和探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的层面上,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理论的学习和实践的探索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语文教育,实质就是文化教育。语文教学,实质应该就是习惯教学。  相似文献   

11.
《柳州师专学报》2015,(5):94-97
语文教育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高校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路径。高校语文教育要立足"语文本体"教学,凸显"教育本体"理念,注重学生培养思想道德素质、语文专业知识素养、教师教育职业技能、审美判断能力等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创新,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提出更高的要求,新课程目标更加注重教学过程的创新,提倡"绿色教育"理念。所谓绿色视野下的小学生语文作文习惯的培养是将绿色教育与语文作文教学有机结合,而现在农村小学语文作文的教学水准明显不如城市学校,主要是由于学生视野不开阔,平常对文学的积累不够、教学内容单一化。本文针对农村寄宿小学生,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如何以绿色视野角度开发环保意识进行培养,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实践活动。教师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要教给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即从人文的角度来阐释语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敏锐的人文知识的简单模式。语文教育要又好又快地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就必须探求语文教育的目标,即从认知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真",以促使学生探索品质的养成,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标的智育要素;从伦理学上探求语文教育的"善",以促使学生道德意识的觉醒,从而注重语文教育目  相似文献   

14.
高职语文教学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春祥 《西北职教》2007,(9):35-35,45
高职教育中的语文教学改革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高级实用型人才"。这就从本质上要求高职语文教学一方面要把人文性放在第一位置为追求目标。就语文课而言,一方面应尽可能把语文教学搞得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5.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就是语文学习的海洋,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运用语文,是学习语文的最佳渠道。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领会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践行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克服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浮躁和功利思想,真正打破小学语文教学的课堂封闭模式,让生活之花在小学语文课堂绽放,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结下累累硕果。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是一种审美情感教育,只有首先对学生动之以情,才能使之晓之以理,而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贯彻审美情感教育,自己本身要有情感、责任感以及艺术的教学表达方法.  相似文献   

17.
要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首先要让学生对语文感兴趣,而要吸引学生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渗透情感教育,用情去打动学生的心。本文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拥有感恩的心、培养团队精神四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18.
当今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在大力倡导"以人为本",教育行业也不例外,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语文学科本身就具有人文性,这就要求语文教育也要具有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实施的是把学生作为"人"的教育,而不是为"考试"而开展的教育。为此,语文教师要着力将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教育。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呢?本文对此进行了重点论述。  相似文献   

19.
语文,是充满爱的教材;语文教学,是学习祖国语言文字发现爱的实践活动。要以语文教材为载体,守住民族的,捧上诚挚的,拾起严谨的,以爱导学,用爱实践,巧手串起语文教学的"珍珠链",努力为学生提供最优质、最炫美的精神大餐和文化服饰。首先,要串上最大的珍珠——民族博爱。"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教学要以民族为本,立足现实,面向世界,串上人文博爱这颗最大的珍珠,赋予语文教学更宽广的意义。要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20.
"绿色语文教学"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倡导绿色教学,推动教师角色转变,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以实现教育工作者由"经师"向"人师"的转变为研究目标。在语文教育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实质是使人的智力和潜能得到全面发展,使人的精神素质和人的境界全面提高,为学生打下"终身发展的底子"和"精神的底子",最终促进学生精神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