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比较德国著名现实主义作家海因里希·伯尔的战后“废墟文学”和中国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的“伤痕文学”,分别对现代性的不同表现进行了一个批判尝试。同时,文章以康德和阿伦特的政治哲学思想为中介, 提示出一条通过回归古典政治哲学而重建现代伦理生活世界的道路。  相似文献   

2.
有“现代惊栗小说大师”之称的美国小说家史蒂芬·金(Slephen King).夺得本年度象征美国最高文学荣誉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跻身文学巨匠之列。颁奖机构形容他是美国一位最受欢迎、最富想像力和最  相似文献   

3.
“五·四”文学革命推动并实现了中国文学从古典向现代性的转型,从而开辟了中国文学创获现代性的道路.新文学现代性体现在文学观念的现代性、文学思想的现代性以及表现技法的现代性等诸方面。“五·四”文学革命给我们提供了多方面的有益启发。  相似文献   

4.
国家主义思潮与中国文学的现代转型息息相关,它促成了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发生”和根本转型,表现为一、参照外域文学,“文学”从经学和史学话语笼罩下的“泛文学”观念中独立出来,逐步走向自足的美学范畴。二、通过“小说界革命”,颠覆传统知识等级秩序,使小说变成一种普遍的文体,改变了固有文学结构,以小说为中心的现代整体文学观念初步确立起来。三、“文学”与现代“国家”联姻,第一次形成“中国文学”观念。  相似文献   

5.
关于“教育目的”问题的再认识陈桂生(2·5)论教育制度的结构李江源(3·5)地方政府与社会教育———理学教育的视角张学强(3·17)教育质量监控系统构建申论王毓,吴仁英(5·5)培养什么样的教育研究者以及如何培养———对我国教育学教育的思考庄西真(5·9)我国的应试教育传统与当代教育的歧路———乙巳百年祭高谦民(6·5)“教育宗旨”考辨陈桂生(6·15)百年来中国教育现代化历程中理性的缺失苏静(6·10)“自由与秩序”是现代大学制度的主线———中国现代大学制度研究和实践综述彭江(6·62)教育的道德意蕴李兴洲(6·19)从文学书到图画书:…  相似文献   

6.
叶圣陶素以擅写短篇小说为世所重,又被誉为“中国现代童话之父”,而他的散文,风格独具,自成一家,也是有口皆碑的。早在三十年代,著名作家阿英、郁达夫就先后在《现代十六家小品·序》和《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中作过高度评价。 但叶圣陶的散文长久以来没有一个比较完备的结集,一些选本所收录的,又不外是《藕  相似文献   

7.
庄·老哲学以其深刻的偏激性参与了中国文学形成与发展,他的“大音希声”、“玄之又玄”、“道法自然”、“绝圣弃智”等思想,为中国文学的审美趋向开拓了特有的思维方式、审美理想和艺术追求,使其哲学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学领域得以驰骋融汇,铸成中国文学独具的风范。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好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同划一;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创作原则、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9.
中国文学的“现代性”,不好和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等同划一;中国现代文学是“现代”的,又是民族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五四”开始的中国现代文学在文学观念、价值取向、创作原则、艺术形式和语言等方面呈现出鲜明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学中国的巴蜀地域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蜀在中华民族生存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关键地位,五千年的中华文明生命持续发展,没有中断,跟巴蜀地区非常有关系。在巴蜀可以找到一个极佳的立足点和精神关注点,总览维系着中华民族共同体生命的黄河文明与长江文明的冲突融合,总览中国历史上“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且往往是“谁得巴蜀,谁得一统”的历史进程。巴渝歌舞汲取了民间营养,始终接上“地气”,又生长出《竹枝词》等分枝。现代中国文学研究要实现“三个回归”:“文学”回到“文学”;现代回到现代;中国回到中国。四川是现代中国文学的大省,出现了郭沫若、巴金、李劫人、沙汀、艾芜、林如稷、何其芳、周文、罗淑、陈翔鹤等一批重要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1.
《哈利·波特》作为文坛的一本畅销书,风靡全世界,反映了现代多元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代表了后现代文学的一种潮流。本文从文学批评、文化人类学、创作原型和人的“异化”几个层面对近十年《哈利·波特》研究做出评述,探讨了《哈利·波特》的文体界定、叙事艺术和文化“寻根”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刊中报     
一发表于我校学报 2 0 0 3年第 1期“文学·语言”栏目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文学博士孟繁华的论文《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众文化及生产》被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2 0 0 3年第 9期“学报撷英”栏目全文转载。文章阐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的三种格局 :主流文化、走向边缘的知识分子文化、以中性面目出现的市场文化。并分析了大众文化的不同形态与大众文化生产的问题及规律 :现有的文化政策是“弘扬主旋律 ,提倡多样化” ;多样化与文化生产规范 ;支持高雅文化的生产和传播。这是我校学报“文学·语言”栏…  相似文献   

13.
程光炜: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海外学者出版的一些成果,开始形成新的景观和学术的增长点。像李欧梵的鲁迅研究、现代性研究、上海都市文化研究,王德威的晚清文学研究、中国现代小说研究,刘禾对跨语际文学、文化现象的探讨,孟悦的“红色经典”研究,黄子平对革命·叙事·小说的讨论,唐小兵对中国现代文学作品进行的再解读,以及陈建华对革命现代性的追寻等等,都给人一种新鲜感,给人很多启发。对这一现象,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奥地利小说家弗兰茨·卡夫卡被誉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和大师,他在《变形记》中给我们塑造了格里高尔这个世界文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形象,把人性领域中的“异化”  相似文献   

15.
(括号内圆点前为期数,后为页数) 文学接受与阐释《山海经》的神话思维·····,··一杨义(1.1)闻一多诗论················”……王富仁(l .8)瞿秋白:从“多余人”到“多余的话”······…… ”’“””””‘”“二’‘········……钱理群(l .16)文学批评职能三面观·······一陈骏涛(l .22)中国现代社会批评的两种类型模式······…… ’‘’“.““””‘””’‘·········……景国劲(l .26)论20世纪初诗歌革命的主体纲领 ”’“”’“‘二’‘···············……朴…  相似文献   

16.
论文在以总结经验和批判性反思进入“百年文学”的谱系时,主要是从中国的视点而不是单纯以西方的观念来审视这一段漫长的文学岁月,着重采取内部(中国)而非外部(西方)的准绳,来选择与确认在20世纪文学中重要的现象和问题。主要有:中国文学的现代性焦虑与实践;从文学的社会角度看文学与政治的关系;从左翼文学到延安文学;中国新文学的审美形态;现代传媒和文学生产;中国作家的情感方式与精神状况;作为特殊现象的放逐诗学与留学生文学;“西方话语”被“拿来”以后该放到怎样的中国语境和话题中运用……等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为通过社会革命建立一个现代的国家政治制度提供了良好机遇,从这一生存环境和文学审美观念出发,中国现代作家的三种选择具有代表性一是以鲁迅等为代表的自觉将自身的文学活动与时代意识形态主题相联的作家,执着于或启蒙、或救亡、或启蒙与救亡并重,自觉回应一日千里的转折时代对文学责任的义务的呼求,对中国现代意识形态主流建设乃至社会革命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是以前期创造社作家等为代表的执着于“为艺术”的人们,他们尽管深恶中国现代黑暗的社会现实,但反对文学的功利性,执著于文学之“美”、“纯”的追求,这类作家的创作不但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而且也无悻于作家的“职业”要求,何况其中还有一个发展转化的问题,所以,对此应予基本肯定;第三种选择是一种有愧于“作家”称号的选择,如周作人等人在民族存亡的关键时刻的“叛卖”、“附逆”,陈铨等出于某种政治与商业利益,置基本的道德与人格于不顾的文学游戏者。  相似文献   

18.
<正>托马期·斯特恩斯·艾略特(1888—1965)当代英美文学中(出生于美国,1914年定居英国伦敦,1927年加入英国籍)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批评家。由于“他对当代诗歌作出的卓越贡献和所起的先锋作用”,1947年艾略特荣获英王的“劳绩勋章”;1948年又以长诗《荒原》得到诺贝尔文学奖。他的诗歌创作对西方现代派文学起了积极的开拓作用,被人们尊崇为英美现代派诗坛泰斗。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考察角度,反思了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与中国现代小说的密切联系。集中分析比较了中国现代小说史上各个流派的代表作家借鉴西方新文艺思潮(观念、方法、技巧)的成败得失,指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中国现代小说的“多元化”构成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文章并着眼于新时期文学的“多元化”现象与中国五四新文学的“多元化”现象的内在联系,对片面强调两次“崛起”和“冲击波”之差异的观点提出了异议。文章最后认为,新时期文学应立足于中国自己的生活基础上,有批判地和有创造性地借鉴西方的东西,创造出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20.
<正>赋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文学形式之一,也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世界上任何其它国家都没有产生过。“讨其源,信兴楚而盛汉矣。” (《文心雕龙·诠赋》)它本是楚地的“土特产”,战国后期新兴于楚国,到西汉才盛行全国,成为汉代“一代之文学”,(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相当高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