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日,从媒体得知,颇具权威的上海《咬文嚼字》杂志,将开始"咬"茅盾文学奖得主。欣闻这一做法,倍感喜悦,这对喜欢读书和藏书的读者无疑是件好事。一般说来,在中国要获茅盾文学奖是件很难的事情。因为作者海量,作品自然海量,如何能真正把好作品从良莠不齐的作品中找出来,放到专家(评委)  相似文献   

2.
新闻界纪事     
由新疆记者协会、新疆新闻学会、新疆广播电视学会联合举办的1991年度“新疆新闻奖”评选于4月27日揭晓。有4篇(件)反映重大事件和表现重大主题的作品获特别奖;17篇(件)作品获一等奖;40篇(件)作品获二等奖;91篇(件)作品获三等奖。另有21篇作品获鼓励奖。本届新闻奖的评选,共设一、二、三等奖150个。为了评出质量较高的作品,评委们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宁缺勿滥,不徇私情的原则,充分发扬民主,严格评选程序。评选结果,汉文报纸部分的消息、通讯、言论,一等奖各空缺一个。有的质量较好的作品,因为超过规定字数而未被入选,充分体现了消息要短、通讯  相似文献   

3.
《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编辑出版补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初,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周克芹的长篇小说《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以下简称《许茂》),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和好评。这一作品于1982年荣获首届茅盾文学奖。周克芹同志也因这部小说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农村业余作者,成为深受读者欢迎和尊敬的知名作家。  相似文献   

4.
报刊上的图片,是深受读者欢迎的报道形式.近二年来,在各方提倡和推动下,多登照片,登大照片,登好照片,成为报纸改革的新的势头.北京各新闻单位为此于6月29日在新华社举行座谈会,讨论如何充分使用新闻照片的问题.为了提高新闻照片和使用照片工作的质量,我国在去年和今年两次举行了年度评奖.1981年新闻照片评奖今年5月在北京举行,评出得奖作品28件,其中有得奖作品7件,获"荣誉奖"(参加首都新闻摄影展览中获奖的)21件.评奖中还评  相似文献   

5.
一、"文责自负"的误区 在作者撰写作品和出版部门出版的过程中,常有人用"文责自负"来概括作品的责任.何谓"文责自负"?较为普遍的理解是:"作者对文章内容的正确性以及在读者中发生的作用所应负的责任."可见,"文责"一般是要作者"自负".这一普遍的认知,实际导致了"作者主责论"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近三年来,大众网在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风生水起,两年四获中国新闻奖,其中两获一等奖,今年又有专题"党旗漫卷中国红——走近56个民族家庭大型接力式采访"、专栏"独立调查"两件作品入围中国新闻奖网络作品定评.  相似文献   

7.
书籍装帧艺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其作品就是推向图书市场的图书装帧设计,而读者是书籍装帧艺术审美主体.每一位读者的审美角度都带有主观性,但他们在实现审美判断时又有共性的客观标准.书籍装帧艺术审美的客观标准,主要包含三个方面:整体性、民族性和时代性.一般来说读者总是运用这几个客观的审美标准来对一件书籍装帧作品进行审美判断,由此要求设计者一方面要使封面的设计尽可能概括和反映图书内容的主题:另一方面,要根据图书属性和内容,全面分析读者的审美情趣,了解他们的审美趋向,以选择合适的艺术形式,来满足目标读者的审美要求和欣赏习惯,从而得到他们的认可和欢迎.  相似文献   

8.
写新闻作品时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呢?笔者认为要选择好新闻角度,就要从新闻角度的立意、选材和表现角度入手,体现立意有亮点,选材有重点,表现要巧妙。立意要有亮点。新闻注重一个“新”字,这个新也要包括新闻角度的新颖。一篇新闻作品,立意角度是否新颖,是否有亮点,这是一篇新闻作品有没有生命力的所在。记者面对同一事件如果不从新颖的角度作新闻报道,肯定不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会让读者厌烦。前不久,深圳市公布劳动力市场价格,对这件事,很多新闻单位都作了报道。但几乎千篇一律地报道深圳市劳动  相似文献   

9.
<华尔街日报>使用的培训教材指出:"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放在了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遍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让它有趣一点!"受众对新闻都有着求异求奇的心理需求,这和他们在欣赏叙事性文艺作品时多喜欢戏剧性强的作品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10.
社会竞争激烈,发展迅速,快节奏的生活带给人们极大的生活压力,他们需要一个释放的出口,疏通情感上的郁结,"倾诉"类栏目应运而生,满足了读者的这种需求,但作为一张报纸,倾听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使命是要把采写来的内容编辑传播出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个好的标题才能快速地抓住读者的眼球,否则,一篇可读性再强的稿件也会因为一个平庸的标题而被海量的信息所淹没。作为一名副刊编辑,笔者现将近十年来的制作标题的体会和技巧简单述之。  相似文献   

11.
潘凯雄 《出版广角》2011,(11):45-46
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选结果出来以后,的确有很多媒体给出版社或者给我本人打电话,一是表示祝贺,二是采访。归纳一下,比较集中的问题有三:一、人文社出版的作品中奖率为什么这么高?二、近年来,怎么看"茅奖"评比在社会和读者中引起的种种争议?  相似文献   

12.
专栏与特色     
从今年元月起,我报创办了一张四开四版的增刊《周末》.《周末》第一版辟有"我和南京"专栏,每期均在显著位置刊登一篇回忆性散文.从半年多来的实践看,读者对这一专栏的反应是较好的.有的读者说:'我和南京'专栏颇具地方特色,使人读后得到感情上、精神上的满足."也有的读者来信说,开辟这一专栏"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请允许我以一个故乡人的身份,对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和祝贺."目前,这一专栏已在读者中留下较深的印象,越来越受到注目和欢迎."我和南京"专栏是随着《周末》创刊应运而生的.它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怎样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13.
《军事记者》2005,(9):1-1
第十五届中国新闻奖评选揭晓,军队系统共有10件作品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相对来说,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成绩。这10件作品中,有6件是军报的.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3件,三等奖2件.使军报连续几.年保持了较高的获奖纪录。这一成绩的取得.无疑与报社上下近年来精品意识的增强有关。我们应该总结经验,乘势而上,更坚定地推进精品战略,努力多出精品,以精品赢得更多的读者。  相似文献   

14.
9月5日下午,集中反映了我省过去不平凡一年发展历程的59件饱激情的新闻力作,在长沙荣获湖南新闻最高奖——第十二届湖南新闻奖。通过专家、评委们为期两天的认真评选,由湖南电视台选送的作品《从"共产党宣言"到"三个代表"》荣获特别奖;人民日报驻湘站《湖南切实做好城镇再就业工作》、等12件作品获得一等奖;湖南日报《文化产业:经济发展的新亮点》等17件作品获得二等奖;由株洲市委宣传部选送的《王奶奶的遗嘱》等20件作品获得三等奖。湖南日报选送的《情切切意绵绵——亲人眼中的郑培民》等9件作品获得重大报道奖;湖南电视台选送的《湖南新闻联播》等10个栏目获名牌栏目奖。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年。全省新闻工作者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深入宣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  相似文献   

15.
最美的微笑     
《全国新书目》2008,(12):15-15
这是一个女学生,从废墟中挖出来时双腿都断了,她的双手也被砸伤,她从被挖出来到救助站都没哭,在大家挪动她的时候她也只是咬了咬嘴唇!这个女学生还一边微笑,一边对大家说"要勇敢!"  相似文献   

16.
谈起对一个人的印象,恐怕大多数人会先想起他的眼睛。因为眼睛不仅是人的五官之一,而且也是心灵的窗户,能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同样,提到一件新闻作品,让人先想起的也是它的标题。因为标题不仅是一篇完整的新闻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作品的“眼睛”。新闻界有句行话:“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报纸的广告”,讲的正是这个意思。 从整个报纸编辑角度来看。在一个新闻稿件基本确定之后,要想使其与读者见面,并且能达到预期的报道效果,产生相当的宣传效应,编辑能调动的主要手段,只有版面和标题了。然而,在一般读者眼里,版面是“内学”,似乎只是编辑自身的功夫,与己无关,也看不出门道;标题才是“外学”,是在新闻作品和读者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可以通过标题窥见新闻作品的“灵魂”,产生共鸣。“看报看题,看书看皮”,“题好一半文”。都是说的标题的重要性。在目前人们生活  相似文献   

17.
宋强 《出版广角》2016,(21):6-9
衡量一个国家的文学发展水平,主要是看其原创作品,因此,要重视纯文学作品的出版和营销,唤起读者阅读文学精品的兴趣,这直接关系着民族阅读能力的增强和阅读水平的提升.特别是文学作品的推广,一定要以文学的方式进行,要让作者、读者都能从文学活动中受益,从而达到销售目的.  相似文献   

18.
网络时代,海量信息.某一条新闻、某一篇评论要从海量信息中"脱颖而出"进入公众视野,进而产生比较大的影响,较之以前要困难得多.这是媒体同业行动的行业背景.而从社会背景来看,一些公权力部门对于舆论监督有了免疫力,只有媒体形成合力,才能进一步推动舆论监督职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绝大多数内地读者看来,丁聪自1957年被打成右派直到1976年粉碎"四人帮",这段时间里他的漫画创作是一个空白.但是,对一个香港读者来说就不是这样了.因为在1963-1964年间,丁聪曾与老报人龚之方合作,以"北京小事记"为名,在香港<文汇报>上开设专栏,连续发表了数百幅新闻漫画作品.在今天看来,这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新闻性、时代性和纪实性的特点,为我们提供了20世纪60年代北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和专家们解读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风俗提供了许许多多丰富而形象的细节.  相似文献   

20.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1,(30):7
"茅奖"图书热销的启示《光明日报》报道:"茅盾文学奖"成为这段时间的一个热词。不论是网上书城还是实体书店,5部最新获奖作品都占据了首要的位置;部分往届的获奖作品也被重新集中陈列,成为吸引读者选择的热点。不少读者表示,自己正是被"茅奖"吸引而关注到这些书和作家。茅盾文学奖对图书市场的影响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