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对高等教育阶段聋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和分析,指出"双主体"教学模式的构建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全纳教育发展的需要和人全面发展的需要。从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两个方面入手构建"双主体"教学。  相似文献   

2.
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以发展人为目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以人为本”理论是主体发展性道德教育的理论依据。世界教育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需要重视和关注主体发展。教育内容政治化、教育目标理想化、教育观念绝对化、教育方法简单化的传统道德教育忽视对主体发展的关注,需要进行变革。  相似文献   

3.
德育应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德育对受教育者主体需要的忽视是德育失效的最主要原因。德育必须立足于“为人”,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个性,贴近和关注学生的现实生活,以满足学生的主体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要求队员是课程的主体,生活实践是课程的内容和范围。由此可见,新课程是把"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个性获得充分发展"的价值观作为根本。这就要求教育者树立正确的队员观,把队员看作是具有生命意识的主体、具有独立个性的主体、是发展中主体。但队员又是发展中的人,在其成长过程中需要督促、引导,更需要扶持和激励。  相似文献   

5.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载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6.
赵文平 《职教通讯》2019,(11):20-25
职业教育的跨界性特征决定了企业必须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之一,《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强化了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地位。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是由多方面的原因所决定的: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发展离不开企业;工作场所学习理论给予企业主体地位确证;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经验凸显企业主体力量。基于《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解读,企业作为职业教育主体的作用可以表现为需求主体、培养主体、投资主体、消费主体和评价主体。这种主体作用的发挥需要企业明确自身主体责任意识、需要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需要规定并实施好企业的具体行动任务、需要厚植企业承担职业教育责任的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7.
哲学教育作为价值塑造的裁体,它的任务是造就时代发展所需要的主体.与人的生存发展阶段相适应,人的主体性发展经历了三种基本形态,即群体主体、个体主体和类主体.群体主体已成为历史,个体主体在当前的发展中显示其优越性的同时,也暴露出大量矛盾,形成现代的生存危机和困境,类主体是全球背景下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类主体的建构要求哲学教育必须实现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等诸方面的变革,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由个体主体向类主体的转换,塑造当前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完整的人.  相似文献   

8.
张婧婧 《学子》2014,(12):76-76
初中英语教学主体参与是指每个学生都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通过采取各种教学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教学的全过程中去,使学生获得发展与提高的一种模式。实施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有其必然性,主要体现在:新课改深入推行的需要,时代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只有学生参与的课堂,才是灵动的课堂,课堂教学才能唤起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
学校发展涉及五类利益关系人:政府、学生、家长、社区和教职工。学校发展的需要与利益主体需要二者之间价值取向冲突就构成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基本矛盾。学校只有满足具有资源的利益主体的需要,才可能持续获得学校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因此,学校发展不仅仅要考虑学校自身对资源的需要,还必须考虑利益主体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开放发展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学生的主体性是需要培养提高和引导的,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是我们教师的责任。因此,我们必需把启动人最本质的属性——主体性作为我们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应注重强化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需要,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的要求,也是应对知识经济严峻挑战的需要。强化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应该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和德育方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继承和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对主客体关系的理解。一方面,现实的个人是通过社会历史的发展直观自身的本质对象。由于对象是人实践创造的外化物,主体的需要构成主体对象性关系的桥梁,因此需要主体本身就具有社会性。另一方面,价值是社会发展中可通约的关系性存在。因此,构成价值基础的需要只能是主体的社会需要,而不可能是其生物性与特殊性需要。正确理解需要概念对于惩治腐败、化解生态危机以及贫富分化问题都有巨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高校德育主体教育模式基本特征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时期我国高校德育,应该是主体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应以学生为德育主体,在德育目标上突出学生主体发展,在德育内容上以满足学生主体需要为核心,在德育方式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和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70年代以前,比较强调社会需要,主体需要的意识被淡化。“锻炼身体建设祖国,锻炼身体保卫祖国”成为学生从事体育锻炼的出发点和归宿。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青少年学生的主体意识得到加强,体育观念得到更新。由于高新技术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各个地区领域的竞争加剧,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节奏加快,精神负担和心理压力加大,加之现代“文明病”的产生,环境的污染和生态平衡的破坏,广大青少年学生开始认识到,健身不仅是自己在校期间学习的需要和将来毕业后择业的需要,而且更是提高终身生活质量的需要。从而大大地加强了健身的主体意识,并使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得到内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论利益追求     
利益是人的需要的满足;它是在人与人关系中实现的需要主体与需要对象的矛盾的解决。利益支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正当的利益追求构成了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内在的永恒的动力。不同性质的利益,对不同主体的激励作用不同。  相似文献   

16.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我的成长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不仅需要外力的支持与帮助,更需要教师主体本身的觉醒和坚持。采用教育叙事的质性研究方式,从幼儿教师个人生活史的角度展现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历程,探析影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因素。对教育的热爱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教师的专业生活和教育实践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相似文献   

17.
一、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含义 主体性是主体在主客体关系中所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是指学生在其主体意识指导下,主动参与该活动的能动性。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发展性要求重视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使其具有主体性是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是一种以培养和发展学生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即施教者通过营造轻松、愉快、活泼的课堂气氛和采取各种教学措施来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调动其积极情感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8.
培养学生参与意识,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强调个体的全面发展或者说个性发展。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实施主体性教育。在课堂教学中要切实落实素质教育,教师在教育观念上应该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和个体发展的需要,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促进他们知识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全面提高。一、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主体意识是主体作用于客体的活动中表现出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使他们成为教学活动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  相似文献   

19.
高校建设学习型教研室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需要、专业建设的需要和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高校建设学习型教研室的目的是使教研室从管理控制型组织向学习激励型组织转变,具体措施是把教师培育成学习的主体,把教研室建设成学习的载体,以主体充实载体,以载体引导主体,从而提高教研室的学习力。  相似文献   

20.
发展人的主体性是德育最根本的个体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人的主体性是现代社会的客观要求。适应人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高校德育中突显其发展人的主体性的个体功能,将受教育者作为道德教育的主体,培养起受教育者的主体意识、主体人格和主体品德能力,帮助受教育者确立起社会道德生活中的主体地位,培养起不仅是适应而且能够超越和改造现实社会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