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垣(1880~1971),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原名道宗,字援庵,又字星藩、援国、圆庵,别号圆庵居士,曾用笔名谦益、钱罂等.他一生著作颇丰,学术成就涉及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和史论等诸方面,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大师.同时,陈垣在教育界亦卓有声誉,曾任国立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辅仁大学和燕京大学教授,并先后担任辅仁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校长长达46年之久.此外,他还于1949年以前出任过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兼故宫图书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他就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长,且历任前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1959年,79岁的陈垣加入中国共产党.1971年6月21日,因病逝于北京,享年91岁.  相似文献   

2.
<正>陈垣(1880~1971),字援庵,广东新会人,是20世纪我国著名教育家、史学大师和社会活动家。1952年10月至1971年6月担任北京师范大学校长。学术成就陈垣先生是宗教史专家。除了"古  相似文献   

3.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3,(35):F0003-F0003
35.陈垣 一、生平介绍 陈垣(1880-1971)中国历史学家、教育家。字援庵,广东新会人。1905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的民主革命影响下,他和几位青年志士在广州创办了《时事画报》,以文学、图画作武器进行反帝反清斗争。  相似文献   

4.
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江苏南通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实业家、教育家。 甲午战争后,张謇沉痛地感到,要挽救民族危机,振兴中华,唯一的出路就是办实业、兴教育。若不能在实业和教育两方面赶上  相似文献   

5.
陈垣 ( 1 880— 1 971 ) ,字援庵 ,广东新会人 ,2 0世纪中国著名学者 ,以其卓越的学术成就载誉海内外 ,被学术界称为“民国以来史学开山大师”。他在宗教史、中国历史文献学、元史等方面的贡献于 2 0世纪学术界独树一帜 ,形成一大流派 ,并开创了独具风格的史书著述体例———“援庵体” ,开一代风气之先。他接过清代乾嘉考据学 ,又为传统史学劈造了一个新时代 ,可谓是 2 0世纪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并被毛泽东誉为“我们国家的‘国宝’”。援庵先生自幼读书 ,乡土文化 ,特别是流传于家乡的山忠烈故事和明代理学家陈献章的…  相似文献   

6.
1980年,是陈垣(字援庵)老师的百年诞辰.在纪念的日子里,我时刻想起他一生勤奋的动人事迹.他生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饱经忧患,几历兴衰.不管处在什么险恶环境里,一直是不停顿地学习、教课、写作、著书,从不松懈.他的一生是勤奋的一生,是刻苦学习和工作的一生,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一生.他年青时在广州,三十三岁后到北京定居.在广州时,积极参加反清、反帝的革命活动,奔走宣传新学,提倡办学校、兴女学、  相似文献   

7.
当中国史学即将告别 2 0世纪的时候 ,人们回首本世纪初中国史学的近代化进程 ,总忘不了王国维、梁启超、陈垣、陈寅格、傅斯年、顾颉刚等几位史学大师为推动中国史学近代化所创树的赫赫功绩。他们承前启后、汇通中西 ,吸取近代科学的营养 ,开辟了史学的新时代 ,为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的建立准备了条件 ,为中国史学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其中的陈垣先生则以论证缜密、建树体例、融会贯通的新史学考据独树一帜 ,在宗教史、历史文献学、元史诸领域进行了精深的研究 ,作出了典范性的贡献。  一、一位爱国学者的不倦追求陈垣 ( 1880— 1971年 )…  相似文献   

8.
一、龚自珍的“尊情”说与“感慨”说龚自珍(1792—1841).字(王瑟)人,号定庵,一名易简,字伯定,更名巩祚.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九年进士,官内阁中书、礼部主事.在其五十年的生命历程中遗留下的三百多篇杂文、六七百首诗词中充满着对封建统治的辛辣讽刺和犀利批判.著作有《定庵文集》,今人辑有《龚自珍全集》.  相似文献   

9.
陈垣(1988~1971),字援庵,历史学家,教育家。广东新会人,清末秀才。1910年毕业于广东光华医学院,留校任教。曾与人创办《时事画报》、《震旦日报》,宣传反封建思想。1913年被选为众议院议员,1921年任教育部次长代理部务。此后专门从事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曾任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教授、辅仁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士、兼京师图书馆馆长,故宫博物院理事、故宫图书馆馆长,北平研究院特约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于谦(1398—1457年)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明史》卷170有傅.他是明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一位不可多得的民族英雄.他虽被奸小陷害至死,但他的光辉名字永载史册,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所以几百年来人民纪念他.在杭州他的坟墓和岳飞的一样受到人们敬仰.他的崇高品格、斗争精精和爱国诗篇都是当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廉政建设方面的好教材.借用历史教材,教育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是改革开放的今天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西湖七月半》选自张岱的《陶庵梦忆》。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名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浙江山阴(今绍兴)人。他出身一个仕宦家庭,但自己没有做过官。为人落拓不羁,喜欢游山玩水,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修养。明亡后,他“披发入山,駴駴为野人”(《陶庵梦忆序》),以消极避世来表示他的民族气节。张岱是明末的散文大家。他的文章兼取公安、竟陵两个散文派别的长处,还融合宋  相似文献   

12.
江隆基(1905~1966),又名伴庵,字盘安,陕西省西乡县人,中国著名的教育家.1925年,他考人北京大学就读,两年后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曾赴日、德留学,期间多次参加爱国救亡运动.  相似文献   

13.
张岱(1579——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绍兴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侨寓钱塘。他出身于一个仕宦家庭,却一生未做过官。落拓不羁,喜欢游山玩水。明亡后,他披发入山,安贫著书,是一个富有爱国思想的明代遗民。他在文学艺术方面修养很深,著作很多,著名的有《陶庵梦忆》、《琅怀(langhuan)文集》和《西湖梦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都是清兵入关后的作品,前者是作者的代表作,记他旧日生活的一些片段琐事。他文笔清丽活泼,无论是抒情论事,还是写人写景,无不绘声绘色,但其中不少是充溢着消极遁世和封建士大夫的高雅情调。《西湖七月半》就是《陶庵梦忆》中的一篇清新活泼的小品文。小品文,文学体裁之一,散文的一种。特点是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讲一些道理,或简明生动地叙述一件事情,篇幅短小,形式活泼。我国古代即有这种体裁,明清更为盛行。现今的小品文因内容不同,一般分为讽刺小品,时事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等。《西湖七月半》介绍了当时杭州人七月半游西湖的盛况,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达官显贵、豪富、无赖的庸俗丑态,鲜明地表现了作者鄙视他们和追求风雅生活的思想感情。不过,作者所追求的仍是封建士大夫自诩的清高。  相似文献   

14.
古时不少文人墨客的名、字、号与“居室”有关。如:1.刘长卿,字文房,唐代诗人。2.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斋:屋子,常用作书房等。)3.朱熹,字元晦,号晦庵,南宋学者、理学家。(庵:小草屋。)4.关汉卿,号己斋叟,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  相似文献   

15.
胡佩衡(1892——1962年),谱名锡铨,又名衡,字佩衡,号冷庵,以字行。蒙古族,原籍河北省涿县,因祖辈做粮商,迁居北京。建国前先后兼任北平师范、私立华北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平艺专教职。主办过中国山水画函授学社,又在北京琉璃厂创办豹文斋  相似文献   

16.
民国史学受清学影响,也受宋学特别是南宋浙东史学的影响,此在"七七事变"之后,表现得最为明显,最为典型的史学家与史书是陈垣先生及其所著《通鉴胡注表微》。陈垣早期学术受清学影响较大,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抗战爆发后,学术方向转变,由清学转向宋学,通史以致用,撰著《明季滇黔佛教考》、《清初僧诤记》和《南宋初河北新道教考》,论证其爱国思想;抗战后期,始撰《通鉴胡注表微》,立足抗战爱国,发掘胡三省《通鉴》注中微言大义,陈古证今,论证国家至上与秉持民族大义的道理,由考证以通义理,重节义,为学经世致用,济物利民,重视文献、掌故与考据,以清学考据为工具,以南宋史学为归宿,使陈垣抗战史学得到了一个完美总结。  相似文献   

17.
为纪念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陈垣教授在学术上的卓越成就,弘扬他的爱国思想,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由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暨南大学、五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江门市社科联、省高等教育学会、省教育学会、新会县历史研究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纪念陈垣教授诞辰1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0年12月11日~14日,在江门市五邑大学隆重举行。与会代表有来自日本、苏联、港澳以及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100多人,  相似文献   

18.
赵藩(1851——1927),字樾村,一字介庵,别号(?)仙,晚年号石禅老人,大理地区剑川县向湖村人。赵藩生在封建官僚世家,从小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清光绪元年(1875)曾中第四名举人。清末在四川任臬台(即按察使),  相似文献   

19.
<正> 徐夜(1614—1685),清初著名山左爱国诗人,原名元善,字长公,入清后改名夜,字东痴,又字嵇庵。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清史稿》、《济南府志》、《新城县志》均有传。他一生写诗甚多,传于今的总共也有五百三十余首,基本上都收入一九三四年桓台徐氏家族辑印的《隐君诗集》中。由于徐夜一生身居草莽,思想与当政的统治者始终对立等多种原因,绝大多数诗篇鲜为人知。本文为论述的方便,从广义上借用“咏怀”这一概念,来涵盖除其山水田园诗外的抒情诗。这部分诗,集中表现了徐夜在满清入主中原前后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复庵是明末太监范养民于明亡后隐居华山时创建的三间居室.作者顾炎武也是隐居在华山的明朝遗民.他和范养民一样,念念不忘故国,总想恢复明室.“复庵”的“复”字就是光复明朝的意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