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期一卷     
1.教师是这样教学《夏夜荷花》的:采用朗读的方法代替了“咬文嚼字”,采用扩展的形式丰富对荷花的感受——延伸教材,教师自编了一首诗,还将周敦颐的《爱莲说》、杨万里的诗句中有关赞荷的经典句子整合起来给学生补充学习。可评委听了这节课,认为课文该讲的没有讲,却延伸开去——只有广度,却没有深度。你是如何看待的?  相似文献   

2.
早在几年前,在杭州就听过崧舟老师的课,上的是《我的战友邱少云》。说实在的,当时并没有觉得特别的好。后来,我断断续续地看到了王老师的一些教案或课堂实录,像《荷花》《万里长城》等。那种独特的设计,激情的语言,课堂上体现出来的教师  相似文献   

3.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4,(28):13-13
一次,我听一位教师讲《狼和小羊》一课,执教老师很认真,教学过程有板有眼,课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课堂秩序乱成一团,学生做小动作的挺多,虽然老师一遍遍地提醒要认真听讲,仍无济于事。课后,老师也抱怨,今天学生怎么了——不认真听讲。  相似文献   

4.
张冬青 《教师》2010,(24):35-35
一、让导入新课成为语言学习的热身活动 1.创设语境.激发语感式 如《荷花》一课的导入,教师可以先创设语境,让学生用四字短语来形容荷花,再课件呈现荷花图并伴随背景音乐,学生欣赏荷花,教师随机教学部分生字新词。学生在赏花中进入了美妙的荷花世界,沉醉其中。  相似文献   

5.
乔能俊 《师道》2008,(12):13-13
我含着泪水听完了这节课——特殊教育学校的一节语文课。 我听过许多名家的语文课,但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动过。这堂课学的是《荷花》,只有六名聋哑孩子和一名手语老师,讲台上放着几枝纸折的荷花。  相似文献   

6.
总评:听课后,我在想,如果让所有的语文教师来做一道题——语文课像什么?肯定大家的答案是不同的。“课如玫瑰”要有激情,“课如荷花”要清澈明净,“课如柠檬糖”要有滋有味……我想应该是“课如茉莉”,看起采平淡无奇,品起来幽香缕缕,回味起来则是清香袅袅。美到极至是平实、自然。看《爱如茉莉》的教学,就有这样的感受。薛老师不急不躁(内心不得而知),整堂课如涓涓细流,像一首清丽的小诗,没有波澜壮阔,没有峰回路转,但是同样动人。没有一句,没有一处是脱离语文的生发.课堂上飘荡着浓浓的语文气息,师生在交往、对话中完成了文拳的审美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池美丽的荷花,一阵风轻轻吹过,一朵朵荷花迎风摆动,从一朵最大最美的荷花的花心里转出一个穿白裙子的小姑娘,她尽情地伴着乐曲飞转,离我们越来越近——这是笔者为小学语文《荷花》一课制作的课件的几个片断。生动形象的画面,如同电影特技般的效果,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不仅  相似文献   

8.
韦晓慧 《广西教育》2012,(13):54-55
《莲叶青青》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十七课。课文讲的是作者回忆祖母十分喜爱荷叶,每年都在自家的院子里种着一缸荷花,荷叶长大了,却把荷叶剪下送给别人孩子治疮的事。课文赞美了祖母那种为人善良、关爱他人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祖母深深的怀念之情。  相似文献   

9.
人教版新教材关于《孔雀东南飞》(以下简称《孔》)一课的学习提示较以往有显著的不同,新教材的学习提示没有了以往政治色彩、阶级斗争色彩浓烈的说法;然而,新的《教师教学用书》却没有相应地修订,以致教师在教学中还是偏颇于政治色彩的灌输。  相似文献   

10.
每日三问     
老实说,今日大多数教师都太忙了,没有反思的时间,缺乏思考的习惯。课上完了,作业批完了,伸个懒腰,也就结束了;听张三的课,听李四的课,一百个可能是大同小异;听王五讲,听赵六讲,听来听去也差不多。教师整天忙——嘴忙,手忙,眼也忙,惟独脑子不太忙。这现象太平常,又太不正常了!曾子曾言“吾日三省吾身”,做一个好的老师,也需“每日三问”。  相似文献   

11.
苏教版国标本四年级《春联》一课,要求学生掌握春联讲究对仗这一特点。如果教师在课堂上仅仅是照本宣科,学生肯定不容易掌握这一点。幸好案头有一本丁慈矿老师的《小学对课》,于是便有了一个想法:我何不借着这块“他山石”,给自己的教学内容来个“点石成金”?——结合相关内容进行课外延伸,让有关春联的趣味知识逐步进入学生的视野,在不断...  相似文献   

12.
时雪梅  曹丽 《山东教育》2002,(10):32-33
师:同学们,你们见过荷花吗?生:(齐答)见过。师: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你都收集了哪些描写荷花的名篇佳句呢?生:这学期我们学过的《小池》这首诗就是描写荷花的。(生背)生:我找的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师:这两句诗描绘了我们济南的秀丽景色。生:我找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两句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芳》中的诗句。师:同学们收集了那么多赞美荷花的名篇佳句,可见从古至今荷花就受到人们的喜爱,现代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也很喜欢荷花,他也写了一篇文章来赞美荷花,这就…  相似文献   

13.
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听王老师的一期”工程达标课。王老师讲的是《杞人忧天》一文。思路大致是这样的:(1)让学生自由讲述自己所喜欢的成语故事。有三位学生分别讲了《亡羊补牢》《塞翁失马》《坐井观天》,然后问学生:大家知道杞人忧天这个成语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知道,算是引出了本课主题——杞人忧天。(2)学生自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的疑难字词。(3)学生指出疑难字词,  相似文献   

14.
一、运用媒体,创设气氛,激发学生兴趣 如《荷花》一课的教学,教师可采用听、读、看、议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观察“荷花图”投影片,“荷塘图”录像片,配以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脑海里呈现一幅有声有色的画卷——池清香扑鼻的荷花。又通过荷花的三种不同形态活灵活现的描写,  相似文献   

15.
高尔基的《海燕》是一篇名的散诗,我也非常喜欢。过去一直都是采用“朗读感知——分析结构——介绍作、背景——理解形象及象征意义——延伸拓展”的套路,教得很顺手。连续教了几遍之后,也就有点烦了,就想教出点新意来。特别是最近几年阅读教学提倡多元解读、自由解读,我也想赶赶时髦,来个新的解读。于是,今年学校组织听课,我对这篇章的教学进行了新的设计。同过去相比,最大的区别是我没有介绍章的写作背景,而是让学生联系生活来理解海燕的象征意义,目的是不让学生受背景的影响、受教师引导的影响,能够自由地解读章的内涵。我们采用的是人教版课本,课中没有具体介绍写作背景,但学生对“海燕”这一形象的象征意义理解比较快,也比较一致,大都是“它是生活中的强,逆境中的勇士,勇于迎接挑战的英雄”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介绍生活中的“海燕”,学生举出了贝多芬、张海迪等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事例.存拓展延伸中.  相似文献   

16.
[案例]《荷花》教学片断:师:《荷花》这篇课这么美,我建议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二节,找出你觉得特别美的词或句子。  相似文献   

17.
我曾经以一节《角的初步认识》参加全县教师赛课,经过两次试讲并参赛之后却发现——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针对某教师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三课《荷花》一文的教学方法,提出自己的粗浅见解而写成。某教师对《荷花》一文,运用音乐、美术等全新的手段和方法进行说教引起争议。有的说,怎么把语文课变成了美术课?有的说,是上美术课还是上音乐课?有的说这样还有语文味吗?我认为……  相似文献   

19.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我随机走进了一位年轻教师的课堂,教师正在讲《春蚕》这篇课。我暗自思忖,这篇课年代久远,怎么能让这些在蜜罐里长大的孩子体会到深刻内涵呢?只见小老师抓住课的两条主线,怎样养蚕和养蚕的辛苦展开课教学。  相似文献   

20.
唐燕 《中小学电教》2005,(10):45-46
本课选自江苏省教学研究室新编《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第11课。从教学内容上看,主要讲了表格的一些修饰方法,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练习)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对学生而言则仅仅是学会了一堂课的内容,和前面知识点联系不大。因此本着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加强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能力的目的,笔者在教学时将本课进行了一些改动,将课堂教学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教师在本课中只起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