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荣 《教育文汇》2010,(4):55-56
采石矶,原名牛渚矶,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区西南郊长江东岸葱茏灵秀的翠螺山麓。早在1000多年前,我国唐代诗仙李白数次云游到此,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章。其中《望天门山》诗云:  相似文献   

2.
浮桥与战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有“文定厥样 ,亲迎于渭。造舟为梁 ,不 (丕 )显其光”之句 ,说的是公元前 1 2世纪 ,周文王亲迎于渭水之滨 ,娶太姒为妻 ,为此特在渭水上架起一座浮桥。这是我国建造浮桥最早的记录。浮桥使用于军事最早文献记载的是公元前 5 41年 ,秦公子钅咸投奔晋国 ,被滔滔黄河挡住去路 ,就在临晋故城西南蒲津关 (在今陕西大荔县朝邑镇东 )架设浮桥 ,堪称第一座黄河大桥。历史上比较有名的用于军事目的的浮桥还有下面这几例 :公元 3 5年 ,东汉光武帝刘秀讨伐割据西南的公孙述集团 ,在彝陵 (今宜昌附近 )架设浮桥 ,使大军神速越过长江天堑。这…  相似文献   

3.
<正>“青年强则国家强”,这是因为青年有责任、敢担当。所谓担当,就是接受并负起责任,在职责需要的时候,毫不犹豫、责无旁贷地挺身而出。责任不是空洞抽象的,而是具体实在的。学生,当为学业优良尽责;科学家,当为科研创新尽责……只有在各自的岗位上负责任、敢担当,我们的生命才能绽放出绚丽的光彩。挺身入局,勇挑重担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几十万金军长驱直入,很快就打到了长江,并准备在采石矶渡江。而此时守卫采石矶的宋军只有一万八千人,都是从北方败退的士卒,  相似文献   

4.
永恒     
《新读写》2008,(1):16-16
长江边,采石矶,有李白的衣冠冢。后世诗人凭吊李白墓后,留下无数诗篇。我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自居易的一首:“采石江边李白墓,绕田无限草连云。可怜荒冢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相似文献   

5.
【他后】“他时后日”的省说。犹他日。《五灯会元》卷七雪峰义存神师:“他后如何即是?头曰:‘他后若欲播扬大教,一一从自己胸襟流出,将来与我盖天盖地去’。”又卷十三云居道膺禅师:“他后有把茅盖头,忽有人问,如何祇对?”又卷十四普净常觉禅师:“汝于法有缘,他后济众人,莫测其量也。”又卷十五巴陵颢鉴禅师:“他后老僧忌日,只消举此三转语,足以报恩”。又卷十九龙门清远禅师:“他后悟去,方知今日曲折耳。”他后义并作他日、以后来解。亦云“他时后日”,卷七雪峰义存禅师:“每日床上坐,恰似七村里土地,他时后日魔魅人家男女去在。”又卷十六白兆圭禅师:“不可他时后日,门扇后,壁角头,自说大话儿”。按《汉语大词典》(一)1154页“他”字无此二条。  相似文献   

6.
1.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霜天晓角题采石蛾眉亭韩元吉倚天绝壁,直下江千尺。天际两蛾凝黛,愁与恨,几时极!暮潮风正急,酒阑闻塞笛。试问谪仙何处?青山外,远烟碧。【注释】采石,即采石矶,在今安徽省当涂县附近,古代历来是防守长江的要地,南宋时是宋、金交界的军事重地。(1)这是一首即景抒情的小令,作者将夹江对峙的二梁山比作“两蛾”。请根据上下文简析“天际两蛾凝黛”中“凝”字运用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虚实结合是这首词的特色,请就这一特色赏析“…  相似文献   

7.
宋人黄休复《益州名画录》是一本重要文献。四川人民出版社于1982年出版了何韫若、林孔翼的注释本,对学术界是一大贡献。其卷上《黄筌》谈到“至少主广政甲辰岁,淮南通聘”,又卷中《黄居寀》谈到“淮南通好之日,居寀与父(黄筌)同手画《四时花鸟图》”。何、林两位同志对“淮南通聘”与“淮南通好”的注释是:“指甲辰(后蜀广政七年——九四四)年后蜀与当时据淮南的吴国(杨隆演之子杨溥当国)相互派遣使节搞好关系。”(见53页)据《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十国春秋》及其他史书记载,淮南泛指淮水以南地区,大致为今江苏、安徽两省长江以北、淮河以南的地方。广政七年(944),此时杨溥的吴国(921-342)已被李昪的唐(史称南唐)政权代替了。南唐是李昪于吴国杨溥天祚三年(937)代吴称帝建立的国家,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南唐的国土已超过长江以南。广政七年(944),李昪已不在世,乃其子李璟在位。由此可证,后蜀在广政七年(944)与“淮南”通好的对象是南唐李璟政权,而  相似文献   

8.
黄晗艳 《文教资料》2012,(33):59-62
为什么郁达夫钟爱黄仲则?又为什么会单单选择黄仲则来自比写就《采石矾》?本文从他们两人类似的人生经历、共通的诗学创作以及《采石矶》创作的特殊时代背景进行探讨,从一般到特殊,寻求郁达夫与黄仲则的联系,挖掘郁达夫“夫子自道”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情景引入趣味感知 在安徽省长江南岸马鞍山市的西南方,有一座翠螺山,山的北面有一块很大的岩石伸向长江.因为这里出产五彩的石头,所以叫做采石矶.  相似文献   

10.
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春秋末期孙武著,全书共82篇,图9卷,《孙子兵法》在世界各国享有盛誉,被称为“东方兵学鼻祖”、“五经冠冕”。最早的军事条令:战国时期的《司马法》。齐威王命大夫整理古司马兵法,共150篇。《司马法》是我国最早的军事条令,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条令。最早的军官学校:宋代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正式开办的“武学”。“武学”类似于现代的军官学校,学制3年。最早的阅兵:“始于春秋时期,当时叫做“观兵”或“观师”。开始的阅兵是以打猎的方式进行的,以后发展为定期检阅军队和战车。最早的沙盘作业:发明者为东汉名将…  相似文献   

11.
诗话产生于宋代,也兴盛于宋代。其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议最多的应首推严羽的《沧浪诗话》。 宋代诗话据郭绍虞《宋诗话考》所著录,共有八十八种之多。在众多的宋代诗话著作中,《沧浪诗话》派生出了明代“七子”的“格调说”和清代王渔洋的“神韵说”,又引出了宋以后“诗话之话”的话头,清人冯班在《钝吟杂录》中专辟一卷义正辞严地履行《严氏纠缪》的职责。他们都毫无顾忌地站出来或抑或扬地来断这千百年公案。为什么围绕着《沧浪诗话》会出现这种纷杂的文学现象?这还要留给文学史研究家们去解说。本文试图解说的是《沧浪诗话》所涉及的有关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郑谷卒年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达津认为郑谷卒于梁开平五年(911)春,赵昌平定为“910年或年后”,然考察郑谷诗友齐己诸作,上二说,有不妥之处。 齐己《宋高僧传》卷三十有传:“姓胡,益阳人,秉节高亮,气貌陋劣,幼儿捐俗于大沩山寺,聪敏逸伦,纳圆品法习学律仪,而性耽吟咏……爱乐山水,懒谒王侯,至有‘未曾将一字,容易谒诸侯’句为狎。华山隐士郑谷诗相酬唱,卒有《白莲集》行于世。”《白莲集》中现存题赠、伤悼郑谷作品十七首:《和郑谷郎中看棋》(《白莲集》卷一。以下凡引《白莲集》只标卷数)、《戊辰岁湘中寄郑谷郎中》(卷一)、《乱中闻郑谷吴延保下世》(卷一)、《永夜感怀寄郑谷郎中》(卷一)《寄郑谷郎中》(“高名喧省闼……”卷二)、《伤郑谷郎中》(卷二)、《禅庭芦竹十二韵呈郑谷郎中》(卷二)、次韵呈郑谷郎中》(卷二)、《和郑谷郎中幽栖之什》(卷三)、《寄郑谷郎中》(“诗心何以传……”卷三)、《寄孙呈郑谷郎中》卷四、《寄西山郑谷神》(卷四)、《赴郑谷郎中招游龙兴观读题诗板谒七真仪像因有十八韵》(卷六)、《寄郑谷郎中》(“上国谁传消息过……”卷八)《江上望远山寄郑谷郎中》(卷八)、《寄郑谷郎中》(“人间近遇风骚匠……”卷十)另有《题郑郎中谷仰山居》(《全唐诗》卷八四四),《白莲集》未收,因与《江上望远山呈郑谷  相似文献   

13.
一《楚辞章句》十七卷,后汉王逸撰。本书对楚辞作了一次全面系统的整理,在诠释词义、阐说作品思想内容等诸方面,都做了许多有价值的工作,为后人所称道。它不仅是研究楚辞的重要文献,而且也是训诂学史上一部颇具特色的训诂著作。王逸字叔师,南郡宜城(今湖北省江陵县)人,生卒年月不详。据范晔《后汉书·文苑传》所载,王逸大致曾于汉安帝元初元年(公元114年)“举上计吏”,后拜校书郎,并参与东观校书事业。《楚辞章句》一书盖即完成于任校书郎期间。《楚辞章句》而外,其他著述《王逸集》二卷、录一卷,《正部论》八卷,并“赋诔书论及杂文凡二十一篇,又作《汉诗》百二十三篇”,今俱不传。西汉末年,有“刘向典校经书”,把楚辞整理为十六卷。王逸即本此十六卷《楚辞》,“逸又自为一篇,并叙而注之”,成为今本所传十七卷《楚辞章句》。  相似文献   

14.
新近由中州书社出版的关履权《两宋史论》中说:宋代定官制杂乱,重床叠屋。真宗时,一次所裁冗员便达十九万五千多员。并说:宋祁在《景文集》卷二十六上称:“南宋州县之地,不广于前,而官五倍于旧。” 关于宋朝官员的人数,曾巩在《元丰类稿》卷三十《议经费》中言:“(真宗)景德(年间)官一万余员;(仁宗)皇祐(年间)二万余员;(英宗)治平(年间)并幕职州县官三千三百余员,总二万四千员。”李心传在  相似文献   

15.
近来,有读者来信就新版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第一册第61页关于参予“七国之乱”的七国(吴、楚、赵、胶东、胶西、济南、灾川)的注释提出质疑,认为其中的“灾川”无论从文字的本意,还是从地名、地理位置上看,均应写作“淄川”。另外,我们发现有几本通史,在写西汉“七国之乱”时,也将“灾川”写作“淄川”。究竟哪种写法正确呢? 《史记》卷52《齐悼惠王世家》载:“孝文帝以所封悼惠王子分齐为王,齐孝王将闾以悼惠王子杨虚侯为齐王。故齐别郡尽以王悼惠王子:子志为济北王……子贤为灾川王……。”  相似文献   

16.
一、赋题应为“前赤壁赋”。从时间看苏轼谪黄州两游赤壁作两赋,如不用前、后加以区分,使人误解只写了一篇赋。《历代文选》等诸多古文选注本赋题用《前赤壁赋》;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1979年版)题为《前赤壁赋》,注“他(指苏轼)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赤鼻矶)去游览,写了两篇赋,这里选的是前一篇”。《大学语文》(华东师大1984年版)题是《前赤壁赋》,注“苏轼曾两游赤壁.写下两篇《赤壁赋》,此为《前赤壁赋》”。《中华活叶文选》(合订本第五卷,上海古籍1980年版)目录、总题为《前后赤壁赋》,分题为  相似文献   

17.
一、《宋史》卷四五一《陈文龙传》载:“陈文龙字君贲,福州兴化人。”案:“福州”应作“福建”。据《宋史》卷八十九《地理志》载,宋代的福建路共辖有六州二军,即福州、建州(后改为建宁府)、泉州、南剑州、漳州、汀州、邵武军,兴化军。宋代在一些军事要地设军,其地位与州均是同等的行政机构。因此,兴化军和福州无隶属关系。陈文龙应是福建兴化军人,《宋史》谓之福州兴化人,不确。  相似文献   

18.
答:圩田这个词始见于宋代文献,最早的一条记载是,天僖二年(1018 年)十二月,都官员外郎张若谷言:“宣州化成圩水陆地八百八十余顷,岁纳租米二万四千余页……”(《宋会要》124册《食货》7之6;152册《食货》61之91同)。南宋杨万里和马端临的书中都说“农家云:圩者围也”(分见《诚斋集》卷32《圩丁词十解》与《文献通考》卷6《圩田水利》);范成大《吴郡志》卷19《水利门》亦载:“古之田虽各成圩,然所名  相似文献   

19.
宋太宗太平兴国七年(九八二)九月,命李叻、危蒙、徐钻、宋白等十七人,总阅前代文章,采撮精要,编为一书。后以防、蒙等相继外任,又命苏易简、王肺、范呆与宋白等续修,至雍熙(也是太宗年号)三年(九八六)十二月完成,取名《文苑英华力。凡一千卷,又目录五十卷。其中诗一百八十卷,为杨徽之所编,这是因为徽之擅长诗歌的缘故。《文苑英华》是宋代有名的"四大书"之一,是上续《文选》的。《文选》止于梁初,它即起于梁末,时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过程中,曾经兴起了许多文学热潮,产生了不少有趣的文学现象。“历史小说热”从三十年代初正式兴起,一直持续到1937年抗战的全部爆发。这一文学热潮至今却没有引起研究者的足够重视,本文试图进行初步的考察,力求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一在新文学的各种样式中,历史小说仿佛是一个难产的婴儿,直到1922年冬天鲁迅先生的《补天》问世,才标志着它在新文学土壤上的正式降生。但在第一个十年中,历史小说寥若晨星,继《补天》之后,仅有郁达夫的《采石矶》、郭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