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初中语文课本是根据“课标”编纂的,它选取了文质兼美、适合教学的文章,系统地介绍了语文基础知识,是向学生进行系统语文教育的教科书,是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但受教育体制,教育环境等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丢开“课标”提出的语文教学目的和任务,完全依照课本内容进行教学,把教学课本内容当作教学任务完成。  相似文献   

2.
初中语文教学采用何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教学中,我尝试着以尊重学生为前提,保证“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把“研究性学习”这一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文道统一”、“以文载道”一直是语文教学的基本特点,它要求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德育和智育能够得到均衡发展。语文教材中有很多的教学内容本身就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最佳素材,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它,在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的同时,对他们进行品德的教育。我作为一名在初中讲台执教多年的语文教师,就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真正做到“文道统一”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研究,现将我的一点发现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4.
初中语文是学生以后学习语文的重要基础,初中语文教育应着重加强基础知识教育。由于初中教材的知识结构相对分散,基础知识更依赖教师的总结,基础知识教学是初中语文教育必不可少的。研究了基础知识教学的内涵与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胡进勤 《学周刊C版》2023,(12):114-116
陶行知教育思想博大精深,历久弥新,其中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教育理念对初中语文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把陶行知教育思想渗透到语文课堂的各个环节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激发初中生学习语文的持久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文章先分析了陶行知教育思想对初中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然后阐述具体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6.
自新课改以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师生的喜爱,情感教育在中学生的身心成长和综合发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老师在初中生的生活和学习中担任着重要角色,初中语文老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来促进学生形成完善的性格,然而一些初中学校在对学生开展情感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作用不明显、学生的兴趣低下等问题。基于以上相关背景,本文先分析了初中语文在教学方面的现状,又从多个角度对新课改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进行了研究,并且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语言交流与应用中,中学生的语言时尚化显得更为突出,文章通过调查中学生语言“时尚化”的表现特点、成因等问题,研究分析中学生“时尚用语”与语言发展以及与中学语文教育发展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的社会化语言学习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教师在教学中由主导地位逐渐转变为引导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语文作为我国教育的主要科目,其教学模式也在不断革新,目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选用“主题研学”的模式,希望可以帮助学生“从做中学”,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因为课程资源、保障机制欠缺等原因,初中语文的研学课程并没有达到理想效果。所以,本文从初中语文开展“主题研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践的重要意义出发,探讨初中语文教师如何更加有效地使用“主题研学”模式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陈家菊 《广西教育》2013,(34):64-64
新课标理念指出,初中语文教学要渗透人文精神,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课堂教学是激发学生情感的舞台,教师要通过教学活动,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语文的教育教学只有在美好的情感传递中,才能渐人佳境,并由此实现教育教学目标。那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0.
薛永成 《学周刊C版》2023,(23):105-107
语文学习是生成新情感、新思想、新能力的过程,也是“博观约取,厚积薄发”的过程。传统的语文教学以教师为主,忽视学生的感受,无法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在初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平台,发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全面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11.
于桂云 《考试周刊》2014,(77):38-38
初中语文学习对于中学生来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过渡阶段。如何让学生在小学语文学习基础上,使语文素养更上一层楼,是初中语文老师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认真研究新课标、研究语文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做好语文教学中的衔接工作,促进中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随着教育教学的不断深化改革,现阶段的初中语文教育已经不满足于让学生单纯学会教科书上的内容,而是致力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课堂提问是语文教育中常见的教育方式,通过提问可以让学生快速掌握所学知识,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教师要改变提问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达到有效提问的目的。对"提高课堂提问有效性,优化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这一话题展开分析讨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素质教育背景下,在学科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渗透,对学生情感发展以及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正确三观树立的关键时期,加强学生情感教育渗透,更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蕴含丰富的情感,对学生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指导和教育意义,借助课堂教学的开展,向学生进行情感渗透,既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中所内涵的情感,帮助学生深层次掌握课文内容,又可以引发学生对生活中情感的思考,促进学生情感的升华。但想要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还需要教师注重对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渗透策略的探究,为初中语文教学实施情感教育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与生命教育紧密相连。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有对生命的关注、对生存能力的培养和对生命价值的提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学生生命教育渗透: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在综合性学习中渗透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5.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颇多,但也有不少教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从师生互动的角度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教师融合意识不够强、现代教育技术技能不足、过度依赖现代教育技术的问题,学生记笔记困难、主动参与性不强的问题,以及初中语文课堂填充式教学本质未变的问题,并提出“教师要增强融合意识,积极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与时俱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教师要摆脱依赖,正确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师要采用多元教学,提高课堂教学互动性”“学生要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运用迁移”等策略,强调加强现代教育技术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让良好的师生互动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16.
初中语文教学不但要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而是要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恰当的教学内容,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发现文字之美,感受意境之美,领悟精神之美,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健全学生的人格出发,以实施情感教育为途径,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教学的开展。下面,笔者谈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一、利用教学导入语,引发学生的情感《礼记》记载:"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教学者,需先从育人做起,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情感,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认识生活。初中生的可塑性比较  相似文献   

18.
孙震 《考试周刊》2014,(88):31-31
<正>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基础,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状态进行科学评估,从而为语文教学的顺利实施提供有效参考。基于学生学习方面存在的差异性,初中语文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适当的调整,较有效的做法是实施动态分层要求,兼顾初中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差异。一、初中语文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性分层教学是兼顾学生学习差异的有效途径,分层教学模式是初中语文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改方式之一,其实施非常必要:首先,分层教学是兼顾学生差异的需要。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差异并非一朝一夕造成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当有效依据这样的客观实际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差异分层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刘文芬 《学语文》2023,(2):40-42
劳动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新课标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语文课程是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也是实现劳动教育的理想载体。本文将劳动教育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探究其意义,挖掘其内容,实现语文学习跨学科实践,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劳动教育渗透。  相似文献   

20.
丁建中 《现代语文》2010,(12):82-82
在教学工作中,笔者经常听到部分教师抱怨教学效率提高不快,问及原因,回答大多是“学生基础差”“学习积极性低”“教材深奥”“教学时间不足”等方面,似乎理由非常充分,其实忽视了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的问题。陈旧落后的教学理念难以指导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坚持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注承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努力提高语文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