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字作为古今汉语使用最频繁的汉字之一,从创造之初到字义的发展演变蕴含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内涵,而与尚中理念结合形成的尚中文化更是影响深远。它由旃旗之类有形之物形成中央意义,又由中央意义进一步引申发生意义流变。“中”字可以体现国人的中庸等哲学思想和道德的理想境界,这种思想观念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和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2.
早期作为文体的“赋”都写作“傅”。傅,相也。古代乐师为瞽者,扶助乐师者为相。“相”除了扶助乐师、携带乐器之外,还要参与演出中的应对活动,相当于现在的报幕员。报幕的声音,不同于歌,而是另一种富有节奏感的朗诵,汉代人“不歌而诵谓之赋”,正是从这里来的。赋同其它文艺形式一样,最初都是由下层劳动人民创造并在人民中间口耳相传着,它是由口传文学发展而来的书面文学。近百年出土的西汉到宋初的俗赋,其类型可大致区分为故事俗赋、论辩俗赋、歌谣体俗赋3种,文章用赋的这3种类型和文体标准对照考察先秦时期的文献,钩稽出了53篇先秦的赋或带有赋体特征的文献。  相似文献   

3.
宋玉赋中的女性形象以《高唐赋》、《神女赋》为代表可分为奔女和神女两大系统。奔女赋快速消亡,奔女形象融入诗歌;神女赋则形成了系列。正统系列以曹植的《洛神赋》为代表,分支系列以陶渊明的《闲情赋》为代表。唐前神女赋之所以呈现出这样的发展轨迹,除时代风尚的变化、作者的个人特点等因素外,其以刻画女性形象为主体,追求人生信念和终极理想以及对因求而不得而感慨伤怀加以唯美表达的特质是起了主要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问题解决教学应以建立问题背景与运算意义的联系为支点,以事理分析寻找数量关系为突破,以数学思想方法为统领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有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先秦时期是中国哲学的兴盛时期,这一时期围绕"天人关系"产生了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天人合一"的天命神权观和"天人相分"的朴素唯物主义观.实际上这是围绕哲学基本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展开的斗争.本文从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观点出发,就"天人关系"之争的哲学意义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6.
先秦诸子对生命的尊重和全养、对生命境界的涵养、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品格的培养等生命修养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能始终做到善待生命、知止常畏,能加强全养、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学习品格,要有独立的探索精神和融通性的思维;培育一种积极的治道精神,进行正确的人格管理。唯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对生命的尊重和"全养"、对生命境界的涵养、以知识为基础的学术品格的培养等生命修养对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因此,应该注意从三个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培养:培养正确的生命价值观,能始终做到善待生命、知止常畏,能加强全养、提升生命价值;培养健康的学习品格,要有独立的探索精神和融通性的思维;培育一种积极的治道精神,进行正确的人格管理。唯此,国家和社会才能持续保持一种良性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8.
赋,在渊源上既是一种表现手法,又是一种文体样式。作为一种独立发展的文体样式,赋体以诗、骚为源头,而又在韵文与散文、咏物与抒情等形式、内容层面存在区别,是一种介于诗骚与散文之间的文体样式,且更倾向于后者。赋体有其相对清晰的发展轨迹,随着抒情功能的凸显和体物功能的衰退,赋体走向了分化。  相似文献   

9.
先秦道家哲学以其独特的思维方式表达了对生命的理解.贵生养生思想成为其生命教育哲学的核心.生命的自然性、生命的自由性、生命的精神性和生命的艺术性是其生命教育哲学的主要内涵.在我国当代课程与教学变革背景下,重新解读先秦道家生命教育哲学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先秦儒家义利观的重新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儒家传统义利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来看,孔子、孟子、荀子义利观的基本思想是一致的,都认为追求"利"是人的本性,而且只有满足了人们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才有可能对人们进行教导,即"利"是"义"的前提.同时,人的物欲是无止境的,不能任其发展,当保障了基本的生活条件时,人们就应该追求更高的价值取向--"义",使"利"符合礼义的规范.应在"义"的准则下追求合理的"利",并且使"义"成为追求"利"的最终目的,以达到社会的和谐.那些认为先秦儒家义利现将"义"和"利"对立起来,甚至强调"禁欲主义"的看法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1.
语文这门课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先秦诸子选读》的编排既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又深化了新时代的德育教育,对我们工作在语文教学一线、同时又担任着班主任任务的教师而言。针对学生各类心理问题,这本书可以指导我们教育学生学会如何"爱人",用"知其不可而为之"和"锲而不舍"的思想来引导他们直面困难,用"因材施教"和"顺应自然"的思想来指导我们与学生交流和疏导学生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2.
冠笄之礼是青少年的“成人之道”,是以仪式为载体的“成德之教”;使青少年“明于人伦”,有利于个体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冠笄礼对当今青少年思想教育的启示包括:创新现代成人礼的形式与内容,帮助青少年树立成人意识;充分开发“通过仪式”的教育功能,强化仪式积极的心理暗示和感染作用;积极运用“体验式”道德教育方法,对青少年进行系统的角色教育;强化青少年“尊”与“敬”的意识,培养其对生命与自然的敬畏之情。  相似文献   

13.
西汉散体赋和先秦隐语在本质特征上有相似性,它们都以"状物"为表达的目的和手段,从而可确认隐语为散体赋的正源,并以此作为探讨散体赋文体形成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4.
先秦时期的成人礼,不仅是一种成人仪式,也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模式。作为仪式,先秦成人礼有规范、细致的礼仪程序;作为教育模式,先秦成人礼又有着独特的历史教育意义,成为先秦时期少年教育的基本目标和教育导向,其中许多教育经验在当代依然具有宝贵的价值,可为我们的青少年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16.
初唐四杰的赋作对唐代赋体文的开拓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初唐四杰的赋创作代表着赋体文从宫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他们表现时代精神,抒发个人性情,表现题材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又注重辞藻、用典等,表现了天才的创作才能。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展示改革成果,开放丰功,光明日报社推出了‘百城赋”专栏,一城一赋。百城赋具有歌颂盛世、带动辞赋创作、促进辞赋创作研究的时代意义。它的创作之得一是展示了改革开放的成果;二是弘扬了传统辞赋;三是打造了城市文化名片。其创作之失有用韵缺失、语言过俗、有颂无讽。  相似文献   

18.
雷军林 《文教资料》2011,(25):80-81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关于端午节文化意义的流变,说法颇多,本文通过考察论证最终以纪念屈原作为其文化意义的体现,并为人民所接受。屈原精神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理性、道德精神和诗性智慧,今后,无论端午节的纪念形式如何变化,屈原所代表的根本的文化意义不会改变。  相似文献   

19.
李贽的反孔批儒曾起到了启蒙、解放思想的作用,其曾经受到禅宗思想的深刻影响,这是不容回避的事实,但不能因此否定其基本思想倾向上的儒家观念,本文就李贽受先秦儒学的影响及其"异端"观点与先秦儒学的关系加以评述,兼论其思想中的与时俱进观点。  相似文献   

20.
五七言诗体赋是六朝初唐文坛常见的文学现象,以诗体赋为代表的骈赋与其他骈文、辞赋相比呈现出新的文律特征。以六朝初唐五七言诗体赋为研究对象,分析诗体赋的基本特征,对其中五七言诗的句式和声律状况进行全面考察,并与近体诗律要求相对照,对比诗句和骈文对句的句法差异,考察文人从诗赋两种文体对近体诗声律的探索,从中寻绎出六朝初唐诗赋、骈文融合的文体意义。安史之乱前后及中唐时期随着儒学变迁与古文运动的兴起,明道文章观成为主流,诗体赋呈现律赋与古赋的分化与转型,诗体赋逐渐走向衰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