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康华 《课外阅读》2011,(10):292-292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这一篇目被选入高中语文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册第二单元。正确理解《逍遥游》主旨是教学的难点,也是把握庄子思想的一个关键。师生都有同感,《逍遥游》一文词句过于艰深晦涩,所阐发的思想也过于难懂,学生在阅读时往往花上好长时间却还不知其所云;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老师往往用尽浑身解数,学生对本文的主旨还是雾里看花。笔者试图按照新课标理念,以文中“三笑”为突破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深入分析“三笑”的意味,进而水到渠成地理解《逍遥游》主旨,收效甚好。  相似文献   

2.
《逍遥游》是庄子的名篇。在文章中,庄子阐述了怎样才能真正逍遥的问题。这“逍遥”,有悠然自在,无拘无束之意。而在教学中,有不少老师和学生反映,庄子的《逍遥游》汪洋恣肆,奇诡浪漫,文理深刻奥妙,结构繁复纷纭,语句估屈聱牙,学得可真是很不逍遥。  相似文献   

3.
叶进 《教育文汇》2003,(8):36-36
高中语文课本节选的《逍遥游》(第一节)反映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高境界,也体现了庄子哲学思想的最根本支点。《逍遥游》既是一篇哲学论文,又是一篇杰出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哲学为强健筋骨,而以文学为丰满血肉的巨篇宏章。  相似文献   

4.
记得一位朋友对我说,他最欣赏苏东坡对写作的看法:行乎当行,止乎当止。意思是说写文章不要故意“摆架子”、“唱高调”,文章应该像流淌的泉水,顺着山势,时而急时而缓,时而低吟时而高歌。无独有偶,成尚荣先生在他的《形散而神不散:课堂教学的新秩序》一文中,也谈及了“行乎当行,止乎当止”这一观点,不同的是,成老师把这一观点引申  相似文献   

5.
翁云骞 《高中生》2012,(22):56-57
他给同学们的印象很深:上身总是穿一件对襟的灰布长衫,一双黑眼睛炯炯有神,夕阳的余晖里,他时而摇头晃脑,吟诵几句庄子的《逍遥游》,时而又叽里呱啦,跟路过的老外大侃某位西方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逍遥游》是庄子散文的代表作,也是先秦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晋代郭象的《庄子注》把它列为“内篇”的首篇。北京大学郭锡良等编写的《古代汉语》和华东师大编写的《大学语文》这两部影响较大的高校教材,都收有此篇,可见它在先秦散文中的地位.清人林云铭说:“《逍遥游》之旨,则散于诸篇之中。”(《庄子因》)林说指的是《逍遥游》的思想倾向,其实,作为《庄子》的代表作,庄子散文那种汪洋恣肆、神奇浪漫的艺术风格,在《逍遥游》中也得到集中的体现。因此,如果说《逍遥游》的风格也“散见于诸篇之中”,亦不为过。本文试从《逍遥游》入手,来分析庄子散文的风格。  相似文献   

7.
先秦诸子散文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见梁惠王》、《逍遥游》是先秦散文中的名篇,曾选入多种中学语文教材。《寡人之于国也》与《孟子见梁惠王》主要阐述儒家的王道思想,《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文中论述了关于绝对自由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新课改实行以来,很多老师都在全力以赴,积极探索,努力实践,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付出辛勤的劳动与汗水。语文课堂上也异彩纷呈:时而播放音乐,时而联手做游戏,时而表演课本剧,时而慷慨激昂的辩论……花样不可谓不新鲜,课堂不可谓不热闹。但在这些"热闹"的课堂之后,冷静下来反思,总觉得缺少什么东西。偶然间看到钱梦龙老师的文章《为语文教学招"魂"》,我恍然大悟,文章中指出:"现在的语文课什么都像,就是不像语文课。"原来目前的语文课已经不姓"语"了。  相似文献   

9.
《逍遥游》是庄子的散文代表作,在中学语文教材中被列为必修课。整体法和意象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整体法和意象法在《逍遥游》教学中的运用分析,可以让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艺术和文章表达的主旨有一个基本理解和掌握,这也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2014年12月初,非常有幸地跟随陕西省教育学院的牛文明博士一起前往西北大学附中,听了一节首都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郑晓龙老师的作文课以及郑老师的报告《作文课讲什么》。这节作文课着实让我开了眼界,真的像饱尝了一顿大餐,回味无穷,然而大师的教育情怀更让我潸然泪下。郑老师的中学作文教学以《白妞唱大鼓》为例文,指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描写特点,时而托云烘月,时而幽默风趣,不时让在场的学生和每位听课者开怀大笑,在  相似文献   

11.
“逍遥游”是庄子体道和养生的最高境界,渗透在《庄子》一书的诸多论述环节之中。庄子认为,“逍遥游”是具体的,因而任何人通过努力都可以到达这种境界。这个论题得以确认后,《逍遥游》中出现的众多形象也就具有实在性了。  相似文献   

12.
高中语文教材基本都选了《逍遥游》,且节选的都是第一部分,而"汤之问棘也是已"之后的那部分内容却很难索解。究其原因,此处佚失二十一字。高中语文教材在编选时应将这佚失的二十一字补上,归还《逍遥游》的本来面目,让师生都能读到一个完整的《逍遥游》,彻底走出"汤之问棘也是已"的困惑。  相似文献   

13.
邓联合博士新著《"逍遥游"释论:庄子的哲学精神及其多元流变》(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以下简称《释论》),是一部立足"逍遥游"解读《庄子》及庄学史的专著。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三章以《逍遥游》篇为切入点,着力分析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二重意涵及内在紧张;下篇五章  相似文献   

14.
脑后梳个小辫儿,上身穿一件对襟的灰布长衫。夕阳的余晖里,他时而摇头晃脑,吟诵几句庄子的《逍遥游》,里面又叽里呱啦,跟路过的留学生老外大侃某位西方哲人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作文两篇     
1.献给老师的歌 有人说,老师是园丁,是蜡烛,是春蚕,是港口,是指明灯……赞美的词汇用了多少,可是都形容不出我心目中的老师;老师的表情也是丰富多彩的,时而和蔼,时而严厉,时而活泼,时而欢笑。他就是教过我的众老师中,到现在仍镌刻在我脑海深处的,七年级时的班主任——彭老师!  相似文献   

16.
《逍遥游》是《庄子》开篇之作,但"逍遥游"是什么呢?从古到今,虽然有很多解释,但是都没有将这个问题说清楚。笔者从"小大之辩"与"逍遥游"之间的关系出发,剖析《逍遥游》篇中的9个小故事,最终得出结论,"逍遥游"实际上是一种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7.
《逍遥游》是《庄子》内篇之首,是人们十分熟悉的一篇文章,也是决定人们对庄周思想的认识与评价作用很大的一篇文章。然而,对《逍遥游》主题的归结,历来认识不一,在教学上是个很难处理的问题。这里所写的,不是什么研究,只是个人试图对《逍遥游》的主旨,作到自圆其说,以方便教学,同时也将阅读时的感受,随笔录之,因此说是教学笔记。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有幸观摩了特级教师仲广群执教的《三角形内角和》一课,可谓收获匪浅。课堂上,时而看到孩子们专注的眼神,时而听到孩子们会意的笑声,时而想到孩子们思考的快乐……课前,仲老师虽精心预设过,但课上却没有丝毫斧凿的痕迹。  相似文献   

19.
2006年11月,全国小学科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研讨会在江苏省华阴市华士实验学校举行,韩俊老师受邀代表湖北省参加此次活动,执教《空气占据空间》一课。他新颖的教学设计和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令听课的专家和老师们时而点头赞许,时而露出会心的微笑,  相似文献   

20.
《庄子》散文的意象是庄子思想极其重要的载体。本文以《庄子·逍遥游》为案例 ,通过对《逍遥游》意象艺术的深入剖析 ,试图寻绎蕴含其中的深远的哲理内涵 ,这种方法对于完整地理解《庄子》是不无裨益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