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致读者     
《新闻与写作》2007,(7):1-1
亲爱的读者,当你打开这一期刊物时,你一定会睁大惊奇的眼睛:“栏目怎么变了?”聪明的读者,你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当你几年不到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2.
《上海的“情侣墙”变“短”了》(新华社7月28日播发)一文,从“上海的情侣墙变‘短’了”这一很“小”的事实中,引出了上海人娱乐场所、居住条件大为改观,生活方式发生深刻变化,这样一个大的主题。如此以小引大,你没法不佩服。《短》文先交代了“情侣墙”的背景,然后引出有些人发现“情侣墙”变“短”了,自然会发问:“如今的情侣那里去了?”这自然又要去寻找答案  相似文献   

3.
《新闻天地》2010,(3):7-8
赶到医院,马娅舒对吴奇隆说的第一句话是:“没事,有我在,出什么事都没关系。”,第二句话是,“瘫痪了,变植物人了,我养你。”  相似文献   

4.
“如果你爱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你很快就会知道他的一切;如果你恨他,把他放到人肉引擎上去,因为那里是地狱……”最近,这种网络上的“人肉搜索”将互联网搅得风生水起。这种搜索方式,变枯燥乏味的查询过程为“一人提问.八方回应”的群体性搜索,现实生活中的知情网友便将搜索对象的一切在网上罗列出来。  相似文献   

5.
在熟人熟地采访新闻,无疑是一个好条件,但是,也会碰到一些新问题。比如,因为熟,就会“熟视无睹”,因为熟,别人也许会不认真接待你采访;因为熟,也可能由熟而变“油”。记者,特别是通讯员,怎样做好对熟人熟地的采访,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6.
写作拾萃     
《视听界》1990,(5)
“充分利用你的眼睛”观察是写作的基础。美国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说得好:“我——一个双目失明的瞎子——只能提醒那些能看见的人注意一点,……充分地利用你的眼睛吧,就当你明天将会突然变瞎,什么也看不见,永远再也看不见。”“假如我能看见的话(那怕只有三天),我要把  相似文献   

7.
王文 《记者摇篮》2005,(7):55-56
古今中外.千百年来,故事就在民间流传,生生不息。有人诗意地形容:“我们的岁月有多长,故事就有多长。”虽然人们一直在讲故事,听故事,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讲故事的方式在变,听故事的心理在变。这个“讲”和“听”已不仅仅是你说我听了,而是听觉与视觉等感官的全方位体验。  相似文献   

8.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语出晋·陶潜《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例如清·管同《饿乡记》:“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洞天.”也比喻经过自己思索或别人指点,突然悟出了某个道理,由疑惑不解一变而为通晓明白.例如清·曹雪芹、高鹗《红楼梦》九十一回:“宝玉豁然开朗,笑道:‘很是,很是.你的灵性比我竟强远了.”峻青《党员登记表》:“她就在这一刹那间,像戳破了一层封窗纸似的,她的心豁然开朗,她什么都明白了.”  相似文献   

9.
“你觉得你学习好,就把自己当成‘夜郎’了.夜郎自大,谁佩服你?”这是笔者在“网上”看到的一句话.其实,“夜郎”是“国”不是“人”,这句话中,错把“国”当成“人”了. “夜郎自大”是个成语.汉代班固的《汉书·西南夷传》:“滇王与汉使言:‘汉孰与我大?’及夜郎侯亦然.  相似文献   

10.
赞通讯员     
每当拿起报纸,想起你,陌生而又亲切的名字.每读罢一篇好新闻,想到你,深夜12点还在辛勤地爬格 子。有人议论你“出风头”,有人嘀咕你“捞夕卜块”;你把这些冷期热讽,当成进军的号子.多少个星期日当作“星期 七”过,多少个风雨天照样奔波.八小时外吃尽苦头,也享受了别人难以体味的欢 乐.用“五个W”尽情地描绘,用“倒金字塔”醋杨地歌 ,昌;赞项一代新人,’诺写四化乐章.你是“信愁使者”,传来最深层的呼喊,你是“骏马”,胎碑在改革的最前列;你是“桥梁,,,沟通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 联系!赞通讯员@杨宏亮$上蔡小岳寺乡中学 ~~…  相似文献   

11.
体验式采访,是指记者参与被报道者的生产实践和工作实践,亲身体验他们劳动的酸甜苦辣,并在体验中进一步采访。在一般情况下,记者扮演的是“你做我写”的角色,不直接参与被报道者变革现实的实践。这是由记者职业的特点决定的。记者不可能对他所报道对象从事的社会实践事必躬亲,然后再去报道。但是“你做我写”,记者获得的只是间接知识,缺乏亲身体验,不能不说是个缺憾。体验式采访,则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变“你做我写”为“我做我写”。尽管每一次体验的时间有限,但对常年扮演“你做我写”角色的记者来说,还是非常有益…  相似文献   

12.
播音员播出的每句话都有明确的目的,有鲜明的态度和感情。如果一句话的目的变了,态度和感情变了,那末这句话说出来也就完全变了样,这就是语气问题。语气又是语言表达中重音、停顿、节奏的综合。比如,“你是谁?”这样短短的一句话,虽然语句重音都在“谁”上,但由于态度和感情不同,语气也就有所不同。即  相似文献   

13.
过去有些晚报,辟有“不妨一试”、“信不信由你”之类的小栏目,刊发些诸如“用米饭祛除衣服上的油渍”、“用萝卜热敷治疗冻疮”之类的“生活小窍门”.委实说,这类“信不信由你”,是大可以继续“由你”下去的不想如今有的传媒,竟将“信不信由你”推而广之,  相似文献   

14.
话语     
《新闻世界》2009,(11):3-3
一个人的官衔是会经常变化的,但总有些东西是不会变的。在祖国面前,你不是什么人物,是祖国的儿女;在历史面前,你再长寿,你也不可能长大;在知识面前,牛顿那样的大物理学家,都还说自己只是海边捡贝壳的孩子。——“南开名家讲坛”中的名言  相似文献   

15.
不应重蹈的误区:“教辅”演变成“考辅”郭可慈适当地出版一些教学辅导类的图书,例如工具书,教学参考书、课外读物等,对教师和学生都是有裨益的,本无可厚非。但现在如果你走进书店的文化教育类图书专柜,就会发现有不少教学辅导类图书已变了味儿──“教辅”正在演变...  相似文献   

16.
看过《复旦大学做思想工作变“我打你服”为“我引你通”》(见附稿)这篇报道的同志都说,稿子写得比较活,反映的问题也很实际。活,是手法问题,但是没有足够的材料,也活不起来。实际,就是如实地反映客观现实。如何反映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这个现实,可不是件容易事。  相似文献   

17.
看到一则故事.说.有一次爱因斯坦请助教代发考卷给研究生,助教瞄了眼考题,提出异议:“对不起教授.这是去年的试题,学生不是早就知道答案了吗?”“没关系,你瞧,题目虽同.但答案已变。”爱因斯坦回答。  相似文献   

18.
老乔每有新作,我总找来拜读。一则读文如睹人,会会文友;一则看点门道,获点人生感悟与艺术享受。近日读了他的散文《妈妈》,胸中便涨满了春江般的亲情与激动。先是为“妈妈”自然、质朴、亲切的心性肃然起敬。你瞧,这位母亲平常得“连救助别人的好事也很少做过”。因为过去“她太穷了”,但她人穷心善,把人当人看,平和公道无私的行止,叫村里人无不称赞她“真是个善人”。儿行千里母担忧,她时时膺记在外当“公仆”的儿子是否“变了”。当得知儿子当选为县长,她连夜把儿子招回来叮咛不及:“这可不是玩的,你要是觉着没有这个能耐,赶紧回去给上级说说辞了,别误了公家的大事!”儿子临行,她又语重情长地呜咽着说:“你当县长了,妈妈也不求享你的福,妈只求你一件事,别叫人们提着你的名字骂你妈,行吗?”  相似文献   

19.
通讯员采访记者,本身就是一件难事.何况你又是《解放军生活》杂志社堂堂的副主编、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当笔者拨通你的电话时.你一听使哈哈笑了起来:“写我?我有什么好写的?”也许是出乎你的预料吧,当笔者突然闯进你的办公室,面对面向你发起“进攻”时,你仿佛一下子乱了方寸:“真的,我真的没什么好写的,……”  相似文献   

20.
1.When your foreign friendsays,“Your new dress is sobeautiful.”what are you supposed tosay?当你的外国朋友对你说:“你的新衣服真漂亮!”你应该怎么说?You should say,“Thanks,I amglad you like it.”你应该说:“谢谢,很高兴你喜欢。”2.If three people,a child,amiddle-aged man and an old lady,are walking together,who shouldwalk in the middle?三人并行,儿童、中年男子、老妇人,谁走中间?The old lady.老妇人。3.Four persons are walking,howshould they go?四人同行,应该怎样走?Walk in pairs.两两并行。4.A man 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