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情况下,与投掷臂相比非投掷臂不太引人注意,但实际上它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正确理解非投掷臂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形成爆发式的投掷动作。下面以右手投掷为例,对左臂的作用进行一下分析。  相似文献   

2.
原地推铅球是历年来体育高考项目之一,都知道技术动作是追求优异成绩的前提。但在强调技术时,不少教练员仅注重下肢和投掷臂的动作,而忽略了非投掷臂。笔者在长期的教学与训练实践中发现,正确地理解和运用非投掷臂(以左臂为例),能够很好地形成爆发式的投掷动作.  相似文献   

3.
在长期的铅球教学和训练的实践中发现,非投掷臂(以左臂为例)在推铅球技术环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古巴名将胡安·乌尔蒂内兹出生 于1958年,身高1.86米,体重122公斤。最好成绩为70米。 从图1可看出,乌尔蒂内兹在预摆结束时,身体重心大都放在右脚上,两肩保持平行,左臂与肩同高,投掷臂略低于启。而且,基本上摆到了极限,投掷臂与启轴形成了一定的扭转力。他的预摆动作舒展、平稳、幅度大。 乌尔蒂内兹在双支撑起转阶段,左臂自然伸直,基本上在与肩同高的位置向左摆动引路,左膝临,以左脚掌为轴向投掷方向转动。在使身体重心由右腿移向左腿的过程中,是以身体纵轴向左移动,并使身体重心保持在左腿上,而不是身体向…  相似文献   

5.
在投掷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虽然最后用力是整个投掷技术的关键,但最后用力过程中的非投掷臂技术,同样在整个投掷技术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许多教练员一般只注意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和投掷臂的姿势,而忽视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推铅球异侧手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投掷训练中,一般都注意身体超越器械动作和投掷臂的动作,而往往忽视了投掷臂异侧手的作用。其实异侧手对于躯干位置、保持身体平衡、加快重心的移动以及协调投掷臂最后用力等方面的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参加1994年全国田径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女子标枪决赛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力求揭示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变化的内在规律,分析我国运动员最后用力时投掷臂动作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投掷臂动作的意见和建议,为指导标枪教学与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非投掷臂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动"字上:摆动和制动,下面就从这两个动字上做简单的分析。一、非投掷臂摆动的作用1.可以提高身体转动的速度在预备姿势时,整个左侧的动作形成良好的超越器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投掷项目的教学与训练中 ,人们往往忽略头与非投掷臂的作用。通过本篇的叙述与分析 ,进一步强调头与非投掷臂的正确动作 ,在投掷技术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铅球的最后用力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投掷臂一侧的技术,研究的也较为深刻,而非投掷臂却有被忽视的现象,这样到了一定水平会使铅球成绩停滞不前,明确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它们的练习,这对提高铅球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以右臂为投掷臂从两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11.
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优秀运动员技术图片的分析、处理,对背向推铅球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动作进行了初步的生物力学分析。进而对非投掷臂的运动轨迹、技术特点和摆动时机进行了描述和确定。认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正确、适时、主动地摆臂,对起体、转体、超越器械和保证推球肌群的爆发用力等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生物学、人体解剖学等知识,对推铅球技术最后用力时非投掷臂作用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得知:在推铅球技术中,非投掷臂的摆动方向、摆动时机、制动时机及直摆与屈摆的转换形式对于形成正确的最后用力动作技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一、铁饼投掷练习 (一)投车胎(如图1) 两人一组,相距15~20米,相对站立。以小自行车胎做投掷物。侧对投掷方向站立,投掷臂充分后引,两腿屈膝。投掷时,投掷臂由后向前挥摆,平行于地面,使投出的器械像飞碟一样在空中旋转。  相似文献   

14.
铅球的最后用力是一种复杂的技术,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投掷臂一侧的技术,研究的也较为深刻,而非投掷臂却有被忽视的现象,这样到了一定水平会使铅球成绩停滞不前,明确了非投掷臂的作用,在学习中有意识的加强它们的练习,这对提高铅球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等,对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掷铁饼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制动时机开始应在左脚着地后0.03 s左右或非投掷臂处于方位角180°到220°范围内。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非投掷臂转动速度与左肩和右肩转动速度具有高度的相关性,通过相关分析发现非投掷臂与左肩转动速度保持一致,二者基本处于相对静止。部分优秀男子铁饼运动员的非投掷臂摆动方式存在着随着身体转动的一种被动式摆动的错误动作,非投掷臂的摆动是一种主动式的摆动。  相似文献   

16.
肖永 《中华武术》2014,(11):36-38
铅球运动可以说是对各个技术环节都非常严格要求的运动项目。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动作的完善,人们越来越关注非投掷臂在铅球投掷中最后用力阶段的研究,并逐步地细致和深入的研究。根据在过去的教学、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经验,由于受到种种因素条件的限制,一些教练员和体育教师一般只是注重运动员身体超越器械的动作要领和投掷臂的完美姿势,从而忽视了非投掷臂在整个铅球运动中的作用和其对投掷成绩的影响。在投掷技术逐渐完善的今天,随着各种先进仪器设备的介入和使用,投掷铅球运动对动作的协调运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实践证明,在铅球运动中的最后用力阶段,非投掷臂的摆动路线、特点、摆动时机等都会对保持身体重心的平稳,力量的集中造成影响,从而影响铅球的投掷成绩。  相似文献   

17.
标枪投掷中,投掷臂异侧腿支撑技术在整个的投掷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实践对投掷异侧腿支撑技术做了较详尽分析,并提出训练该技术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一、原因 肘关节损伤常发生在标枪出手的最后用力阶段;此时标枪的反作用力迫使前臂突然外展,从而造成损伤。当伤者做屈肘、屈腕动作感到疼痛,同时稍加外力做前臂旋前动作备感疼痛时,表明其主要是屈手肌群或旋前圆肌起始部位的损伤。而当医者一手托伤者肘部,另一手稍外展其前臂,伤者感到疼痛,说明其主要是肘关节的尺侧副韧带损伤。 标枪出手时,最后用力技术上要求肩轴向投掷方向转动的同时,投掷臂快速向上翻转,使上体面对投掷方向形成“满弓”。此时,投掷臂在身后与肩同高,上体在标枪出手时的用力顺序是以胸部和右肩带动投掷臂向…  相似文献   

19.
掷铁饼的完整动作过程(以下均以右手投掷为例),从技术结构上可以分为:握法、预备姿势和预摆、旋转、最后用力和掷出后身体的平衡五个部分。1、非投掷臂在预摆阶段的技术及作用的分析预摆的目的是为了摆脱铁饼的静止状态,增强持饼臂和手对铁饼的肌肉感觉,为顺利进入旋转创造有利的条件。有相当训练水平的运动员,在预摆阶段中,当持饼手摆至右侧后方时,结合下肢及髋关节和躯干的右转,非投掷臂抬起与肩同高,手臂稍弯曲于体前,头部稍向左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3种非投掷臂技术类型在标枪最后用力阶段中的作用进行实验性研究,并用方差分析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A型技术类型的非投掷臂技术在最后用力技术中所起的作用最大,效果最好,为标枪教学与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