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心雕龙·知音>篇提出了鉴赏文学作品的一个悖论:既说"知音其难",又说"文情可鉴".刘勰以"披文入情"的基本思路来解决这个悖论.根据刘勰的思路,作者分析了形成这个悖论的原因.中国古典的文学鉴赏,历来有两种不同的阐释要求,即"知音"式的阐释和"诗无达诂"式的阐释,刘勰的<知音>篇标举的是第一种阐释要求.只要掌握"术"和"律","知音"仍然是可能的.文情可鉴是建立在鉴赏者的起码的修养、全面的观察、合理的方法、鉴赏关键和鉴赏高潮的认识、掌握等基础上的.文章对此展开了独到的阐释.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诗人群体中,李白当属最杰出的一位.他的诗如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似银河泻地,气烁古今.即使是表达个人怀才不遇、命运多舛之作,也往往悲歌慷慨,狂放豪雄.所以,他被称为一代"诗仙",名动天下,饮誉后世.  相似文献   

3.
2009年最能代表中国年轻人生存状态的是两个词:"蜗居"和"蚁族". 在日本东京,也有许多所谓的"大学毕业低收入聚居群体",大学毕业生居住的地方实际上也都是"蜗居".东京有大量"1K",即"卧室+厨房+卫生间"的小房子,面积是30到50平方米.有一个人住的,也有与女友或老婆同住的.  相似文献   

4.
一、从"礼乐"到"情采" 在先秦两汉哲学及文艺理论所奠定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文艺理论获得了全面发展.像这一时期如此重视审美与艺术问题专门性著作汗牛充栋,思想如此深邃丰富是后世不曾见到的.  相似文献   

5.
秦志平 《教育艺术》2007,(12):56-57
著名的"木桶理论"--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的长度,而不是最长的那一块,相信很多人已耳熟能详.但是,著名作家成君忆的一部管理学著作《水煮三国》中"箍水桶"的学问,却更令人耳目一新.书中,将"木桶理论",加以引申: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与木板之间的结合是否紧密.  相似文献   

6.
胡昌明<"青骢马"辨>认为,"骢"义后世诗文与许慎不同,或因许释未当,或因"骢"义转移.大量典籍证明,许释"骢"为"马青白杂毛也"没有不当,后世诗文将"骢"义扩大了,所以与许释有别.使用词典,不得混淆"词典义"与"训诂义".  相似文献   

7.
一、"捧着一颗心来",让学生敬畏你 韩愈曾云:"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我认为今天的老师还应有高尚的情操和崇高的人格魅力,要有渊博的知识、深厚的艺术修养、坐得正,行得直的作风.  相似文献   

8.
青年学者李红叶的著作《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对安徒生的童话做了外国文学、儿童文学、比较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全方位研究;此书是纪念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的重要著作.本书学理层面的意义在于作者由"儿童的发现"的做的安徒生童话的中国阐释.在中国到了"五四"民主运动开创的时代,才有了"儿童的发现"和"儿童文学的发现",也才出现了对安徒生童话的"立体解读 ".李红叶的著作是"一部完整的安徒生的接受史,阅读史",她是做此工作的中国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是孔夫子经常进行自我反省的格言.他身体力行,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勤勉教育学生,因此获得了万世师表的称誉.流传至后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便成为教师重要的修养准则.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常用它来自励励人.他认为教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就是师生间"相互感化"的活动,其中"好学"也是互相感化的:"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由于教师在教育中居于指导地位,因此,"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他还强调说,"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是为至理.足见,好学,应当是教师的基本品质.  相似文献   

10.
柳宗元一生命运多舛,仕途不顺,发愤写文,著作颇丰,名列唐宋八大家,对后世影响深远.其文章于短小隽永的语言中独具一种"渊深峻洁"的美学特质.本文将以审美视角,从描写对象、感情抒发、语言特色和文章结构四个方面阐述柳宗元散文的"渊深峻洁"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1.
个案: 刚刚担任六年级某班班主任,我便遇到一个令我头疼的女孩.这个女孩子的一些举动,可能会令许多人目瞪口呆.因为她特别崇拜性格豪放不羁、行事无拘无束的"还珠格格",也因为她的一些我行我素的行为,所以同学们都戏称她为"格格",这个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的"格格"可真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人皆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然而"自然"一词不仅在老庄很少出现,而且没有名词性的实体涵义,不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而存在.而王弼<老子注>和郭象<庄子注>是后世皆误以为老庄盛言"自然"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美"的产生     
一、前言 在西方文明的源头,美与善同义.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里对"美"下的定义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善."后来古典主义认为"美在形式",新柏拉图主义和理性主义认为"美即完善",英国经验主义认为"美感即快感,美即愉快",德国古典美学认为"美在理性内容表现于感性形式",俄国现实主义认为"美是生活",各学派见解均不同.  相似文献   

14.
周仕龙:今天我们研讨的话题是"常态"课向"优质"课的转化.当前老师们普遍反映:一学期上的课感觉有一大半都是平平的"常态课",最羡慕自己也能像智慧型教师一样上出更多的出彩增效的"优质课".事实上,"实施素质教育、构建质量课堂"需要大量的"层出不穷"的"优质课",需要更多的老师超越平庸、实现提升,构建有自主特色的"优质课".下面,我们结合所听的一节常态课的教学片段,来谈谈各自的感受和认识.  相似文献   

15.
一 纵情吟诵识知音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古文,讲述的是两千多年前春秋时期的一个故事,谁来读读这个课题? 生:伯牙绝弦. 师:"绝弦"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16.
说到体育课上的"放",人们总是习惯地把它和"一个哨子两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等同起来,所以体育教学到了该"放"的时候也不敢"放",惟恐沾上口诛笔伐的"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放"."放羊"式教学教师是旁观者,教学无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学生无目的地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17.
严羽的"兴趣"说是在前人"兴"与"趣"理论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成为了一个新的诗歌理论范畴,它有继承,更有发展.也由此构成了严羽"兴趣"说理论的主要内涵:一是抒情本质,所谓"诗者,吟咏情性也",这是诗歌最本质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规律.二是要有生动幽美、朦胧空灵的艺术形象.三是含蓄蕴藉、虚实相生、自然浑成的诗境,且情味隽永、一唱三叹.  相似文献   

18.
孔子的孝的思想并不简单,他认为在行孝的过程中,"隐"和"谏"同样重要,但是基于中国传统最注重血缘亲情伦理,所以"隐"还是第一位的.然而真正的做法不是一味的"隐",而是"有隐而谏".由于父母的离世,所以孝又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父母在世之孝和父母去世后之孝.在这两个阶段,虽然会有些小的冲突,但是孔子都要求人们从真情实感出发做到真正的孝.  相似文献   

19.
读到新制定的<北京市中小学生守则>删去了曾经倡导多年的要求孩子"敢于斗争"、"见义勇为"这则消息时,刚好在<知音>杂志上看了一幅漫画. 这幅漫画的画面是:高高的悬崖上,一个长着翅膀的人张开了翅膀.悬崖的旁边,最底下放着木梯,木梯上依次放着台灯、花瓶、电视机、小方凳、竖着的雨伞、大方凳和书,书的上面站着个老头儿,刚好面对着悬崖上那个长翅膀的人.漫画的下面是这样一句话:"我这样做是为了告诉你,你这样太危险!"  相似文献   

20.
李镇西 《河南教育》2008,(11):22-23
不止一次.读过我著作的人问我:"您如此痴情于教育,20多年来您真的就没有厌倦过吗?"我知道,一个人20多年来一直对教育一往情深,可能会有人不信,所以为了让大家觉得"真实",我也可以说:"其实我也动摇过,也厌倦过,但是,看到什么什么,我又振作精神怎么怎么的."然而,我不能说假话,我得说实话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