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郎平在1992年生下了她的女儿浪浪,郎平非常疼爱她。1995年,郎平和前夫离婚,女儿判给了她。为了让女儿能受到更好的教育,郎平一次次狠心地离开女儿到世界各地参加比赛。40 岁的女人,还整天在训练场上拼命,医生说她的膝盖磨损程度已经像个60岁的老人了。女儿懂得妈妈的不易,在生活中非常心疼妈妈。  相似文献   

2.
郎平,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她那顽强拼搏、无私奉献的精神曾经感动和鼓舞了无数的中国人。说起女儿浪浪,郎平的话匣子就打开了,言语之间充满着爱意和自豪感。让我们看到在“铁榔头”那坚强的外表下,也包裹着一颗温柔的慈母之心。  相似文献   

3.
《学习之友》2008,(10):42-44
郎平是中国女排的标志人物:作为队长,她率领球队获得过“五连冠”殊荣;作为主帅,她将困境中的中国女排带到亚特兰大奥运会亚军。随后,郎平经历离婚的痛苦,独自一人在意大利闯荡十年。2005年1月,郎平与美国排协签约,当上了美国女排的主教练。既能照顾在美国学习的女儿,又有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郎平非常满足。但接下来的困难让郎平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4.
甜心"美国派" 2008年奥运会开幕前夕,郎平的女儿白浪从美国回到北京,同北京女排在一起训练.记者闻讯后几经联络,最终对这个在美国长大、媒体鲜见报道的神秘女孩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5.
梅华丽 《幼儿教育》2008,(11):14-14
<正>家有两宝,一是6岁女儿,伶牙俐齿;二是波斯猫浪浪,忠实友好。有此两宝,家里平添了不少乐趣。然而,一次突发事故让无忧无虑的女儿经受了考验,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孩子。暑假的一天早晨,浪浪突然目光失神,不吃也不喝,我以为是感冒,于是给  相似文献   

6.
睿妈 《中华家教》2020,(1):122-123
名校毕业的优秀女儿白浪出生于1992年5月27日,她的母亲是郎平,父亲是前中国男排运动员白帆。1987年,郎平白帆两人放弃了国内安逸的生活,前往美国留学深造。经历了几年的艰苦生活,郎平在美国生下爱女白浪。彼时,因为郎平常年需要离开美国带队执教,照顾女儿的重担就落到白帆身上,白帆很支持郎平的事业,但因聚少离多,终归两人产生了隔阂导致离婚。  相似文献   

7.
2008年8月15日北京奥运会的女排赛上,郎平带领的美国姑娘将中国队击败.郎平成了网上谩骂、诅咒的对象,大家都在纷纷讨论郎平的"爱国主意精神".在这种浪潮下郎平俨然成了国人的公敌,但爱国主义精神不应该这么理解.  相似文献   

8.
正孩子在情绪里会很焦虑,父母在情绪里会很愤怒,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鸡飞狗跳",这个时候还是先别谈学习。心理学家李松蔚说,有一次他看到女儿做题一直在错,特别生气,忍不住说她:"你怎么总错啊,这都不会吗?!"结果深受心理学家爸爸熏陶的女儿却仰起脸看着爸爸说:"你这么  相似文献   

9.
郎平(1960-),人称"铁榔头",著名排球运动员和教练。郎平是我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和教练员,是上世纪80年代世界女子排球界"三大主攻手"之一,有"铁榔头"之称。  相似文献   

10.
女儿的朋友     
中午,我正在厨房挥汗如雨,就听见一声门响,女儿回来了. "又和你的狐朋狗友约会去了?真不知道你们天天见面有什么可说的."我一边说着.一边端着菜从厨房里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艺术形象.女儿观是贾宝玉思想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女清男浊"论与"宝珠"、"死珠"说以及"爱红"、"怡红"的女儿情.联系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环境,从生命伦理视角对贾宝玉的"女儿观"进行阐释,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喜欢写字,喜欢写文章,这与我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有关. 我是看着父母伏案工作长大的,周末的时间,我们家的风景是在一张大大的写字台边,爸爸妈妈和我各自看书写功课. 女儿出生后,我也一直很注重制造"书香"的家庭环境,在日本的家里除了简单的家具就是书,女儿从小就喜欢书,还不会认字就会在一堆书里乐此不彼地把书搬来搬去.四五岁时到北京外公的书房,居然可以和外公在书房里"看书、聊天"一上午,说是聊天,实际上女儿根本不会说中文,外公的书很重,她当然不认识,但是,外公一边写作,一边时不时地和她说话,她回答或者自言自语,并拿着厚厚的书一页一页地翻,一点也不烦.  相似文献   

13.
某市一名初二的女生,在暑假旅游中结识了一位同市的男青年,俩人很快从相识到相恋,从外地回来后俩人经常偷偷见面并有书信往来。一次,女孩的母亲偶然拆看了女儿的信件,发现了其中的“秘密’,一气之下连打带骂,下令不许女儿再与男青年见面。女孩不从,父母便下决心,无论如何也得管住女儿。于是,父母在家时,牢牢看守着女孩,不在家时便将门反锁上,即使每天上学放学父母也要轮流接送,  相似文献   

14.
见面语是语言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用上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的特点.从"吃了吗"到"你好"的汉语见面语的演变,从一个侧面真正地反映了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的深刻变迁.  相似文献   

15.
朋友中有不少已经身为人父人母,以前大家见面时,话题五花八门,现在则少不了提到孩子. 上周遇到一个朋友,她的女儿已经九岁了,身为公司老总的她,工作上雷厉风行,偏偏对女儿很没辙.  相似文献   

16.
回归常识     
8月15日晚,郎平带领美国女排打败中国女排之后,美国一家媒体关注到中国公众舆论对此的激烈争论,即便美国人绞尽脑汁,也无法理解中国人的普遍心情。"郎平"两个字,承载着一代中国人寻找民族自尊和自信的集体记忆。  相似文献   

17.
我常觉得对于未成年子女教育无从开口无处下手。在澳大利亚,居塞里纳家有两个女儿与我女儿同龄。每次见面,两个女孩都热情打招呼,非常有礼貌。洋人教育孩子可能真有绝  相似文献   

18.
凌妈 《中华家教》2013,(Z1):58-59
喜欢写字,喜欢写文章,这与我从小受到的家庭熏陶有关。我是看着父母伏案工作长大的,周末的时间,我们家的风景是在一张大大的写字台边,爸爸妈妈和我各自看书写功课。女儿出生后,我也一直很注重制造"书香"的家庭环境,在日本的家里除了简单的家具就是书,女儿从小就喜欢书,还不会认字就会在一堆书里乐此不彼地把  相似文献   

19.
循循善诱,让女儿接受文学的熏陶 铁凝的父亲铁扬是一位画家.认识他们一家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铁凝有个好爸爸." 小时候,铁扬想让铁凝学画画.然而,铁扬很快就发现,女儿喜欢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周围的事物.上小学了,会写字了,铁凝开始悄悄地把这些描述记到巴掌大的小本子上.有一次,她和妈妈去买冬瓜,冬瓜好大,小铁凝拿不动.回到家,她在日记里写下:"今天我们买了一个胖冬瓜."  相似文献   

20.
李景卫 《今日教育》2012,(Z1):76-77
"活到老,学到老。"这句千古不朽的名言告诉人们知识是无穷尽的,一生都要不断地学习。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知识飞速传播。孩子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习、成长,每天都能获得新的知识和进步。因此父母也不能停下学习的步伐。否则,随着孩子年龄增长,教育还真会捉襟见肘。我女儿在澳大利亚的学校读书,接受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女儿毕竟是个尚未成年的孩子,对大干世界里眼花缭乱的种种新、奇、怪的东西缺乏辨别力,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