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福克纳是20世纪美国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是其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该小说通过描写爱米丽这位旧南方贵族小姐的悲剧一生,深刻反映了美国南北方新旧秩序的激烈斗争和南方没落贵族的守旧心态.在文本中,福克纳有意在与人物息息相关的各个场景中放置了意象物件,这些物件相呼应,在串联或对照的作用下,凸显了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的文体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体学理论入手,对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进行解读。其独特的叙事视角、情节建构、象征隐喻,在表达情感、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扩展小说的审美维度上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充分体现了福克纳在小说创作中注重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结合,使小说的主题思想得到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3.
两位作家都是美国南方文艺复兴文学代表,因此两篇文章的主人公也有颇多相似之处。本文意图通过比较两位人物形象及分析其塑造手法来探索人物的共性和个性,以及作家写作手法的异同,从而帮助读者深化对人物的认识和感悟作家独特的创作构思。  相似文献   

4.
5.
6.
《献给爱米丽的玫瑰》是美国南方作家福克纳的经典之作,本文从小说的格调和主题两个方面对黑奴托比的角色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7.
《献给艾米丽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国伟大作家福克纳第一篇以杰弗生地区为背景的短篇小说,小说的女主人公艾米丽一直是评论家关注的焦点,对其评价也褒贬不一,但大部分评论家从女性主义批评的角度出发认为她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是位值得同情的女性。本文从两个方面入手分析艾米丽用她的女性暴力致其恋人于死地,而其周围的人漠视其罪行甚至直接或间接的成了她的同谋和帮凶,他们难辞其咎,理应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价。  相似文献   

8.
菲利普·锡德尼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其组诗《爱星者与星》是英国第一本十四行诗集,开创了英国十四行诗的创作先河。诗中虚构的人物阿斯托菲及斯黛拉分别对应锡德尼本人及其恋慕的女性佩内洛普,通过对主人公心理活动和人物对话的细致入微的刻画及多元化主题的掺入,诗集向读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男性与女性之间性格与价值观的差异及在恋爱中的不平等关系,同时也映照出锡德尼对诗歌创作的态度和恋爱观的理解,不愧是骑士之爱的完美体现,又堪称“男怨诗”的经典。引领21世纪的读者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考诗集的现实价值和意义,劝诫人们在感情生活中保持冷静的态度,学会感情的自我克制和恰当的取舍。  相似文献   

9.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的代表作之一。在小说中,麦卡勒斯延续了她一贯的孤独主题,通过三个主人公之间爱与被爱的情感纠葛,向我们传达出一种绝望的孤独和爱的无能为力。  相似文献   

10.
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分析《花园书》中女主人公双(Swan)的心路历程.双是一位来自中国的澳大利亚移民,她生活在种族与性别的双重压迫之下,过着一种痛苦的边缘化的生活.隐喻是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用在文学作品中展示作品意犹未尽的潜台词.在该作品中,"双"不仅是女主人公贺双的名字,而且还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双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残酷的现实中进行的自我反抗和灵魂的反抗,并最终升华为双重反抗,肉体和灵魂终获自由.  相似文献   

11.
在摧毁了男女爱情诗意的可能性之后,一切的浪漫都成了个人的幻想,面对现实物质欲望的焦虑和爱情的无力虚妄,如何确定自己的身份寻求精神的支撑点,成为女性作家们写作的主要动机。从《一个人的战争》到《妇女闲聊录》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作家林白敢于突破自己的勇气和她在女性建构自我身份过程所采取的不同叙述策略。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的发展冲击着人们的生活,这使得人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在不断的发生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大批的作家,他们开始关注现实中的人和事,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便是刘震云的写实小说《一地鸡毛》,它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知识分子的生存状况,并揭示了知识分子在这种经济发展状况下的价值取向失控,这本小说着重展示了知识分子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3.
短篇小说集<好笑的爱>是昆德拉的第一部叙事性作品.该小说集共收入了七个短篇小说,各篇既彼此独立又保持了"同一主题的延续性".从小说的故事层面看,"性爱历险"是理解小说人物的独特精神标识,但事实上小说要表现的却并非性爱本身,而是这种性爱关系中隐藏的自我."喜剧"但"谁都笑不出来",这句话准确而形象地概括了<好笑的爱>在艺术表现方面的特点,悖论情境的设置和反讽为此特点形成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厄德里克在长篇小说《爱药》中,描述了后殖民时代和工业时代期间,印第安人在本民族文化和白人文化双重文化的影响下流离失所的生活状况。本文通过探讨印第安人寻求部落文化的回归,渴望夺回失去的土地以及民族身份的追寻三方面揭示印第安人在生存的边缘仍旧坚守本民族的传统,维护部落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5.
福克纳的小说《献给艾米莉的玫瑰》中讲述了美国南方贵族艾米莉在清教文化和父权制影响下孤独而又悲惨的一生。黑奴托比对女主人不离不弃,充分显示了其善良仁爱的一面。本文以艾米莉身处的时代环境,信奉基督教的亲人以及受清教环境影响的周围人对其的态度为对比,来展示黑奴托比的善良仁爱。  相似文献   

16.
提起莎士比亚的名字,相信大家不会陌生,对于莎士比亚的研究,也是国内外许多学者所共同追求的,其中,针对莎士比亚的悲剧有着丰富的研究成果,而对于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相比较于悲剧而言却少了许多。《空爱一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作品,从《空爱一场》中,我们可以看到莎士比亚对于人性中真挚感情的赞美,同时也可以看到莎士比亚为我们构建出来的美好世界中不可忽视的暗色因素,这些暗色因素让莎士比亚的喜剧区别于其他类型的喜剧,在让读者发笑的同时,能够进行对于一些人类大主题的深刻思考,能够在光鲜亮丽的表面之下看到更加严肃的东西。本文就莎士比亚《空爱一场》的写作风格进行简要研究,旨在帮助广大文学爱好者更好地了解莎士比亚作品中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7.
美国知名黑人女作家托妮·莫里森在其第一部小说《最蓝的眼睛》中深刻地探讨了黑人女性在美国生存面临的进退两难的困境:一方面,黑人女性渴望翻越种族歧视的藩篱获得白人文化的尊重;另一方面,她们渴求摆脱性别歧视获得社会的认可。本文通过对《最蓝的眼睛》这部小说中的四位黑人女性的分析,展示她们进退维谷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18.
"道"是上帝的话语,是道路、真理、生命的象征。从哲学的角度来说,便是智慧,其存在有两种形式,即超越与临在,分别表征为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特质,而两者的结合点便是耶稣基督的"道成肉身",并外化为爱。  相似文献   

19.
《金色笔记》是英国作家莱辛的一部巨作,作品中战争的主题贯穿始终。战争是文学永恒的主题,战争给人类带来创伤的同时,也促使人们开始反思自我、思考世界,实现自我的整合与成长。本文将从存在主义角度分析安娜在经历了战争的虚无、信仰的幻灭、爱情的伤痛以及自我的分裂等各种生存遭遇后的自我探求及成长。  相似文献   

20.
《豪门春秋》是美国著名作家伊迪丝·华顿的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文章讲述一名来自没落贵族叫丽莉·巴特的女主人公,想要依靠婚姻游走于上层社会但是最终失败走向死亡的故事。本文通过福柯的凝视理论和凡勃伦的"炫耀式消费"理论对当时男权社会进行剖析,以及对丽莉自身性格特点的分析,简述了丽莉最终死亡的悲剧命运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