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内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实现党内和谐,必须以增强党领导和谐社会建设能力为目标,加强理论武装工作,重视党内矛盾,发展党内民主,充分调动党内主体要素的积极性。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  相似文献   

2.
试论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也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加强党的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表率。其次,良好和谐的党内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提。再次,党内关系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两者的影响也是相互的。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党内和谐对于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党内和谐,就是民主集中制不断完善并得到切实贯彻,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并得到充分发挥,党员的各项权力和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真正体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项准则和要求、党的各项纪律得到落实,党的团结统一不断得到增强。从而在党内形成的一种平等公开、奋发向上、人尽其才、律令畅通、真诚团结、党心凝聚的整体氛围。  相似文献   

4.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增进党内和谐,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严肃党的纪律,健全党内管理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培育以崇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文化,把人文关怀贯穿在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5.
党内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和政治保障,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先实现党内和谐。党内和谐有助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果党内关系不和谐,党内民主必然受到影响,党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也就无法调动起来,党的基本路线就难以坚持,和谐社会的建设任务就会难以完成。党内和谐对社会和谐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带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整个社会和谐发展起导向作用;二是通过党的组织和党员在人民中起示范表率作用;三是许多党员干部但负着重要的领导职务,如果能够以党内和谐为前提并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来处理问题,就会充分发挥党的表率作用,为推进和谐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就是党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三十年。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中,党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结合起来,取得了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党首次提出了党内和谐的理念。之后,党在十七大报告的十二部分提出了增进党内和谐的概念。党内和谐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建领域的新拓展,是党自身建设的新理念,是增进党内团结统一、扩大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增进党内和谐是党自身建设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中,在增进党内和谐的路径选择中,增进党内和谐具有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总目标,同时,也在党的建设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团结和谐”的要求。报告强调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和谐应当成为思想政治工作遵循和坚持的基本理念。  相似文献   

8.
“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是十七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传统“和谐”理念价值观与新时代价值理念的有机结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大理论价值。该文试从“和谐”思想的研究领域、党的建设理论、社会建设理论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 努力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我们党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全局出发对全党提出的一个明确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政治保证。增进党内和谐,有利于我们党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共同建设和谐社会,有利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增进党内和谐,关键是要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扩大党内民主,推进党务公开,严格党内生活,严肃党的纪律,增进党的团结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在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共北京石油化工学院第二次党代表大会上,“以党内和谐促进校园和谐”,“以党的建设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成为与会代表的共同话题。这表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全国高校第十七次党建会议确定的进一步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校园的主题在我校已经深入人心。目前,摆在学校党委面前的迫切任务是,总结经验,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党的建设同建设和谐校园的内在联系,要把加强党的建设同建设和谐校园有机结合起来,结合本校实际,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环节,开创和谐校园建设的崭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鲜明地指出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结合实际,把《决定》要求贯穿到具体工作实践中去。要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列娟  许群  黄敏  戴月波 《文教资料》2009,(35):214-216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和谐校园文化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建设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是一种相得益彰的互动关系。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蕴舍了党的建设的先进理念,体现了党的先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建的必然要求:党的建设内在地包含了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文化的各种能力.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3.
党内和谐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新理念,党的十七大进一步强调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当前党的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增进党内和谐,要求坚持民主集中制,切实加强党内民主建设,严肃党的纪律,健全党内管理机制,加强各级领导班子的团结,加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力度,加强党的基层党组织,培育以崇尚和谐为主要特征的党内文化,把人文关怀贯穿在党员与党员、党员与组织的各项活动中.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鲜明指出了社会和谐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好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重要的科学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难点、焦点纷呈之秋,我们党提出构建和谐世界与和谐社会这个富于时代特点的课题,要解决这个课题首当其冲要解决的就是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的问题。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和谐社会这个时代的新问题新要求,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无论是在少数民族地区还是在汉族地区,无论是对于少数民族还是对于汉族,无论是对于各民族还是对于我们国家,建立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意义都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1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党内和谐重在建设。党内和谐要靠发展党内民主,妥善解决党内矛盾、营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活环境来保证。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列为党执政的五大能力之一,提出了不断提高这方面能力的党的建设战略任务,应当说,在中国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理念的提出,顺应了民意,也符合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和谐地税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地税系统应抓好“和谐地税”的构建,为实现和谐社会做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先进性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永恒课题,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这是中国共产党基于对国情、世情、民情、党情进行综合考量后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做到制度和谐、执政和谐、党内和谐、党风和谐.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重要,因为这是党的执政性质和社会主义本质的需要。社会和谐集中表明政权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表明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体现,表明人民生活处在和衷共济、安居乐业的祥和状态。和谐就能实现长治久安,就能实现国富民强,就能实现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反之,就会潜伏或导致社会危机,表现出社会的动荡和不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综合体现了党的执政意识和执政能力。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概念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被归纳为:所谓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是各方面利益关系得到有效的协调、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稳定有序的社会。具体说,就是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关系;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个层次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丰富内涵,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进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