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陶斐 《政治课教学》2009,(10):34-3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语文的课堂其实就是学生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流,教师与学生心和情感的交融。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  相似文献   

2.
一、情感是心灵交流的钥匙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语文是一门情感学科,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科特点,充分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来陶冶学生,促使学生和教师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技能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课文作者的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彼此灵犀互通,教学场景呈现强烈的情感共鸣状态.这时候,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参与教学活动,思想高度集中,头脑清醒,思维灵活,记忆深刻,创造思维的火花在“共振共鸣“中进发,教学中以情激情,教学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文章是情感的结晶。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以情融心,让学生感悟作者的真情。文章从"优化朗读,渗透情感""创设情境,激发情感""领会情感,适当泻情""品读感悟,升华情感"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旨在引导学生感悟真情。  相似文献   

5.
根据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师要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重视课程资源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爱心、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自信心、珍惜心,为学生终生发展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正>语文教学应充分挖掘文本资源,关注学生情感体验和创造性见解,借助课堂内外、阅读与写作、情感和理性诸多方面,激发学生研读文本,体味作者的内心世界,探究不同时代生命个体的生存价值。激活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体验美,提升审美精神。一、步入文本,情感浸濡语文是一种感动,是心灵与心灵碰撞后激起的浪  相似文献   

7.
王道敏 《现代语文》2010,(10):36-37
语文学科的特点决定了阅读教学过程不仅是语文知识传授、听说读写训练的过程,而且是情感活动的过程,即教材的创作情感、教师的教学情感和学生的学习情感三者的沟通、融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教师之心与作者之心、学生之心,达到心心相印、情情相通。在此,  相似文献   

8.
小学阶段是少年儿童形成健全人格与培养积极情感的关键时期。他们可塑性极强,既易被积极的情感感动,激起强烈的求知欲,让学习能力提升;又易被消极的情感影响,使自信心受挫,学习效率降低。小学语文是最富有情感的学科,每篇课文都深藏着作者的浓浓真情,如亲情、友情、爱国之情、自然之情等。然而,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仍普遍强调知识传授,忽略学生情感的激发与培养,致使原本温暖感性的语文变得冰冷理性,只剩下对课文的空洞剖析。因此,本  相似文献   

9.
要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语文教师应融情于教,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积极探索渗透情感教育的策略。教学中,教师应留意发现情感教育素材,结合学生认知特点、价值观念、生活体验等优化教学设计,润心立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领情入境,充分挖掘教材自身的情感因素,寻找学生情感的突破口,激发学生真挚、美好的情感,撑起语文的一片朗朗晴空,达到理想的教学境地.  相似文献   

11.
情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原动力,又是学生语文学习中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职教语文教学必须从教师自身、课堂教学、教材与教学语言三方面开发情感资源,激发学生逐渐丧失的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达到发展学生情感潜能和智慧潜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如今是电脑网络时代,人们见面时最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今儿上网了吗?"点击鼠标是上网的惯用方式.如今,教师与学生间构建起来的种种关系也仿佛是这张无形的网,就是这张网维系着师生情感的传递与交流,而心与心的互动则是网上漫游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情感教育,即利用现有教学内容,借助文章表达思想,促进学生与文章之间形成情感共鸣,达成情感认同,促进学生正确思想认识的形成。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其开展情感教育,有助于塑造他们的健康人格。同时,情感教育还有助于优化语文教学形式,构建生动且灵活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高。为落实情感教育,教师有必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策略进行创新,打造情感教育环境,为学生综合发展奠定基础。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一)激发学生的情感潜能营造情感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4.
美育与心育是语文教学中对青少年进行人文教育和心灵塑造的重要内容,它可以通过陶冶学生的情感,感染学生的灵魂,使学生形成较高的审美素质、健全的心理以及完美的人格,对于一个人的终生成长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人类诞生的那天起,美就成为其永恒的精神需求。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美的体验、美的感知,在潜移默化中净化灵魂,使情感得到升华并形成健全的人格特质呢?现结合义务教育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进行一些探索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学手段,因为如果学生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生成一种获取新知的欲望,并将克服学习中所遇到的困难,把艰苦的学习看成快乐的享受.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一、细读寻味,引导学生感知文本之情趣著名教育家夏尊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语文和其他学科相比,更强调情感,因为学生学习每篇课文都是与智者灵魂的对话,学生与作者以文本为媒介发生心灵碰撞,所以池田大作说,"每一句话都是一颗心",由此可见,语文是多有情味啊.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育是“爱的教育”,是一门充满情感,充满爱的艺术,每个学生都会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色彩斑斓的情感世界,所以情感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必然会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一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情感是纽带,它能把教师和学生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课文的作者连接在一起,它能把学生和他人连接在一起。情感是催化剂,它能催动学生学习语文的欲望。”新一代的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和利用好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在激昂的感情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中传递情感,使学生在学爿语文中产生包括道德情感、理智感和美感等各种情感,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实现“以情引情”,运用情感促进语文教学的效果。那么,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利用自身情感资源,以情取胜呢?以下就是几点设想:  相似文献   

17.
<正>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往往是先喜欢老师,再喜欢老师所教的学科,最后再接受老师所施加的教育。作为教师,若要获得学生的喜爱,就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然而学生的心灵之门并不总是敞开的,他们常常在心灵的门口设一个警戒的哨兵,那么如何突破这一岗哨,使学生与教师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互换呢?一、俯身说话——用孩子的心态对待孩子  相似文献   

18.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育任重而道远,语文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走进文本,用心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增加学生的生活体验,丰富学生的思想与阅历,绝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做到这些,教师首先要用"三心"备好每一堂语文课,这"三心"即为:静心、童心、慧心。  相似文献   

20.
余鸿山 《考试周刊》2012,(29):46-46
语文教材本身包含丰富的情感,又可以说教师有情,学生有情,教材亦有情,而教材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便是教师,教材的情感靠教师去传递、去强化。教师以情感为纽带,让学生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情感纽带不断加长,由入情、动情、悟情,达到抒情的高潮,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最终获得教学的成功,充分把握课文中的情感因素,精心创设情境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阅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下面以《丰碑》一课为例,我谈谈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