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视实验环节,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高等工科院校要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作者结合自己实际工作,总结了搞好实验教学,提高实验水平的一些方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2.
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才的培养不仅是传授知识,还要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实验教学作为育人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人才培养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4.
5.
6.
在全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趋势下,实验教学改革成为整个教学改革方案的重要部分.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努力下,我校电工电子实验室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极大地改善了我校的办学条件,初步形成了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实验室系统.  相似文献   

7.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中有特殊的地位。通过实验,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概念,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还能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用实验验证和探索规律的能力,促使学生科学精神的形成。其效果是用语言能以表达的。因此,搞好实验教学是学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9.
世界遗产地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大量旅游者前来游览,为游客提供了独特的体验,而遗产地的优质服务也可以更好地丰富游客的体验.文章从剧场理论观点,提出遗产地服务接触互动完整的模式基础,进而以敦煌莫高窟为例,通过分析关于遗产地服务理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实际分解阐释剧场服务理论要素,对莫高窟的服务人员、游客、提供服务的实体环境、服务人员与游客的人际互动等4个服务要素进行分析,尝试从服务剧场理论的视角提出世界遗产地管理创新服务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探究性实验教学,提出了边学边实验,理论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使物理实验课的教学质量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1.
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本文从教学环节的控制上探讨了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定量评估实验教学质量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结合攀枝花学院在加强实验教学中的实际举措,提出了从改革实验教材、改进实验内容及方法、加强实验队伍建设、扩充和更新实验装备、注重实验考核等方面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一些具体措施.认真实践,强调实验内容,注重应用性及与科研相结合,并把教学实验与工程训练合为一体,充分调动了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提高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质量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作用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为适应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探索和实践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结合机械实验教学中心工作实际,就如何发挥实验教学中心作用,在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实践与探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饲料养分分析实验为例,针对传统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实验教学的新思路和方法,并予以实践,对提高实验教学质量的综合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实验教学在药学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针对如何提高普通高等学校药学教育的实验教学质量的问题,提出具体的措施。经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8.
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方法与途径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改革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考评,将理论和实践各环节相互交汇,优化组合,充分发挥学生在实验课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与历史悠久的戏剧创作相比,剧场性的理论探讨则是较晚的事情。在国外,最早将"剧场"(theatre)作为一个概念引入戏剧研究的,是19世纪初德国的奥.威.史雷格尔。到20世纪初,对剧场性的认识有所深化。但欧洲以剧为诗为传统,对剧场性的探讨一直处于批判与肯定的争议与起伏之中,经历了由古典主义到现实主义再到反现实主义的三个阶段两次转向。1919年,美国戏剧家乔治.贝克《戏剧技巧》的问世,对"剧场性"有比较全面的认识。从此,西方戏剧界对于剧场性比较重视,20世纪30年代后兴起了"剧场主义"思潮,否定剧本的价值,消解戏剧的文学性。到20世纪50年代,剧场性研究在当代西方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场"论的出现拓深了剧场性的认识,并在60年代又兴起了"剧场意识"的潮流,抵御着影视对戏剧的冲击;在中国,对于剧场性的探讨是在20世纪开始的。1914年,黄远生在中国戏剧理论界第一次提出戏剧文学的剧场性问题。20世纪20年代,陈大悲、洪深、熊佛西等都重视剧场性,但都没有从正面展开研究,剧场性在戏剧界并未得到真正重视。进入20世纪30年代,左翼戏剧运动勃兴,剧场性也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但除了向培良、洪深、熊佛西继续提倡,但没有涉及剧场性本质,直到曹禺的出现,才第一个有了明确的剧场性观念,始终将它放在首位。此后,剧场性并未被戏剧界真正认识。直到1983年,高行健在"戏剧观"讨论中首次明确提出"剧场性"概念,但既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而且认识不全面。到90年代开始,剧场性又被学术界重视起来,但仍存在不足。因此至今中外学术界和戏剧界对剧场性都缺乏全面的认识,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20.
根据多年来从事实验教学的经验,对提高本科实验教学效果的一些方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从精选实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自编实验教材、提高实验教师素质、扩充和更新实验装备、加强实验考核等方面来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