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韩起 《精武》2005,(9):42-43
鲁智深爱使腿,起脚踢裆是他的拿手好戏。譬如他的“成名作”——三拳打死镇关西,就是靠踢裆拿下来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那镇关西郑屠奔向鲁智深时,手里是握着刀的。从格斗的角度论,那一刹,刀是鲁、郑二人关注的焦点——郑屠要用刀捅鲁智深,而鲁智深,他不管施用何种手段,必须把对付刀放在首位。  相似文献   

2.
关于现代武术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武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化瑰宝。在新的历史形态下,武术如何适应时代的潮流,得到可持续性发展,世人关注。不断加强武术理论与实践的协调发展,大力开发武术经济,充分发挥武术的多元价值功能,不断满足人们对武术的需求。是推动武术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1.客家武术价值形成 客家武术历史悠久,据资料记载,客家人是自五胡乱华以来从中原迁移南下的移民,外来为客,故当地人称之为客家人,客家人在逃难的过程中,为了活命,生存,与当地人斗,与猛兽斗,与土匪斗。在流动不定的岁月里,在兵荒马乱的亡命生涯中,只要发现哪一种中华武术有实用价值,便吸收过来,加以熟习。如此日积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现代中国武术生存发展的功能与经济价值,是关系到中国武术发展方向的关键问题。中国武术随着古代“止戈为武”的社会价值功能的消解而使其健体强身、娱乐表演功能逐渐凸现,并随着套路的完善而使其体育功能更加明显,从而为现代武术发展奠定了基础。现代武术在发展过程中其教育功能、保健功能、竞技功能等和其经济价值成为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发展武术表演已成为一种行业,作为观众更注重观赏效果,而作为组织者更看中收入情况。本文从古到今的纵向剖面简述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尽管古今人们的认识有很大差异,但是对于武术表演的观赏要求和经济要求都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  相似文献   

6.
关于传统武术与竞技武术的价值思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武术的变革,孕育了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有着多方面的差异,但是导致诸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其社会价值的差异性。文章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概念进行界定的同时,更主要地对传统武术和竞技武术的价值体系展开了详细具体地比较研究。结论认为:我们要扬长避短,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吸收对方的优点使其为我所用,应挖掘其教育、健身、竞技、审美等价值,迎合社会需要,促进武术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民国初年,马良发起、创编和推广了《中华新武术》,首次以操的形式推广武术,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文章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华新武术》在推广和传播中遇到的问题和成功之处进行总结,对今天武术健身操的推广和普及提供一定的理论思考,促进其发展。  相似文献   

8.
随着日益高涨的国学热情,《论语》《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已悄然走进中小学的课堂,成为中小学教育中的一大亮点。春晚的舞台上,《少年中国说》《千字文》伴随着传统武术,由孩子们口中铿锵有力地诵出,让我们感受着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文章以《武术·新三字经》在青少年武术传播中的价值为研究对象,充分挖掘《武术·新三字经》中所蕴含的价值,旨在为新三字经的推广搭建一个新平台,同时为探索中华武术传播模式提供理论参考,更重要的是为新世纪国学教育工程贡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高於茂 《中华武术》2002,(11):61-61
每看到新的一期《中华武术》,我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亲切感。 30年前,我在北京体育学院读书,那时感到最困难的是武术资料的缺乏。为了寻求资料,我将体院图书馆翻了个遍,遇到武术方面的资料,就如饥似渴地摘抄下来,足足抄了4本。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历史学和经济学的原理,从纵向剖面简述武术表演的观赏价值与经济价值,研究认为:尽管古今人们的认识有很大差异,但是对于武术表演的观赏要求和经济要求都是一致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罢了;随着社会的发展,武术表演已成为一种行业,作为观众更注重观赏效果,而作为组织者更看中收入情况,这就体现了供需关系;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市场就会有经济活动,今后武术文化的发展之路必将是“以武养武”,而且空间广阔。  相似文献   

11.
武术竞赛规则的演变与价值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甄卫民 《中华武术》2004,(11):32-33
武术是我国特有的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积累和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纵观我国竞技武术的发展历程,竞赛规则理论体系科学化的程度对竞技水平和运动技术的变化有着直接影响。总结我国武术竞赛规则变化的历史,规则的改革赋予武术新的时代意义,从而使武术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之林。  相似文献   

12.
武术套路运动是我国的一项传统体育项目。它起源于我国古代的“武舞”,历经千年延续至今。《武术竞赛规则》产生于新中国成立以后,是对套路表演水平的评价标准,是为套路运动服务的。同时也对套路运动的完善与发展起着推动作用,预示着武术套路的发展方向。《武术竞赛规则》从1958年第一个版本的诞生至今出现了6个不同的版本,它们直接影响了武术套路的发展历程。通过对《武术竞赛规则》发展演变的分析,我们可以预测武术套路运动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为使广大武术爱好者、学者以及武术管理工作者对作为文化符号的武术形成更深刻的认识,使武术在文化强国建设的宏图中发挥应有的作用,重点剖析了乔凤杰教授的专著《文化符号:武术》所取得的研究进展。首先介绍了该书的定位,然后介绍了该书的写作方法,最后阐述了该书的主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央视《武林大会》自从2007年3月6日开播以来,执行的是迁就观众、回归本真武术以及再造商业武术的三重路线。主办方努力营造一种集实战、表演、现代搏击等元素于一体的武术类电视品牌,其中以民族性为亮点,并借以实现传统武术在现代电视传播领域的身份转型。《武林大会》在改造传统武术观赏模式的同时也遗失了大量原生性武术元素。中国武术始终存在真实武术、表演性武术和神话武术三种传播模式和存世形态。《武林大会》无法超越古代竞斗的演艺性模式,也无以取代神话类武术的传统影响力。中国传统武术发祥于农耕和渔猎文化时代,成熟于冷兵器时期,其根系则深植于中国的自然生态环境中。以《武林大会》为代表的当代武术的电视诠释形态仅可在不确定的时代区位中部分地承袭和发展武术的原初意义。  相似文献   

15.
《功夫熊猫》对武术国际传播的文化启示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功夫(武术)"与"熊猫"是中国文化的标示,同时也是中国文化在世界传播的形象大使。《功夫熊猫》中众多的武术元素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点,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和吸引力所在,因此,首先获得了国际传播的成功;其取材于中国元素,以武术为核心内容,并融入中国传统文化,也使之顺利跨越国界,进入了中国人的视野。可以认为,该片是传播中国功夫的武侠片。虽然该片并非完美无缺,但这一在国内外均能获得成功的普适性案例启示我们,武术文化的国际传播应该融合国外经典的文化元素,而且其传播圆心不一定要完全在国内,而应该是多元的。海外的传播之源可能会成为推动中国武术未来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于7月2日在京举行首发式。此书是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的结题成果。书中正文包括三部分,一是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华南7个地区课题组,各自完成的本地区中小学武术教育调研报告;二是理论组  相似文献   

17.
高庆 《中华武术》2002,(11):61-61
在我初中二年级时,我看了李小龙演的一部电影,名叫《猛龙过江》,受他的影响,我深深爱上了武术,于是以后每个假期我都到附近的武馆去训练。至今已三年有余,可说是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18.
张雷 《中华武术》2002,(11):61-61
我是一个多病的孩子,从小娇生惯养,没有一点积极进取的思想,整天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状态中。疾病的折磨,使我的家庭经济入不敷出,我的学习成绩一塌糊涂。家人的心上蒙了痛苦、忧愁的阴影。因此,我曾有一死了之的想法。  相似文献   

19.
高等体育院校的<武术>教材建设历经了萌芽、发展和成熟等几个阶段.文章通过对其进行阶段性分析,可知在<武术>教材嬗变历程中存在着概念的科学化、学与术的建设、民族文化的国际性和传统与现代的技术方法等几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宋鹏 《中华武术》2002,(9):56-56
习武刚三年,但自从结识了《中华武术》之后,如遇名师指点,技法精华尽收眼底,令我受益匪浅,并且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两年前我在一家书店的杂志柜台上发现了一本封面精美的武术杂志,本是随便翻翻,但它的秀外慧中使我为之一振。此前读过的武术杂志也不算少,但它们都过于片面,要么全是练功理论,要么通篇搏击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