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王联耕 《中学教育》2002,(2):30-30,27
“语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观’” ,这一提法早就不怎么新鲜了 ,然而在语文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 ,真正能跳出语文课本的束缚 ,挥洒自如地拓宽语文教学的外延 ,把语文课上“活” ,却还为数不多。究其原因 ,林林总总 ,可列举不少 ,这里 ,择要谈一些看法。首先 ,恐怕还是一个认识问题 ,我们有一些教师对实施“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性尚缺乏深刻的理解。语文教学为什么要强调一个“大” ?从学生的现实情况来看 ,学生每时每刻所  相似文献   

3.
“大语文教育”是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河北省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河北省的张国生等老师和山东省昌邑市奎聚街办中心小学于90年代实验研究并取得显著教学效果、在教育界产生较大影响的语文教改思想和教改实验。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先生将其内容归结为四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重视训练效率”:刘先生认为,张老师“把语文教学的结构分为三个层次:语文的课堂教学;教学渠道,指语文的校内课外活动和校外社会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实践,以学生为主体,发掘学生潜力是实施“大语文”教育的出发点,也是“大语文”教育思想实践的基点。  相似文献   

5.
2004年5月22-23日,由《中学语文教学》编辑部、河北省中语会、邢台市教育局联合主办的“大语文与新课程”研讨会在“大语文教育”思想的发祥地———河北省邢台市召开。来自各地的语文教育界专家、学者、教师和当地教育部门的领导1000余人与会。在全国中语会新立项的“大语文教育”专题研究组也同时宣布课题开题。全国中语会理事长陈金明、副理事长苏立康、秘书长顾之川,北京师范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主任阎苹,北大附中副校长、著名特级教师程翔等作学术报告。他们都热情地赞扬了著名特级教师张孝纯先生开创的“大语文教育”思想与实验,阐述了…  相似文献   

6.
“大语文”教育是指在“大教育”思想指导下,拓展语文教育外延,深化语文教学内容,拓宽语文教育渠道,优化语文教育合力,注重“面向全体”、“全面提高”的语文教育。下面谈谈对“大语文”教育的浅显认识。  相似文献   

7.
所谓“大语文”,是“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学体系”。作为语文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大语文”,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语文的综合能力为己任,促进学生的主动和谐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语文本身的基础性、工具性等决定了它在整个教育中和社会上的重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更是大家普遍关注的问题,近几年来对如教材、教法、考试等的讨论更是热烈,也出了不少优秀成果,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中学语文新教材的启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已推广开来的3 X高考和高考中的文综合等,一定会引发关注中学语文教学的人们的新的思考、新的讨论。从本期开始,我刊开辟“中学语文教育专家论坛”栏目,将陆续刊登国内一些知名专家学者关于中学语文教育的新观点、新思考等方面的文章。作为开栏文章,本期和下期,我们刊登的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富仁先生的《大语文与小语文》。欢迎关注中学语文教育的读者朋友、专家学者支持我们的栏目,参与我们的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9.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与语文教育不断交互、不断整合的“一体化”进程的逐步深入,网络世界即将成为语文学习的新天地,并产生一种新型的语文教育——“在线语文教学”与“在线语文学习”。这种基于网络环境的“在线语文”,将与现实世界传统意义的语文不断“链接”和“交互”,共同构成语文学习的大环境,共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升、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11.
语文教学改革已进行了几十年.但是纵观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感觉步子并不大。虽然我们倡导教师要个性化地教.学生也要个性化地阅读.但总觉语文教学未能根本改变。一篇篇美文教得支离破碎.学生兴趣不浓厚且各种能力提升较慢.教师用课时不少却收效甚微。究其原因是教师在教教材.而不是在用教材教:是我们的眼光只是面向眼前,面向考试的多.却较少思考学生如何适应时代与未来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改革中语文走在最前列,取得的成果也不少,可是语文学科始终没有取得它应有的成效和荣耀,相反还受到批判和声讨.仔细考察,我们不难发现,这些教学改革大多是形式上的改革,如教法改革、教材改革等.在职业技术学校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13.
“学本式”教育,是以“学”为本的教育:立足于学生,着力于学生的学,因学而教.以学定教。由学知教,依学执教,是学本式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学本式教育在语文学科中的实施叫“学语文教育”.也叫“学习型”语文教育。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构建以学法指导为中心线索的课堂教学模式,将是“学语文教育”的成功尝试。因此,学本式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理论.更是一种“有教育的教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王毅 《中小学电教》2003,(11):26-29
现代教育技术与传统语文教学进行整合,一直是人们努力探讨并希望加以实际运用的一个课题。本文从“整合型”语文教学的特点、应该遵循的原则及其发展流程和现实意义等方面对这种新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力图使其在目前的实验与今后的普及应用中扬长避短,发挥优势,以促进语文教学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语文教育园地呈现出“百花竞放”的喜人局面。笔者以为,作为语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但要以“精”“明”“实”“活”“通”为前提。它是搞好语文教学的“五字诀”。  相似文献   

16.
17.
在几年的“大语文”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开展“文学社”——“大语文”活动,本着一个宗旨,经历了两大步骤,采取了三种形式.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一个宗旨——以人为本 “教育——这首先是人学”(苏霍姆林斯基语)。语文教育应关注人文精神,关注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努力坚  相似文献   

18.
19.
面对以课堂教学为唯一形式的“小语”教学单一封闭、高耗低效的窘状,自1995年9月始,我们开展了“‘大语’教学探索”课题实验。从“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综合素质”目标出发,构建了以语课堂教学为“主体”,以加强语课外活动和拓宽语学习环境为“两翼”的“大语”教学体系,走出了一条纠偏除弊的语教改之路。  相似文献   

20.
上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邢台市教师张孝纯在《"大语文教育"刍议》一文中首次提出"大语文教育"概念。他的"大语文教育"概念主要是三句话:联系社会生活,着眼整体教育,坚持完整结构。"联系社会生活"就是要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