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通过对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社会现代化转型为背景,在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2.
赵凌晖 《现代视听》2012,(10):63-65
近些年,3G、移动互联网和微博客等新媒体传播技术的兴起,为我国新媒体发展注入了新的元素。作为政治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公民社会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大众传媒与公民社会关系也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新媒体与中国公民社会构建研究成果的梳理,以媒介融合为背景,在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哈贝马斯的公民社会理论,对如何认识新媒体在公民社会构建中的独特作用、制约因素以及对策建议进行了再思考。  相似文献   

3.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沟通公民世界和公共权力的桥梁,能够拉近公民和国家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消除公民对政治的冷漠感。大众传媒作为培养公民精神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平等、宽容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公民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民主作风,有助于公民形成超越个体利益的公共关怀意识,并最终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4.
大众传媒作为一个沟通公民世界和公共权力的桥梁,能够拉近公民和国家的距离,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和参与精神,消除公民对政治的冷漠感。大众传媒作为培养公民精神的制度平台,有助于培育公民自由、平等、宽容的民主精神,有助于公民形成积极参与的习惯和民主作风,有助于公民形成超越个体利益的公共关怀意识,并最终形成民主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政治学中的公民社会和“第三部门”理论为基础,从政治传播学的角度研究了公民社会背景下大众传媒的发展状况及其功能。文章认为,媒介传播中的“政府失灵”和“市场失灵”导致了公共广播电视作为公民社会“第三部门”的出现,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此外,本文还对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与“第三部门”媒介建构的缺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的今天,大众传媒在发挥作为政府喉舌的作用之外,越来越成为公民维护自身民主政治权利的重要工具。笔者拟从历史角度研究大众传媒在公民意识构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为当今社会媒体该如何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媒介素养是信息社会公民的基本素养,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公民的生存状态以至生命质量.提升公民媒介素养水平是在大众传媒商业化市场化运作的环境下,公民应对铺天盖地的信息冲击,适应媒介接受者、传播者、制造者的多重角色定位的必然要求.要明确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的含义原理,发挥大众传媒、学校在媒介素养培育方面的资源优势,利用社区、家庭等渠道,努力提升公民的媒介素养水平,以改善公民的生活状态和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8.
刘歆 《新闻世界》2013,(4):153-154
微博的兴起为公共议题提供了更为广泛的讨论空间,并成为公民社会构建的重要力量。本文着力于探讨微博如何推动公民新闻的发展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如何构建公民社区,以及微博在我国构建公民社会的过程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9.
李占乐 《新闻界》2012,(7):60-63
随着中国体制改革和社会转型,大众传媒已经逐渐成为在制度化公民参与机制之外独立成长的,一种非正式的,公民进行利益表达、参与政府政策过程的重要渠道.本文首先阐明了公共舆论与大众传媒两者之间的关系,然后论述了当代社会大众传媒在参与政策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最后结合中国实际分析了大众传媒参与政策过程所带来的积极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金曦 《新闻窗》2014,(2):29-29
科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所谓科学素养,指的是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中科协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仅相当于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调查同时显示,电视、报纸等大众传媒依然是科技传播的主要渠道。  相似文献   

11.
进入web2.0时代后,微博等网络社交媒体相继出现,以准入门槛低、传播效果强等媒介优势,使大众有了参与公共讨论、管理公共事务的可能,因而被认为在信息时代重新建构了哈贝马斯提出的“公共领域”。但公共领域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均以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演进为蓝本,且中国本土政治、文化传媒等领域存在的问题让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基于此,本文从新浪微博和腾讯微博中选取样本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总结了微博在构建公共领域中面临的两种困境:私人领域入侵公共领域,草根话语权缺失。由此,从公民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困境原因,得出中国当下公民社会缺失、公民参政意识薄弱是微博构建公共领域的问题原因。  相似文献   

12.
李勇  程前 《东南传播》2012,(12):48-51
微博在我国互联网上出现以后,关注公民社会的学者发现,微博为我国公民社会的构建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不可否认,微博的出现的确推动了我国社会的发展,但是在对公民社会的建设方面,微博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有限的,特别是我国的特定政治体制环境下,不管是从公民社会构建的制度环境还是从微博技术自身的发展层面来看,微博对推动公民社会的建设,促进社会民主化进程等方面都存在阻碍和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公民对社会事务的参与热情不断增长,各类非政府组织纷纷出现,传统威权型社会悄然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微博公益本身具备公民社会的主要结构要素,它提供给公民社会参与的窗口,培育公民参与、志愿、互助、协作等公民精神,微博公益传播不仅改变着社会公益模式,也唤醒了公民意识,助推中国公民社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本文梳理了"公民社会"的内涵,指出公民意识的普遍确立是公民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土壤,而网络舆论的发展恰恰为中国公民意识的普及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有力促进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网络舆论展现出的强大力量基于其公开性、互动性、隐蔽性等技术特征,网络舆论带来公民意识的发展、张扬是一种"技术赋予的自由";由"技术赋予的自由"转换到"自然觉醒的自由"还有赖于长期的政治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做公民.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跨越时空的传播,打破了传统社会结构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群体传播以及大众传播的边界,这意味着社会关系的重构。在社会关系重构中,作为公民社会发展的要素,如公民身份、公共理性以及媒体公共空间等对促进社会有机团结、推动公民社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所有这些集中体现在人们日常生活的对话与沟通中。本文从中国公民社会及其特征、公民身份与公民意识、媒体公共空间中对话与沟通何以可能等方面进行梳理、总结,分析媒体公共空间中中国公民社会发展所涉及的一些基本问题,探讨建构公民日常对话与沟通的思想价值基础。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5,(10):57-60
全媒体时代新的媒介格局和传播方式为公民理性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机会和舞台,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同时,媒介技术发展带来的数字鸿沟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公民社会的构建,而媒介素养教育对弥合全媒体时代数字鸿沟,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通过研究数字鸿沟的不同类型,探讨其与公民社会构建的关系,理清全媒体时代媒介素养教育对公民社会建构的重要作用,以期跨越全媒体时代的数字鸿沟,搭建公共领域、培养公民意识、彰显公民身份,促使公民社会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7.
黄斌政 《大观周刊》2010,(37):164-164
公民政治权利是指“公民依法享有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管理国家以及在政治上表达个人见解和意见的权利”。而权利意识是人的主体性的确认方式,它确证了人的价值、自由与尊严,推动着西方社会的复兴,不仅于此,在制度层面上,政治权利是公民社会与现代宪政制度的价值基础与基本元素。本文通过权利意识与西方现代性启蒙的价值关系;与公民意识、宪政体制的历史关系;与当代政治文明的关系的探究,对于构建东方国家政治文明以及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同样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公民新闻的发展提升了公众的新闻思想和民主意识,网络等新传播媒介的不断发展、媒介应用方式的新变革,使公民新闻的能量成倍增长。现实的新闻实践中,公民新闻在匡扶社会正义、反腐倡廉、帮助弱小等方面还是起了一定作用的,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公共领域的构建。但是,这种新闻形式触及隐私权等方面有一定的负面作用,公民新闻只是公民意识苏醒的开始,要建立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公共领域,公民新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9.
2011年,网络社会热点有愈演愈烈之势,使其逐渐形成一场新的运动——新公民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群体——新公民。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我国的新公民形态逐渐从现实走向网络,开展了一场与中国社会博弈的新公民运动。有人评价说微博将成为媒介批评的新阵地,是构建公共领域的平台,是我国新公民运动的"新战场"。微博在我国的诞生和发展,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话语权和知情权,掀起了一场新的公民运动,新公民由此诞生。本文试在微博时代背景下,探究微博在新公民运动中公民的权利特点。  相似文献   

20.
话语权既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代表这一种游戏规则。基于社会契约论,传媒机构关怀每一个社会成员的公共话语权,有着自然而然的法理责任和社会担当。从时代发展的角度,探讨了大众传媒话语权从精英主义到消费主义的历史嬗变,以及自媒体时代对大众传播活动的影响和给公众大众传播话语权的获取开辟了新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