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刊物的形象一、刊物要有良好的形象一个人有他的形象,一本刊物也有形象。一个人在别人眼中的形象如何,关系到一个人的办事效力、信誉,甚至于前途。刊物也如此。一本刊物有了美好的形象,能招来更多的好稿子,能团结更多的作者,能提高编辑部的声望,能吸引更多的订户。形象如何,看起来似乎是主观的东西,是主观的印象,实际上是客观的,是社会行为产生的效果。北欧航空公司一个部门的经理在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时打了一个比喻,说一名青年男子去追求一位小姐,如果他只是对小姐大献殷勤,一个劲地诉说自己如何崇拜她,如何喜欢她,这不是公共关系,这只是“推销”;如果他把精力用在修饰自己的外部仪表和风度方面,在小姐面前举止谈吐都  相似文献   

2.
这一节我们要谈一谈刊物的主编. 一、万鸟主编及其他在我们谈论之前,我先讲一则轶事。有一本杂志,名叫《万象》,创办人聘请了一位主编,希望能把杂志办得生动、活泼,包罗万象,让广大读者都喜欢。这位主编喜欢养鸟,鸟类是他最关心的、最感兴趣的东西.他认为大家对美丽的鸟儿一定也感兴趣,或者也应该像他一样感兴趣,所以,鸟类随着该主编人主编辑部而进入刊物——封面是珍禽异鸟,文章是鸟的奇闻趣事,不上半年,《万象》杂志便鸟言鸟语,啁啾一片了。结果呢?杂志由《万象》变成《万鸟》,读者渐渐离去.  相似文献   

3.
办月刊在出版这一行中恐怕是最苦的差事,但又是一个很快能得到“回报”的差事。一月一月,一年一年,几百篇、几千篇文章结成一条知识的长廊。在这条长廊里,无数的游人在其中徜徉。我们擦擦汗,又开始编下一期了。  相似文献   

4.
主编的经营艺术上一篇我们谈了一位主编所应具有的文化素质和领导艺术。这一篇,我们要谈一谈主编所应具有的另一个素质:经营意识。“经营”,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被看重的。我产止一次听过一个负领导责任的老编辑讲过:我一生只想怎样花钱。的确,把钱花好了,花在点子上,不容易。但那是建立在有人保证供你钱的基础上。如果没有人给你钱,如果让你自负盈亏,只想怎样花钱就  相似文献   

5.
系统与零散刊物主编安排一期内容,何主何从,如何搭配,是要费些脑筋的。还是以《文史知识》为例。有的同志说:既然叫《文史知识》,就要系统介绍中华民族的文史知识,不能零散。有的同志说:杂志、杂志,自然要丰富多彩、朱紫杂陈。一本刊物,怎样算有系统?什么样子叫零散?怎样把系统与零散这对矛盾处理好?这是主编不能不经常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要有什么样的编委会一、顾问、先生、朋友主编并不万能,要编好一本杂志,他需要人来帮助,需要顾问、需要先生、需要朋友。这兼有顾问、先生、朋友三项职能的组织就是编委会。什么叫顾问?遇到困难去请教他,他总能热情相助;什么叫先生?先生不仅能“传道、受业、解惑”,更重要的是每时每刻注视着学生的事业,及时地提醒你该作什么、该注意什么、以及应  相似文献   

7.
“专门家”与“无名作者”我在编刊物的过程中,常听到人家批评:你们刊物的作者专家太多。这个批评说出了一个现象,《文史知识》的作者队伍中专门家多。尽量请专门家撰文,正是我们刊物的主张。我是这样想的:专门家对所论述的问题有专门研究,他们所写文章一般都有较高的质量,能给读者准确的知识,这不是很好吗? 也许有人会说:你这是专家路线,照你这样去做,怎样培养青  相似文献   

8.
刊物的广告业务这一节我们谈谈杂志的广告业务。在西方,许多大的刊物,都是靠广告收入来维持生存的。他们公开声称:“以广告收入作为报刊发展再投资的资金来源。”美国  相似文献   

9.
“版面建筑师”的威力我们谈过了刊物的时代感、刊物的读者对象、作者队伍、刊物的形象等问题,这些问题都是从大的方面来谈的。从此节起,我们谈谈具体问题。先从版面设计谈起。一、版面设计者就是版面建筑师在我看来,一本杂志经过编辑的细心审读、精心润泽,经过绞尽脑汁而斟酌出来题目、经过左挑右拣选好图片之后,最重要的便是版面设计了。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打一个比方。我常想,一个版面设计者好比是一个建筑设计师。他面对着一片“空白”,要把  相似文献   

10.
“雅”与“俗”“雅”与“俗”是一对矛盾,也是读者对象的大问题。大家总说要“雅俗共赏”,但怎样能做到雅俗共赏呢?“雅”是什么?“俗”又是什么?怎样处理好“雅”与“俗”之间的关系?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探讨。 (一) 《文史知识》创刊之前,社会上已经有不少有关文史的刊物了。我们要把《文史知识》办成什么样子?过“雅”,则深,阳春白雪固然高洁,然而“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不符合我们向广大读者宣传、介绍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文化的宗旨。过“俗”,发行面可能会大,经济效益会好,但不利于读者的提高。经过反复考虑,再三实践,我们决定把《文史知识》办成这样一种杂志,它介绍的是基本知识,但又是有学术水平、反映最新研究成果的基本知识。这  相似文献   

11.
“一般不退”与“一般都退”我们大多数报刊编辑部都有一条成文或不成文的规矩,就是来稿“一般不退”,三个月未见采用通知者,作者可另行处理。既然大家都有言在先,而且众口一辞,作者每发一稿,须得静等三个月,只有投稿的义务,没有责问的权利了。这样做,我觉得有三弊:一是有的稿件并非无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不仅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更是著名的编辑出版家,其编辑活动长达60余年,而在商务印书馆及开明书店作为职业编辑的从业时期,更是叶圣陶形成刊物编辑理念和主张的关键时期.本文以叶圣陶在商务印书馆及开明书店时期(1927—1949)的编刊实践为视角,以期间其以上述两所出版机构为阵地主编(编辑)的《小说月报》(1927—1929)、《妇女杂志》(1930—1931)、《中学生》(1931—1937)、《月报》《新少年》(后更名为《开明少年》)等5本刊物的编刊因由、刊物类别、稿件来源为对象,对这一阶段叶圣陶的编刊特色与规律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唐代历史编辑令狐德棻 令狐德棻(公元583—666),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东南)人,祖籍敦煌,父亲令狐熙是隋朝鸣胪少卿。德棻是唐初史学家,也是个出色的史学编辑。隋末,淮安王神通据太平宫,自称总管,以德棻为记室参军。唐高祖入关后他即事唐,为大丞相府记室。武德元年(618)三十五岁时转为起居舍入,五年,迁秘书丞。贞观六年(632)四十九岁时迁礼部侍郎。十五年,转太子右庶子。十八年为雅州刺史。永徽元年(650)六十七岁时为礼部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后迁太常卿。永徽四年迁国子监祭酒,兼崇贤馆学士。龙朔二年(662)加金紫光禄大夫。乾封元年(666)卒于家。时年八十四岁。谥宪。  相似文献   

14.
编刊随感     
落笔本期卷首语,一时竟不知从何入题。翻阅目录,本期编发的稿件内容丰富:西部大开发建设项目档案工作推进会召开、国家档案法规体系方案出台、食品安全与中小企业信用档案建立、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媒介组织合作、电子政务环境下档案专业定位、档案信息专题数据库选  相似文献   

15.
邵燕祥 《传媒》2000,(10):41
《辞海》的分册版本 我没参加过辞书的集体编纂,不知在正式成书以前集稿汇编的程序。不过我知道,现在通行的《辞海》,在正式出版前,曾经以20分册的形式印出,内部发行,当是作为征求意见本吧。 记得那是在“文革”后期,读物很少,大家从干校回来,处于阅读饥渴之中。我所在单位有一位年轻的朋友  相似文献   

16.
一、关于“挑字眼儿”当了一个时期的编辑,落了一种职业病:在读书看报阅文件、资料时,碰见错别字总是习惯地用笔勾出加以校正。对文字工作者来说,这是无可非议的,可一到机关里来,便引起人们的反感,说我这人“好挑字眼儿”。“字眼儿”挑到领导身上会惹出“有损首长尊严”之嫌;挑到青年人身上,则会招来“有碍年轻化”之怨。一天,一位老战友狠狠批评了我一句:“不是你所管的范围,何必如此讨嫌!”重语相刺,令我反思,心里醒悟道:可不是嘛!于是把这种毛病收敛起来了。  相似文献   

17.
图书馆哲学随笔(之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为《图书馆哲学随笔》的“续篇”,就图书馆哲学的各种品格作了进一步补充、探讨和扩展。  相似文献   

18.
曾经远眺的二十一世纪就这样清晰地来到身边,随之而来的是令我们措手不及的现代文明。“我会积极投身于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但诗歌却是我精神的自留地”。我曾经写过这样的句子,所以从骨子里看我属于被动“革命”的保守派。现代社会里逐渐淡化的人情,逐渐升温的竞争,使我被古典诗歌所营构的田园生活所感染,并充满了无限的憧憬。“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表达的是人们无邪与纯真的爱恋。“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忙各自归,闲暇则相思。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则让我们看到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融洽无间……少受人…  相似文献   

19.
人生苦短许多理想还来不及实现,生命便匆匆告别;许多生活还来不及享受,华发便缕缕染霜;更有太多“出师未捷身先死”的遗憾,令人扼腕长叹:人生苦短!唐寅的《一世歌》最早敲响人生苦短的警钟:“人生七十古来少,前除年幼后除老,中间光景不多时,又有严霜与烦恼。”电视剧《钢花村的故事》插曲更令人对人生怵然惕之:“十岁以前便读书,二十岁时还糊涂,一半时间床上过,一半时间穷忙乎。掐头去尾算一算,一辈子怎能不盲目。”可悲的是,不少慨叹“人生苦短”的人却又做着“来日方长”的梦,让宝贵的生命在“再甩一把、再换一圈、再舞…  相似文献   

20.
于鸣镝 《图书馆学刊》2007,29(1):1-1,27
一 哲学是透视学。凡是科学(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以及艺术看不清楚的领域。恰恰是哲学王国的固有版图。这就意味着,每当图书馆学现有理论不能对图书馆学界内的现象或问题作出有说服力的解释或说明的时候,这件事情本身就表明了图书馆学已经在向哲学发出一种求援信号。因为哲学拥有思想上的“望远镜”和“显微镜”(它能观察的范围,可以说“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对任何事物都具有深邃的“穿透力”,能够帮助人们把问题内部的本质看得清清楚楚,也能把问题说的明明白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