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Noun+Noun"结构是英语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搭配,在CLEC(中国学习者英语语料库)中,学习者使用"Noun+Noun"出现的错误在所有词语搭配错误中占11.8%,因此,对中国学习者"Noun+Noun"使用情况进行深入探析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CLEC,并参考本族语语料库LOB和BROWN,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学习者使用"名词+名词"结构错误类型及原因,从而为学习者及教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礼貌与文化密切相关,在不同的文化中,礼貌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语言学角度对英语中的礼貌现象与汉语中的礼貌现象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英汉礼貌语言的不同源于英汉文化思维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通过英汉两种名词短语距离象似性的对比,探讨不同句法结构下两种名词短语具有的某些概念结构方面的共性。通过分析比较可以看出,两种名词短语虽然在形式上具有重大差异,在概念距离上却存在许多共性,反映出两种语言的共同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方普通话的形成与英语在中国的本土化之间存在可类比之处,单就语音而论,应视中国的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播音员、主持人的实际发音为普通话和"中国英语"的典范.  相似文献   

5.
"副+名"这一结构古已有之,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就有学者对这一现象进行研究。在古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这三类,名词是以具体名词为主。在现代汉语中,涉及"副+名"结构的副词主要有情态副词、否定副词、范围副词、时间副词、程度副词这五类,名词是以抽象名词为主。古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单一,而现代汉语中的副名结构语义更加丰富、灵活,符合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原则。将从语义、类型、语用三个方面,对"副+名"结构做一个纵向对比研究,表明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中"名词+名词"结构是一个具有潜在歧义的抽象格式,从歧义产生的原因上看,该歧义格式有词汇歧义、语法组合歧义和语义组合歧义三类,该歧义结构的意义优先理解与名词的依附性、名词的语义特征、常规语义组配、词序、象似性、使用频率和背景知识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意义上看,"副-名"结构似乎不合乎语法规则。然而借助轭式修辞格与拈连可以对"副-名"结构进行解释,将它视为一种特殊的轭式修辞格或拈连。  相似文献   

8.
在中英文古典诗歌中, 诗人们对花的寄情有许多相似之处: 借花抒情言志, 借花设喻, 借花衬托。但中国和英美两国有着不同的历史、文化渊源, 中国诗人深受儒家、道教和佛教思想的影响, 而英美诗人则深受古希腊罗马文化和基督教教义的影响, 因此, 在这些诗歌中, 他们所体现出的人生观和女性观又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差异使人类文明更加丰富多彩。  相似文献   

9.
名词词组或语篇中名词化现象是英汉语中一个典型的语言结构或现象,对比研究这两种语言名词词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系统功能语言学一方面关注语言的系统性,另一方面重视语言的功能问题。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观点,对比研究两种语言的名词词组或名词化现象可以深入研究两种语言的名词词组结构,更为重要的是促进语言交际和运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中国英语”是以规范英语为基础,表达中国社会文化等领域特有事物的英语变体。“中国英语”在丰富英语的价值和意义、强化英语学习和使用者自我文化心理意识、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有积极作用。认识和研究“中国英语”有利于促进中国的英语课堂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1.
英语名词词组是指以名词为中心加上其他修饰语所构成的词组。对此类词组的翻译,依据等值论.应当把它看成一个整体来找其语言语符表层、语义深层、语用修辞层的等值转换,并恰当地运用熔铸、转换等翻译技巧去进行处理,才能得到与原词组等值的汉语词组。  相似文献   

12.
体验主义认为,语言源于人们的生活体验,语言中的词汇通过隐喻的映射作用,获得新的语义.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结合语义实证的研究证明,"手"一词的语义隐喻在英汉两种语言中很大程度上具有共性.同时该词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所获得的不同义项则表明, 隐喻还受到文化背景和语言个性的制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常用动词take为例,分析了中国学习者英语作文中动/名搭配的典型行为特征。结果表明,在动/名搭配的总体数量上,我国大学生与英语本族语者没有显著的差别。然而我国大学生无论是搭配的强度,还是搭配的显著性方面都与本族语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受到了母语汉语的影响,另一方面,学习者没有完全掌握目标语的使用规则。因此,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应把重点放在词汇的常用搭配上。  相似文献   

14.
语言中方位的表达方式体现了人们对空间关系的基本认识.对某一具体的空间关系,汉英语中的表达形式可能互有异同,这体现了两种语言的使用者在认识上的差异.本文对方位词"上下"在汉英语中表达法的某些典型异同及其原因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5.
A group of English children in a rural comprehensive are learning Mandarin, taught by a Chinese teacher.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background to this development and follows three cohorts of students, giving the pupils' views about learning Chinese and why they chose it. As a psychologist who has interests in education and who is also a part-time student of Chinese, the author welcomed the chance to share the pupils' experience. In the final cohort, sensation-seeking tendencies and intellectual achievement responsibility were investigated as personality traits which may influence a child's choice of foreign language study.  相似文献   

16.
"程度副词+名词"与"程度副词+有+名词"结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探讨的是“很 名词”与“程度副词 有 名词”结构的关系。文章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结构之间的直接变换和间接变换。二 ,两种结构不可变换的条件。三 ,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抽象名词。四 ,结构之间能进行变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各阶段的二语学习者区别于操母语者的一大特征就是,二语学习者在某些词的使用频率上要远超操母语者,反之亦然.这直接影响学习者语言运用的质量.对于动词超用的原因研究能有效反映出学习者中间语的特点和存在的不足.以动名搭配为切入口,基于中国学习者和操母语者语料库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操母语者脱离语境学习词汇,母语影响及同义词混淆是我国二语学习者动词的超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从定义、分类和手段三方面入手,对汉语的双关修辞格和英语的pun进行了比较,指出双关并不等于pun,两者之间是部分对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广义的文化修辞学角度,探讨了现代汉语名词对"有界"事物的表达。针对汉语的个体名词有一部分的所指是"同质"事物的事实,认为汉语的个体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不适合用"同质"与"异质"标准来区分,但可以靠个体量词对事物空间外形的"定型"特征来区分,并认为对现代汉语名词所指事物的"有界"与"无界"性质判断,更适合采取事物的外形是否"定型"的"定形"标准。这种"定形"标准能充分反映出汉语名词特有的形式标签"量词"所具有的表形特征与汉语名词特有的个体量词这一形式特征,——这些特征决定了汉语的名词是属于所指事物在汉语社会的认知中"外形突显"的事物类型;同时,这种"定形"标准与有可数与不可数名词之分的语言所适合采取的"同质/异质"这样的"定性"标准,具有语言类型学意义上的互补性。文章认为,汉语名词所表现出的在事物空间"有界"、"无界"方面偏向外形的认知特征,反映的其实是汉语社会对事物的概念思维判断上的"具象性"文化特征;这种来自语义范畴这个语言最底层也是最终决定性方面的反映,较之语言的其他层面诸如文字、词汇、句法结构等,更具有深层隐秘性与真实可靠性。  相似文献   

20.
“程度副词 名词”这种有悖于传统语法学的语法现象,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给予合理的阐释:从语义来说,它是名词性状特征的显化;从语法来说,这种结构中的程度副词没有限制,而名词则必须要有明显的性状特征;从语用来说,既适应了语言表达准确经济的需要,又给人一种新奇形象、含蓄蕴藉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